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联合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7-12—2019-12西部战区总医院诊治的高龄AIS患者115例,随访2 a,根据是否复发AIS分为复发组(n=29)和未复发组(n=86),比较2组患者MHR、Hcy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MHR、Hcy对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危险因子。结果 复发组患者MHR、Hcy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联合Hcy预测高龄AIS患者卒中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0.751~0.895),高于单独MHR(AUC为0.664)、Hcy(AUC为0.678)预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有吸烟史、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mRS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MHR、Hcy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是高龄A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159例。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有无粥样斑块形成,根据结果分为两组,颈动脉正常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且颈部动脉有或者无斑块形成109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颈动脉彩超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自变量对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影响。再根据Hcy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使用ROC曲线分析Hcy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Hcy、尿素、年龄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cy是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不同Hcy水平的3组患者的CIMT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ROC曲线分析Hcy用于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31,P<0.001。结论 (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Hcy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低氧诱导因子-1 α (HIF-1 α)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178例,其中PCI患者95例为进展组,非PCI患者83例为非进展组。根据治疗90d时预后将PC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4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检测各组血清Hcy、HIF-1α水平,分析两项因子与梗死体积、NIHSS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Hcy、HIF-1α对PC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进展组中易损斑块比例、梗死体积、NIHSS评分高于非进展组,血清Hcy、HIF-1 α水平也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者血清Hcy及HIF-1 α水平与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cy、HIF-1α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Hcy联合HIF-1α预测PC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25,联合预测敏感度高于单一指标(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颈动脉斑块性质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进展型脑卒中组(进展组,42例)和稳定型脑卒中组(非进展组,124例),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又将脑梗死患者分为无斑块、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进行比较.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浓度.根据国人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标准分为高危组(>10分)和低危组(≤10分).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颈动脉斑块性质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密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越高,颈动脉斑块性质越不稳定,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越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越高.其中进展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与非进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密切.进展组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斑块(45.23%)为主,且颈动脉溃疡斑块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非进展组、对照组血清Hs-CRP分别为(11.52±4.65)mg/L、(6.98±4.10) mg/L、(1.85±0.98) m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相对危险预测量表评分高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和Hs-CRP水平的升高提示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不良事件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伴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趋化素(Chemerin)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伴颈动脉狭窄的IS患者3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121例,设为健康组;于观察组中将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设为中重度狭窄组(n=132),将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设为轻度狭窄组(n=168);收集观察组与健康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等;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Chemerin, Hcy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Chemerin, Hcy水平预测IS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价值,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Chemerin, Hcy水平与IS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hemerin, 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经ROC分析显示,血清Cheme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对187例患者经过CT/MR检查后分为缺血性卒中及非卒中组,均行颈部血管彩超、ABI、TCD检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组中ABI及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显著高于非卒中组(P<0.05);缺血性卒中组颈部血管彩超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BI及TCD(0.60、0.56、0.55,P<0.05)。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的ROC曲线下面积远大于颈部血管彩超联合TCD或TCD联合ABI或三者联合(0.62、0.61、0.56、0.61);结论 ABI、颈动脉彩超、TCD能较好的预测缺血性卒中发生,颈部血管彩超联合ABI能够更有效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神经内科就诊200例AIS患者和同期入院体检69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和狭窄程度分组,将AIS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与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参数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和饮酒人数、舒张压、收缩压、粒淋比、甘油三酯和RDW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不稳定斑块组RDW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Z=1. 91,P 0. 001),轻度狭窄组RDW低于中重度狭窄组(Z=1. 47,P=0. 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W是AIS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2. 55,95%CI 1. 34~4. 86,P=0. 004);(3) ROC曲线分析,RDW诊断AIS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曲线下面积是0. 755(0. 695,0. 817),P 0. 001; RDW对颈动脉斑块的中重度狭窄的预测曲线下面积是0. 713(0. 627~0. 798),P 0. 001。结论 RDW是AIS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望作为一个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廉价常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经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2—2019-0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伴颈动脉斑块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无临床脑卒中表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经颅超声造影检查,对比2组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经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比值(P)、达峰时间(Tp)、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渡越时间(MTT)],并分析经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总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UC高于对照组,Tp、M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与P、AUC呈明显正相关,与Tp、MTT呈明显负相关(P0.05);LDL与P、AUC呈明显正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与AUC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明显增高,且存在炎症反应,经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明显异常,且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TG、LDL、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明显相关性,经颅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分析利于可更为客观地评价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4例患者(其中脑卒中患者81例,对照组73例)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发现颈动脉斑块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参数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卒中组以低回声斑块为主。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内中膜厚度,显示出常规超声未发现的9个斑块(其中卒中组8例,对照组1例)。卒中组增强斑块数目及增强斑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27)。结论卒中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较高,且以低回声斑块为主。颈动脉斑块行超声造影可提高显示率,造影较常规超声更能清晰显示粥样斑块位置及性质,敏感地显示斑块动态增强形式,并能够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特征,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可更好的预测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CS)病因学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ICS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其TOAST病因学分型进行分组,并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A型)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病变组和颅内外病变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Hcy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627,P0.05);血浆Hcy水平仅与受试者的年龄(标化回归系数=0.386)呈正相关性(t=3.862,P0.05);吸烟史(OR=9.134)、饮酒史(OR=1.387)、高血压(OR=11.687)、TC水平(OR=1.517)、LDL水平(OR=2.998)、Hcy(OR=1.156)均与ICS发病呈正相关性(P0.05);LAA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研究对象(q=3.628~5.126,P0.05);颅外病变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颅内病变组或颅内外病变组(q=5.155、4.82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I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与LAA型ICS及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水平与其他传统因素无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颅内病变组或颅内外病变组(q=5.155、4.82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的升高是I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与LAA型ICS及颅外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水平与其他传统因素无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急性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对照组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群108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对所收集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γ-G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吸烟(OR=3. 286,P=0. 001)、高血压(OR=6. 072,P=0. 000)、糖尿病(OR=2. 046,P=0. 043)和γ-GT (OR=1. 027,P=0. 002)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 686(95%CI 0. 617~0. 754,P 0. 05)。结论血清γ-GT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γ-GT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伴与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关于PD与RBD相关性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09月01日。对入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17项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共计PD患者30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伴RBD的PD患者相比,伴RBD的PD患者年龄更大(SMD=0.26;95%CI 0.19~0.34;P<0.00 001)、病程更长(SMD=0.29;95%CI 0.21~0.37;P<0.00 001)、Hoehn-Yahr分级更高(SMD=0.22;95%CI 0.11~0.33;P<0.00 001)、UPDRS-Ⅲ评分更高(SMD=0.25;95%CI 0.15~0.36;P<0.00 001)、左旋多巴剂量更大(SMD=0.17;95%CI 0.08~0.26;P<0.00 001),更易出现症状波动(OR=1.65;95%CI1.34~2.03;P<0.00 001)、异动症(OR=2.24;95%CI 1.74~2.88;P<0.00 001),MMSE评分更低(SMD=-0.23;95%CI-0.40~-0.06;P=0.008),幻觉(OR=3.15;95%CI 2.06~4.80;P<0.00 001)更多见,而性别(OR=1.15;95%CI 0.99~1.35;P=0.07)、发病年龄(SMD=0.09;95%CI-0.01~0.19;P=0.08)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PD患者中RB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病程有关,且伴RBD的PD患者需要更高的左旋多巴剂量、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非运动症状更明显,提示伴RBD的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程度更严重、损害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对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IE患儿115例,根据其预后情况分成存活组(87例)和死亡组(28例)。采用神经症状临床分度分为轻-中度组80例和重度组35例,比较各组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对预测HIE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水平[(9. 35±3. 24)μg/L,(13. 60±4. 18)μg/L,(18. 64±6. 95)μg/L]及GFAP水平[(152. 80±44. 72) ng/L,(186. 24±53. 40) ng/L,(227. 50±64. 38) n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相应时间点的HMGB1水平[(5. 80±2. 16)μg/L,(6. 12±2. 28)μg/L,(4. 70±1. 82)μg/L]及GFAP水平[(103. 60±31. 52) ng/L,(120. 38±34. 75) ng/L,(115. 60±32. 4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死亡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P 0. 05)。重度组在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清HMGB1水平[(9. 14±3. 15)μg/L,(12. 75±3. 84)μg/L,(16. 90±6. 42)μg/L]及GFAP水平[(145. 20±40. 83) ng/L,(172. 80±48. 63)ng/L,(213. 80±62. 42) ng/L]均明显高于轻-中度组相应时间点的HMGB1水平[(6. 38±2. 37)μg/L,(6. 63±2. 40)μg/L,(5. 82±2. 14)μg/L]及GFAP水平[(112. 73±33. 60) ng/L,(131. 46±36. 72) ng/L,(124. 73±34. 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重度组血清HMGB1及GFAP水平随时间推移呈升高趋势(P 0. 05)。ROC曲线显示,第3天血清HMGB1水平联合GFAP水平预测HIE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 926,95%CI:0. 862~0. 974),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3. 0%和87. 3%。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HMGB1水平与GFAP水平呈正相关(r=0. 806,P 0. 01)。结论血清HMGB1及GFAP水平升高与HIE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第3天两项联合检测预测HIE患儿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2008年-2018年的万方、维普和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找出对比神经内镜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文献,利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研究和6篇病例对照研究,965例中神经内镜组493例,小骨窗组472例。Meta分析结果示:与小骨窗组相比,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更高(SMD=14.20;95%CI=[8.48,19.92]),术中出血量更少(SMD=-215.06,95%CI=[-255.41,-174.71]),手术时间更短(SMD=-96.63,95%CI=[-114.24,-79.01]),ICU入住时间缩短(OR=-5.91,95%CI=[-6.26,-5.57]),术后并发症更少(OR=0.28,95%CI=[0.19,0.43]),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更佳(OR=2.02,95%CI=[1.54,2.66]),病死率更低(OR=0.32,95%CI=[0.16,0.62])。所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小骨窗术相比,神经内镜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预后更佳、病死率更低,疗效更好,并且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变短,ICU入住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较少,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 (CBM)、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 5. 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纳入41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A型肉毒毒素组在平均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无明显差异(MD=-0. 1,95%CI:0. 41-0. 21,P=0. 53)。按偏头痛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后结果显示,A型肉毒毒素组在亚组慢性偏头痛组平均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优于安慰剂组(MD=-0. 43,95%CI:-0. 70~-0. 17,P=0. 001);而在亚组发作性偏头痛组,A型肉毒毒素组和安慰剂组在每月平均偏头痛发作频率减少方面无明显差异(MD=0. 08,95%CI:-0. 16~0. 33; P=0. 51)。与安慰剂组相比,A型肉毒毒素组平均每月偏头痛天数减少、平均每月急性头痛用药日数减少、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P 0. 05);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OR=1. 38,95%CI:1. 20~1. 58; P 0. 00 001),但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型肉毒毒素能有效地减少慢性偏头痛每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偏头痛天数和急性头痛用药的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但对发作性偏头痛效果不明显,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MIS)患者脑动脉狭窄(CAS)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2例急性MIS患者(NIHSS评分≤ 5分)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期即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调查血管危险因素,并通过头颈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造影(CTA)检测CAS情况,按动脉狭窄部位和程度将其分为颅内和/或颅外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或闭塞,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 44岁)、中年组(45~59岁)、老年组(>59岁),对MIS伴CAS的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SPI-Ⅱ评分与CAS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402例MIS中331例存在CAS(82.34%)。颅内狭窄141例(42.60%),颅外狭窄77例(23.26%),颅﹣内外狭窄113例(34.14%);轻度狭窄111例(33.53%),中度狭窄63例(19.03%),重度狭窄或闭塞157例(47.43%)。青年组CAS 25例(7.55%),中年组CAS 107例(32.33%),老年组CAS 199例(60.12%);中老年组颅内CAS 233例,青年组颅内CAS 21例。有无CAS两组血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收缩压、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AS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D-二聚体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1.027-1.079),P<0.001;OR=2.418,95%CI(1.107-5.284),P=0.027;OR=2.289,95%CI(1.204-4.353),P=0.012;OR=2.071,95%CI(1.129-3.796),P=0.019;OR=3.446,95%CI(1.243-9.554),P=0.017;OR=0.358,95%CI(0.136-0.942),P=0.037]。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1,P=0.039)。SPI-Ⅱ评分与CAS程度有显著正相关(rs=0.108,P=0.031)。结论 80%以上MIS患者存在CAS,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各年龄组CAS分布不同,以中老年组颅内动脉狭窄为主。MIS患者CAS危险因素除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外,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亦值得关注。SPI-Ⅱ评分可能对预测MIS患者CA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微栓子对进展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50例PIS患者及同时期非进展的缺血性卒中病人62例,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行头颅磁共振、颈动脉血管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48 h内微栓子检查,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微栓子阳性PIS患者病灶多位于皮质(P<0.05)。PIS与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服用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微栓子(OR=7.246,P=0.001)、低密度脂蛋白异常(OR=3.879,P=0.007)、颈动脉斑块(OR=4.177,P=0.007)、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OR=4.304,P=0.046)、院前服用降压药物(OR=3.734,P=0.01)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微栓子、低密度脂蛋白异常、院前未口服阿司匹林、院前服用降压药物、颈动脉斑块是PIS危险因素,且微栓子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合并END组(41例)和非END组(95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IRT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T1诊断EN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 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占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 与非END组比较,合并END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P<0.05); 糖尿病史、年龄、hs-CRP水平及SIRT1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SIRT1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559~0.903,P<0.05],诊断特异度为81.49%,敏感度为89.15%。结论 SIRT1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老年高知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问卷(MoCA),对天津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来院体检的2105名老年高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105名天津老年高知人群平均MoCA得分为26.81±1.85,MCI检出402人,检出率为19.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χ2=21.23,P<0.01)和甘油三酯异常(χ2=5.84,P<0.05)对老年人MCI的检出均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9,95%CI:0.42~0.70)、未饮用葡萄酒(OR=0.63,95%CI:0.40~0.99)、甘油三酯异常(OR=1.34,95%CI:1.09~1.71)进入回归模型(P<0.05)。结论 影响天津市老年高知人群MCI检出的因素中女性、未饮用葡萄酒是保护因素,甘油三酯异常是危险因素,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0.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001)、(CRS-R)评分(P=0.016)、性别(P=0.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016)、体感诱发电位(P=0.002)和脑电图(P=0.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077,95%CI:1.009~1.148,P=0.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511,95%CI:1.210~198.833,P=0.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