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新型肿瘤标志物研发领域异军突起,新型检测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不断涌现。肿瘤液体活检是通过各种技术检测肿瘤释放到体液,尤其是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肿瘤游离DNA以及外泌体等物质,实现肿瘤精准诊疗。因具备微创性、能够克服肿瘤异质性、便于实时动态监测等优势,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等方面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然而,基础研究、检测技术、质控规范及临床应用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对肿瘤液体活检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液体活体检查(液体活检)能够非侵入性地反映体内肿瘤状态,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监测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依据。根据肿瘤相关物质的类型,液体活检涵盖了循环肿瘤细胞(CTCs)、循环肿瘤DNA(ctDNA)、细胞外囊泡(EVs)和循环肿瘤RNA(ctRNA)等检测靶标。目前,已有多项液体活检产品获准进入临床,更有许多转化研究蓬勃开展。尽管液体活检技术的临床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但是液体活检作为应用前景广阔的检测新技术,将成为临床迫切需求并值得信赖的诊断工具,为肿瘤检测带来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3.
肿瘤液体活检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 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核酸等肿瘤标志物对肿瘤进行实时无创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超声辅助肿瘤液体活检可以利用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 促进肿瘤标志物入血, 从而有效提高肿瘤液体活检敏感性与特异性。笔者将就超声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液体活检中应用的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亟需新型有效的液体活检标志物以补充现有血液学诊疗指标的不足,改善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循环circRNA是液体活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的形成和病情进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循环circRNA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监测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是肿瘤液体活检领域的理想候...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是一种临床表现隐匿、发展迅速且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预后。迄今为止仍未找到一种对早期胰腺癌有足够灵敏度、特异度的肿瘤标志物来进行肿瘤筛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胰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研究,液体活检已在一系列应用中显示出潜在的实用性,具有无创、无损、实时、多次的优点,在肿瘤诊治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前景。本文就液体活检中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在胰腺癌筛查、早期诊断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为胰腺癌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恶性肿瘤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液体活检能够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复发转移、个体化治疗和疗效评估等方面[1]。液体活检用于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有: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实时液体活检"逐渐应用于临床的诊断、治疗等活动中,其基本思想是运用血液、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样本来替代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检测。液体活检具有非侵入、动态、可重复、风险低等特点,可用于观察肿瘤进展、治疗效果(包括复发后治疗)及评估肿瘤转移风险和"提示肿瘤大小",显示出极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测多采用骨髓穿刺涂片、血尿M蛋白等,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且无法动态监测患者对药物的疗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就液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这一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液体活检是以检测、分析和监测各种体液(血液、尿液和唾液等)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目的,可为癌症的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方案。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泌尿系统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而现有技术水平使得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为UTUC 的早期精准诊治提供可能。该文对液体活检技术在UTUC 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检及基于肿瘤基因检测的靶向治疗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是目前进行肿瘤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基石。组织活检因其有创性、高风险性、难以重复性及异质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液体活检则是组织活检有效的补充,它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检测方法,可通过分析个体化的基因表达谱,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成本。目前液体活检方法如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血小板RNA等用于肿瘤检测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组织活检是目前癌症诊断的金标准,也是肿瘤基因分型的一种方法,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疾病的进展,组织活检对肿瘤的进展、预后、治疗和基因分型的监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一种更优化的检测方法。基于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的液体活检对基因突变的筛查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持续动态观测肿瘤的进展。利用ct DNA的检测能准确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还能准确判断肿瘤的进展、预后及协助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在实体肿瘤的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价、早期复发和耐药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淋巴瘤是一组具有很强异质性的血液肿瘤,其多数亚型并没有特异的肿瘤标记物,其疗效和预后评价主要依赖和受限于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相比于其他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淋巴瘤具有肿瘤细胞更易进入外周循环系统,并且可以通过免疫受体分子多样性标志进行监测的特点,而液体活检具有更为明确的应用意义。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液体活检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液体活检的概念,液体活检的实现基础和应用现状,以及液体活检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临床应用研究中越来越广泛。含肿瘤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可以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多次检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侵入性“液体活检”技术。作为一种附加的诊断工具,ctDNA可以提供肿瘤负荷及肿瘤中存在的突变等诸多信息,并能克服组织活检所面临的肿瘤内异质性问题,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食管癌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中晚期,治疗手段的有限导致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仍可因肿瘤复发而死亡。该文总结了运用ctDNA辅助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旨在获得一种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优化食管癌患者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于临床精准治疗和预后转归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是一种方便、快速、无创、可多次取样的检测方法,可以动态反映肿瘤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在肿瘤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液体活检主要是通过检测血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游离DNA、循环肿瘤DNA、小分子RNA、外泌体等生物分子,分析评估患者体内肿瘤发生、发展、变化等相关情况,用于肿瘤诊断及辅助治疗等。不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内容物(蛋白质、核酸、糖结合物和脂质等)蕴含丰富的生物学信息,特别是外泌体miRNA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外泌体miRNA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1-2]。  相似文献   

14.
驱动基因检测基础上的靶向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目前肿瘤组织标本仍是基因检测的金标准,但大多数患者往往无法耐受创伤性的检查。探索组织标本的替代品——液体标本活检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液体活检是指通过检测体液(包括血液、唾液、尿液、痰液、胸腹腔积液等)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循环肿瘤DNA(ctDNA)等来源于肿瘤的生物标志物,获取相关驱动基因的信息。该文对几种热点液体标本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检测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对指导NSCLC精准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肺癌患者多无明显症状,而约60%的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高。因此,临床亟需可用于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个体化治疗监测、预后评估及耐药监测等方面的新兴肿瘤标志物。相较于传统的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因其无创、样本易获得、重复性高、可反映肿瘤的整体状态等优势,能够实现对肿瘤实时监测,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液体活检在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液体活检是一种利用人体体液获取疾病信息的技术,可实现对肿瘤的动态监测,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肿瘤液体活检主要包括对外周血中肿瘤相关的循环核酸、细胞外囊泡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该文主要对循环肿瘤DNA、细胞外囊泡及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技术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史上的里程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显著延长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亚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频率远高于白种人,将更加受益于EGFR-TKI药物。然而,分子靶向药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耐药。这些最初受益于EGFR-TKI药物的患者,其肿瘤最终都将再次发生进展,并且这种状况往往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年左右。由于EGFR-TKI的继发耐药,目前已相继出现了3代EGFR-TKI药物。在众多耐药机制中最受关注的耐药突变就是EGFR T790M和C797S点突变。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必须对使用EGFR-TKI药物的患者进行继发耐药动态监测。组织活检是癌症诊断的金标准,然而组织活检由于存在操作风险较高、组织样本获得困难、无法实时检测及肿瘤异质性等问题,无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动态监测。液体活检是一种方便、快捷、具有较高可靠性、新兴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其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 DNA)及肿瘤释放出的外泌体,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筛查、疗效和预后评估以及耐药监测等。文章综述了EGFR-TKI药物及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液体活检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继发耐药中的应用进行简评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肺癌为全球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其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然而分子靶向治疗应以必要的基因检测为指导。传统的穿刺或组织活检技术依赖的基因检测,风险大,不宜反复进行。而液体活检以外周血、唾液等为样本,进行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核苷酸(ct DNA)检测,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均化异质性、实时判断疗效等优势,在肺癌的诊断与分期、疗效与预后预测、转移与复发风险评估、肿瘤异质性与耐药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就CTC与ct DNA技术的优缺点、互补性以及目前的局限性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9.
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内的多囊泡体与细胞质膜融合后主动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直径为30~100nm的小囊泡,存在于人体内多种体液中,与肿瘤发生发展、肿瘤转移、免疫反应抑制、血管生成等过程相关。外泌体可稳定携带肿瘤细胞来源的miRNA、mRNA和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且相比于循环肿瘤细胞(每1ml血液含1~10个循环肿瘤细胞),每毫升血液中含有由肿瘤细胞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泌体超过10~9个。外泌体因其特异性高、稳定性好、含量较其它液体活检标本丰富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肿瘤液体活检的研究中,本文将就外泌体在肿瘤液体活检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升高。肿瘤标志物由肿瘤组织或宿主对肿瘤的反应产生,能够反映和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判断肿瘤的预后和复发。肿瘤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意义。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是评估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有免疫学方法、生物传感器、蛋白组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液体活检等。不同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文章对几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