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PICC置管肝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肝肺疾病患者82例,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疲乏和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减轻行PICC置管肝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性格色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神经损伤术后情绪状态的影响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性格色彩为基础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方式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量表(HAMD)、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HAMD、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各项目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格色彩对改善神经损伤患者情绪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为激活疗法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行为激活疗法。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多维疲劳量表(MFI-20)。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Q评分各维度均显著增加,且护理后观察组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为激活疗法有助于降低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提升心绞痛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音乐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21年7月~2022年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利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音乐联合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el-Meyer(FMA)分别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MBI评分、BBS评分、FMA评分显著升高,干预后观察组3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干预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音乐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的康复效果,并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5-10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评分量表(SDS)和焦虑评分量表(SAS)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况,同时观察2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认知功能障碍间的关联。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60例非睡眠障碍的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睡眠质量差异,评价指标包括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文版评分评估认知情况;并分析睡眠质量与情绪、认知功能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MoCA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呈明显正相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结论 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后较大概率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认知功能损害,且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认知功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体检人群中108例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体检结果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1年后,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取疾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实际完成随访51例、47例。两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合并基于网络平台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更好地改善高血压伴抑郁体检人群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利培酮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述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更有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对症治疗及护理等),并予以口服舍曲林进行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RDS)的分值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及随访一年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SDS、SAS和MARDS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更低(P0.05);经随访的一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抗抑郁药物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利于改善脑血管病伴发抑郁患者的情绪,同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热化疗治疗肿瘤腹水患者不良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热化疗治疗肿瘤腹水患者17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显著的改善了热化疗治疗肿瘤腹水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对肿瘤患者出院后康复状况及其家属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自愿加入的160例社区肿瘤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随访干预,观察组患者加入社工介入进行广泛干预。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QOL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的SDS和SAS量表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工介入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肿瘤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改善了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在脑肿瘤放疗患者护理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1—2015-01行射波刀放射治疗的脑肿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2组护理前后3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测评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社会功能、语言交流、心理健康、自我护理、行走及肢体运动功能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3个月后的SDS和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行射波刀放射治疗脑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其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4例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连续护理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HAMD评分、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改善神经及认知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行为认知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合并抑郁焦虑情绪的COPD患者,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COPD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行为认知干预。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l/FVC)和用力肺活量(FVC)等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中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和总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全身性呼吸体操等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均出现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家庭行为认知干预,可以更明显改善COPD合并抑郁焦虑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从而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自责、退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问题解决、求助、合理化评分及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认知重构为主的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肠造口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有效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姑息护理对老年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姑息组(n=35)和常规组(n=35),分别给予全程姑息护理干预和常规性基础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评估睡眠质量,并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上述各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ISI评分均降低,QLQ-C30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常规组比较,干预后姑息组SAS、SDS评分、ISI评分均明显低,QLQ-C30量表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姑息护理干预可更明显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焦虑、抑郁及失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6例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健康调查简表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相比同期对照组患者显着较低(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同期对照组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青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对照组21例。2组患者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2组相比,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治疗后,2组各项评分比较,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青年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作用效果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3-03—2016-09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健康教育,每周1次,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NHP评分(诺丁汉健康调查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HP评分改善幅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进行积极的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