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捐献单剂量及双剂量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探索其安全可行的间隔期。方法将捐献单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1组,捐献双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2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献血者不同阶段的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组献血者在采集后30min,血小板计数较采集前明显下降(P<0.05);在采集后14d,第1组献血者血小板的计数已恢复到采集前的水平(P>0.05);第2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仍未能上升到采集前水平(P<0.05);在采集后28d,血小板的计数已恢复到采集前的水平(P>0.05)。二组献血者RBC、HGB、HCT、WBC在采集前后的不同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剂量血小板的间隔期至少应为14d,而捐献双剂量血小板间隔期至少应为28d。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长期高频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健康安全与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8月~2022年7月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分别选择捐献20~29次与30~44次者为2组对象,收集2组献血者最近连续捐献的20、30次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大血小板比率(P-LCR),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共14项检测指标,按5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另外选择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100次献血者,分析其RBC、Hb、Hct、PLT、WBC 5项参数的变化及与献血小板总次数的相关性,选取前100次数据,按10次/组做分组统计分析。结果 2年捐献单采血小板20~29次组有30人、30~44次组有11人,2组各血液学参数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捐献血小板总次数≥100次献血者RBC、Hb、Hct、WBC与献血次数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变化的情况。方法选择105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达≥10次的献血者(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在首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后即刻244、87、2、96 h分别留取血浆标本,进行人血小板生成素(TPO)及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检测,并对不同献血间隔期、单采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献血间隔期、单采前后不同时间段(首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前、末次单采血小板后即刻、24、48、72、96 h)各组的TPO及PAF均无统计学意义(F=0.2590,.251,0.857,1.780,P均>0.05)。结论适量的捐献血小板(每次捐献间隔期≥1个月),其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单采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不会引起献血者的身体伤害。  相似文献   

4.
张国英  罗苇  何伟  郑静 《华西医学》2005,20(3):516-517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的改变及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对48例重症肺炎患儿和40例健康小儿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凝血酶原时间(F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同时将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剂量肝素佐治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患儿多项指标显著改变使用小剂量肝素佐治可使异常的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的检测有助于重症肺炎的预后评估,小剂量肝素佐治重症肺炎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检测指标的变化及重度子痫与凝血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重度子痫,45例晚期妊娠妇女,45例非妊娠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非妊娠妇女组相比,晚期妊娠妇女组、重度子痫组,胛缩短,FIB明显升高,PLT减少,APTT无明显变化,MPV、PDW增高。而重度子痫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TT存在明显的延长,PCT增高。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重度子痫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重度子痫的监测及防治,减少产科意外,提高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0):768-769
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进行检测 :同步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 (PT) ,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 (KPTT)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纤维蛋白原 (FIB) ;了解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变化 ,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以更好地防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0~2002年6月本院住院病人 ,全部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重型肝炎(重肝)42例 ,其中急性重肝11例 ,亚急性重肝9例 ,慢性重肝22例。…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重度病毒性肝炎组各40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探析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随病情加重,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升高,血小板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随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下降。病毒性肝炎会引发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改变,并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次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PL T )对献血者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献血次数15次以上的无偿献血者57例,比较其首次献血前与末次献血前献血者外周血7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PLT、PLT平均体积(MPV)、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末次采集前与首次采集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PLT 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对机体并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24例足月轻度窒息新生儿和26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在其生后7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数目(PLT)、平均体积(MPV)、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数值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足月儿分别与对照组及轻度窒息足月儿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度窒息足月患儿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FB及血小板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D-D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足月窒息新生儿早期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DIC早期的高凝状态,通过监测各项凝血指标,特别是D—D对窒息新生儿的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兆子痫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轻度、重度子痫患者及健康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LT在子痫组较正常孕妇显著降低,且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P<0.05);而PCT、PDW及MPV较正常孕妇升高,随着病程的加重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5,F=27.18,F=30.08,P<0.05);子痫组患者PT、APTT较正常孕妇显著降低(F=40.87,F=16.09,P<0.05),且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降低;而TT及Fg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F=18.49, F=3.09,P<0.05),随着子痫病情的加重而显著升高;重度子痫患者D-二聚体水平分为>246μg/L组较<246μg/L组母体并发症显著增加。结论子痫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发生了改变,临床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为子痫的早期诊断、病程判定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 ,单采血小板因含血小板数量高 ,红细胞、白细胞混入量少 ,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生率低、临床效果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进一步了解单采血小板前后 ,献血者血液成分的变化 ,笔者对 5 0名机采血小板者单采前后血液中各种成分进行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对象  5 0名献血小板者 ,其中男 30名 ,女 2 0名 ,年龄 2 7~ 5 5岁 ,平均 40岁。单采血小板次数1~ 1 2次 ,平均 3次。 PLT >1 80× 1 0 9/ L,HCT >38% ,其它项目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前 3d不得进食高脂食品 ,献血前一周不得服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探讨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对37例不同类型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0U(2 000mL),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在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检测结果血小板、纤维蛋白原(FIB)均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均较输血前有显著延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应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减少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孕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孕妇共125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30名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PTT、PT、TT、Fbg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AgT 明显增高(P<0.05).中孕组、晚孕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明显缩短(P<0.01),Fbg、PAgT 明显增高(P<0.01).晚孕组与早孕组比较,PT、APTT、TT、Fbg、PAgT 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随着孕期增加而增强,监测妊娠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对积极预防和治疗血栓前状态、产后出血以及DIC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century clot)[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血小板功能指数(platelet function,PF)、凝血速率(clotrate,CR)]和常规凝血实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7月—10月收治的38例KD患儿样本,分析患儿的centuryclot、CCT和血小板计数(PL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Kappa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KD患儿的ACT(s)亚急性期(148.50±37.18)与急性期(184.23±39.2)相比明显缩短,PLT(×109/L)亚急性期(491.50±126.91)与急性期(374.35±105.70)相比明显增高,(P均<0.05),其余检测指标两期无明显差异;PF值,与对照组(3.54±0.89)相比,急性期(4.34±0.8)和亚急性期(4....  相似文献   

15.
谭畅  崔欣  周远 《中国输血杂志》2022,(11):1151-1154
目的 分析高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自首次献血以来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以保障高龄献血者健康和血小板质量。方法 本中心2019~2021年间,年龄达到55~60周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69人,其自首次献血以来共计3 400人次,回顾分析其在55周岁前后血常规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趋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血小板参数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同年龄段血常规以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值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RBC、WBC、Hb、Hct相比55周岁前有下降(P<0.05);55岁后血小板参数中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而女性55周岁前后Plt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55岁后血常规中WBC相较55周岁前有所下降(P<0.05),55岁后RBC、Hb、Hct相较55周岁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55岁后血小板相关参数Plt、PDW、MPV、PLCR相比55周岁前有升高(P<0.05)。PDW、MPV和P-LCR变化一致,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高龄单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定期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的变化。方法按捐献间隔期将87名男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分为对照组:首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实验1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45~73 d的捐献者;实验2组:2次单采血小板间隔29~44 d的捐献者。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水平,比较3组捐献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在实验1组中为(51.33±10.47)%和1.36±0.43,在实验2组中为(50.48±9.50)%和1.34±0.51,在对照组中为(55.18±9.84)%和1.61±0.64。外周血中CD3+CD8+T淋巴细胞、IgG、IgM、IgA,在实验1组中为(39.42±7.14)%、(13.13±2.56)g/L、(1.37±0.60)g/L、(2.55±0.70)g/L,在实验2组中为(40.72±9.24)%、(13.13±2.58)g/L、(1.31±0.70)g/L、(2.44±0.70)g/L,在对照组中为(37.32±8.30)%、(11.55±1.95)g/L、(1.08±0.40)g/L和(2.20±0.91)g/L。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不会影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gG、IgM、Ig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指标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27例肝病患者及96例健康对照者,检测样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与肝功能Child-Push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组的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IB<0.05).肝硬化Child-Push C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且与Child-Push A级有显著性差异(PpT<0.01、PAPTT<0.05、PTT<0.05、PFm<0.01).肝硬化Child-Push B级的凝血功能与健康对照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PT<0.05、PAPTT<0.01、PTT<0.05、PFm<0.05).肝硬化组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1、PMPV<0.05、PPCT<0.01、PPDw<0.01),慢性肝炎组血小板总数及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PLT<0.058、PpCT<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对评价肝脏受损程度、评估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及患者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次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常规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28名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次数≥5次的献血者,统计首次和末次采集血小板前外周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分别从献血量,献血频次(总次数/总月数),献血次数3方面分组分析数据.结果 1)WBC在累计血小板献血量>18治疗量,献血次数>10次开始WBC计数减少差...  相似文献   

19.
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小板,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关系密切。研究对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运动可使血小板激活,同时可使凝血及纤溶活性增强,同不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对三者不同的影响,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扼要说明运动对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的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数的变化和恢复的情况。方法对100名献血者在单采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分别进行外周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名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1、2 U后,有71例外周血小板数下降,有29例血小板数无明显下降,其中有18例血小板数还上升。29例(未明显下降组)单采1、2 U血小板前、单采后0、24、48、72、96 h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单采后0、24 h分别与其他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单采后0 h与单采后的24 h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单采量为2 U结果单采后0 h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单采后24、48 h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而单采后24 h与单采后48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前与单采后72 h、单采后96 h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796)。结论单采血小板后有部分献血者的外周血小板数下降不明显,有的反而会上升。大部分献血者在捐献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会下降,单采后外周血小板数就逐步开始恢复,故适量捐献血小板会很快得到恢复,对身体并没有明显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