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脑室线性结构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CT/MRI技术测量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的病灶体积和脑室线性结构;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智能量表,中国成人智力量表中的词义分辨项、数字背诵项;临床记忆量表中的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像特点联系回忆项,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B组成的神经心理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健康对照组4组之间大多数认知功能无差异,仅在认知功能的回忆力分项中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有差异,脑出血组回忆力成绩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者哈氏值、脑室指数、前角指数、三脑室宽度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氏值和三脑室宽度较正常值增大。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较正常值减小。脑室指数与回忆力呈正相关(r=0.280,P〈0.05)。前角指数与MMSE总分、定向力、回忆力呈正相关(r=0.322、0.337、0.368,P〈0.05),与连线测验A和连线测验B所用时间呈负相关(r=-0.278、-0.334,P〈0.05)。结论:脑血管病可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尤以额叶皮质和皮质下深部白质的萎缩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采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评价60例SIVD患者(SIVD组)和45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应用DTI技术测量患者脑白质不同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SIVD组用常规头颅MRI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评分方法对侧脑室周围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SIVD组比较,正常对照组MMSE及Mo CA评分显著增高,CDR评分显著降低(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额叶前部、双侧侧脑室前角区及后角区的FA值显著下降,ADC值显著升高(P0.05~0.01)。其余各区FA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VD组ARWMC评分为1分11例(18.3%),2分31例(51.7%),3分18例(30.0%)。正常对照组中5人(11.1%)为1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IVD组ARWMC评分与双侧侧脑室前角区及后角区FA值呈负相关(r=-0.912,P0.01),与ADC值呈正相关(r=0.891,P0.01)。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及海马区FA值与MMSE及Mo CA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 SIVD患者多个ROI的FA值降低及ADC值的增高程度,可以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与经头部CT证实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的可能关系。方法选择6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84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采用盲法分析临床诊断前3~5年的头部CT资料,调查头部CT显示的各种脑血管病变;对白质病变进行分区评分(评分等级为0~3分),并将双侧额区、顶枕区、颞区及幕下共8个区域的总和作为白质病变总评分;测量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哈氏值、脑室指数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以反映脑萎缩和脑室扩大的程度。结果CT资料显示,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脑血管病变、白质病变、脑萎缩和脑室系统扩大;正常对照组有脑血管病变者15例(17.86%),阿尔茨海默病组33例(55.00%),单因素分析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白质病变均以双侧额区和顶枕区评分居高,双侧颞区和幕下评分较低;白质病变总评分、双侧额区及左侧顶枕区白质病变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钩间距、双侧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及侧脑室体部指数,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哈氏值、脑室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考虑白质病变总评分时,脑血管病变、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OR=3.222,1.507,1.271;95%CI:1.199~8.689,1.197~1.897和1.093~1.476);考虑不同部位白质病变评分时,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关(OR=2.876,1.744,1.548和1.268;95%CI:1.048~7.895,1.021~2.978,1.221~1.962和1.091~1.473);其中第三脑室宽度和钩间距OR值变化不明显。双侧侧裂宽度和侧脑室体部指数与阿尔茨海默病无关。剔除年龄和脑萎缩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左侧额区白质病变评分与阿尔茨海默病显著相关。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和白质病变均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脑血管疾病,减轻白质病变程度,将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是最常见、最具有特征性的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亚型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脑萎缩与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相关,且脑萎缩可能成为SIVD结构影像学诊断依据之一。本文就脑萎缩对SIVD患者认知损害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与脑室扩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微小躯体异常(MPAs)与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对16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进行躯体异常量表(WS)评定,并将患者分为MPAs明显组(WS总分≥4分,85例)和MPAs不明显组(WS总分≤3分,83例)。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组的精神症状;用CT测量患者的脑室(脑室值用哈氏值、三脑室宽度、脑室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宽度指数、前角指数表示),并与4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1)患者组哈氏值[(5.37±0.53)cm]和三脑室宽度[(3.83±1.21cm)]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4.94±0.34)cm和(3.16±0.41)cm],腩室指数(1.55±0.18)和前角指数(3.52±0.31)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65±0.22和3.77±0.34),均P〈0.01。(2)MPAs明显组哈氏值[(5.50±0.54)cm]和三脑室宽度[(4.10±1.32)cm]大于MPAs不明显组[分别为(5.24±0.49)cm和(3.55±1.01)cm]和对照组,前角指数(3.47±0.30)小于MPAs不明显组(3.57±0.31)和对照组,脑室指数(1.55±0.18)小于对照组。(3)MPAs不明显组哈氏值大于对照组,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小于对照组,均P〈0.01和P〈0.05。(4)患者组WS总分与哈氏值(r=0.263)及三脑室宽度(r=0.287)存在正相关,与前角指数存在负相关(r=-0.178);患者组的WS总分与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247);患者组的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r=0.375)和三脑室宽度(r=0.161)呈正相关,与脑室指数(r=-0.159)和前角指数(r=-0.191)呈负相关(均P〈0.01和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显著的MPAs和脑室扩大,MPAs与脑室扩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萎缩是疾病初期即已发生,还是随病程逐渐进展。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95例,正常对照组20例,按规定序列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测定第三脑室宽度、两侧第三脑室距脑岛面距离及两侧尾状核头部宽度。并以病程5年为限,分为短病程组和长病程组。结果 ①病例组第三脑室显著增宽,尾状核头部缩小。②短病程组与长病程组各组值无显著性差异。③病程与第三脑室宽度、两侧第三脑室距脑岛面距离及两侧尾状核头部宽度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明显,且与病程、服药无关,在疾病早期即已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C T重建正常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位平面并测量该平面上侧脑室宽度,探讨脑室额角穿刺的偏开角度。方法对204例正常人行头部C T扫描,并分为35岁、≥35~50岁、≥50~65岁和≥65岁年龄段。三维重建侧脑室额角穿刺冠状位平面,在此平面上测量单侧侧脑室的宽度;选择中线旁开2.0 cm为穿刺点来模拟脑室额角穿刺过程,定义穿刺点到侧脑室额角内任一点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偏开角度。结果在脑室额角穿刺的冠状位平面,单侧侧脑室宽度平均为(1 6.22±3.56)m m,最小偏开角度为(5.90±3.82)°。随着年龄增加,脑室宽度变大,最小偏开角度变小(P0.05)。脑室宽度和最小穿刺偏开角度之间呈负相关(r=-0.876,P0.001)。结论正常人脑室额角穿刺成功的最小偏开角度是(5.90±3.82)°。把握好穿刺方向,确保穿刺成功,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不同联络纤维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0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采用测定感兴趣区弥散张量参数的方法,比较其纤维束完整性差异及与神经心理学量表的关系。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纵束和胼胝体膝部的FA值显著下降及ADC值显著升高;(2)双侧额叶前部皮质下白质FA值与MMSE及Mo C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3)双侧海马区、双侧扣带束的FA值与MMS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不同脑区的弥散张量参数变化特点有助于SI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联络纤维变化的特点,以探讨弥散张量成像在诊断SIV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SIVD患者和45例年龄匹配的非痴呆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测评量表(Mo CA)及临床痴呆量表(CDR)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用全脑磁共振DTI技术,测量上纵束、下额枕束(额部、额颞部和颞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和扣带束多个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双侧下额枕束、双侧扣带束、左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膝部FA值明显下降,ADC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侧上额枕束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VD患者多个感兴趣区的DTI改变证明联络纤维损伤明显;全脑DTI研究是SIVD患者敏感可靠的技术方法,有助于理解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联络纤维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FES)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图像脑形态改变特征。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37例FES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接受体检的36例作为健康组,所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接受头部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脑区差异、第三脑室变化、脑侧室相关指数、脑室扩大及脑萎缩的相关指数。结果 病例组第三脑室体部最大宽度、前角指数、侧脑室脑比率、侧脑室前角间最小宽度、侧脑室前角间最大宽度、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左侧)、侧脑室颞角最大宽度(右侧)、第三脑室体部最大宽度高于健康组(P<0.05);右内侧眶额叶、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极、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扣带回峡部、第三脑室外侧壁至同侧脑岛面距离(左侧)、第三脑室外侧壁至同侧脑岛面距离(右侧)、室中央指数、前额叶萎缩指数低于健康组(P<0.05)。结论 CT检查发现FES患者存在脑体积减小、脑室扩大、脑萎缩异常等脑形态,可为研究FES的发病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多系统萎缩患者(MS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明确其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并分析两种亚型(MSA-C型和MSA-P型)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分别测评23例MSA患者(MSA-C型13例;MSA-P型10例)和25例健康志愿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MSA组MMSE和Mo 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AS-co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抽象思维和延迟记忆方面,MSA组的Mo 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忆、语言和视空间/执行能力方面,MSA组的ADAS-co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型Mo CA评分低于MSA-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型ADAS-cog评分高于MSA-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型在抽象思维和延迟记忆两项目的评分低于MSA-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A-P型在记忆和视空间/执行能力方面的评分高于MSA-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MSA-P型认知损害较MSA-C型更加广泛和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与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118例。对入组患者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头颅CT血管成像采集颅内血管信息、头颅磁共振采集脑白质病变情况,按认知功能水平,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研究组,85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33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颅内血管狭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研究组Mo CA总分及其分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CHIPS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HIPS得分与Mo CA评分及其部分分项呈负相关(均P0.05)。颅内动脉狭窄与Mo CA评分及其分项(除抽象功能)呈负相关(均P0.05);CHIPS得分与颅内动脉狭窄呈正相关(P=0.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在脑白质胆碱能通路病变致使多领域认知功能障碍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是否影响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3例老年额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指导患者完成Mo CA、MMSE认知评估量表。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成对样本t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变化。结果入组患者的Mo CA、MMSE评分与术前相比,在术后1周及术后3月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术前,高级别胶质瘤组的Mo CA、MMSE评分(15. 33±5. 723)、(20. 444±5. 0028)低于低级别胶质瘤组(21. 58±6. 178)、(25. 167±4. 8245)(P 0. 05)。复发胶质瘤组(13. 14±4. 259)、(19. 000±4. 0415)低于首发胶质瘤组(21. 69±5. 945)、(25. 192±4. 7835)(P 0. 05)。在术后1周,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下降(P 0. 05)。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较术前及术后1周明显改善,计算力较术后1周改善(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后患者总体认知功能未出现恶化。复发和高级别胶质瘤导致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在术后3月,延迟回忆能力及计算力较术前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动态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前循环TIA病人82例(TIA组),均行头颅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检查。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其分别在发病后的第7天、第1个月±3天、第3个月±5天、第6个月±7天进行认知及运动功能评估,并与9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对照。结果发病后4个时间点分别有46例(60. 5%)、48例(63. 1. 0%)、60例(78. 9%)和65例(85. 5%) 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TIA组发病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Mo CA总分逐渐下降(P 0. 05),且各时间点Mo CA总分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MoCA各因子中,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迟回忆、语言重复、语言流畅性等分项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IA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认知障碍,且持续存在,发病3个月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颞叶癫痫(TLE)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状况,分析相关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颞叶癫痫患者以及30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无差异的健康对照进行信息采集、神经心理学量表调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LE组中出现焦虑情绪个体比例更高(P0.01);MoCA、WAIS-RC知识、TMT_B以及BDST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癫痫家族史与MoCA评分及起病年龄与WAIS-RC知识评分之间均具有线性回归关系(决定系数分别为R~2=0.325和R~2=0.137,P0.05)。结论 TLE患者群体相较于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并且可出现整体智能、短时记忆、远期记忆能力、注意力和执行控制能力下降。对TLE患者,尤其对病程长、起病早和有家族史的患者,早期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将有利于及早发现认知功能损伤,实行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既定动作的广场舞训练对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轻至中度帕金森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并且每半个月提供一次时间为1 h的非运动性健康教育课程。治疗组患者学习特定动作,按规定时间进行训练;对照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干预前后均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认知状况进行评分。结果 干预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MoCA得分(23.23±2.17)、MMSE得分(23.25±2.34)分别高于干预前(19.93±2.97),(19.95±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oCA得分、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定动作的广场舞训练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且探讨适宜的疗程。方法 收录发病72 h以内、未溶栓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RIPostC 10 d组、RIPostC 14 d组和对照10 d组、对照14 d组,并分别进行4个循环的充气和放气。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入院时、10 d时、14 d时和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90 d时良好转归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4 d时、90 d时认知障碍率)。结果 纳入8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RIPostC组,45例对照组),在RIPostC 10 d组中仅有1例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对照组完全耐受。在对照组中,3名患者复发脑梗死(分别为30 d时、65 d时和78 d时),而在RIPostC各亚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在90 d时,与对照10 d组和对照14 d组相比,RIPostC 10 d组和RIPostC 14 d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梗死体积分别减少33.7%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的良好转归率明显增高(P<0.05);MoCA、MMSE认知障碍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RIPostC 10 d组相比,RIPostC 14 d组中NIHSS评分、mRS的良好转归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进行RIPostC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残疾,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但RIPostC 10 d和14 d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所以,RIPostC治疗10 d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 VCI)患者TCD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依据Erkinjuntti的MRI诊断标准入选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115例,根据神经心理学评估分为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组和认知正常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颅内血流动力学检查。最后分析患者的Mo CA评分与大脑中大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Vm)的相关性。结果对于两组患者的MCA-PI和ACA-PI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的MCA-Vm和ACA-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PI和SIVD患者的认知损害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Y=38.783-7.823 X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CA-PI与SIVD患者Mo CA评分线性相关。SIVD患者的PI越高,相对应其认知障碍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桂皮醛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D-1小鼠通过腹腔注射的方法给予桂皮醛干预,应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右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将成年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及桂皮醛(CA)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即CA25组、CA50组和CA75组(在MCAO小鼠模型基础上腹腔给予25 mg/kg、50 mg/kg及75 mg/kg桂皮醛)。术后24 h通过测定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含水量来评价桂皮醛的脑保护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Toll样受体6(TLR6)、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分子6(TRAF6)和核因子-κB(NF-κ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CA50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中位数2.0 vs.3.5),病变侧脑组织含水量降低[(83.72±0.73)%vs.(85.09±0.95)%],脑梗死体积缩小(0.45±0.06 vs.0.54±0.02),均P0.05。同样与MCAO组相比,CA50组TLR6、TRAF6及NF-κB基因表达明显下调(TLR6:3.26±0.03 vs.6.32±0.07;TRAF6:1.88±0.21 vs.3.33±0.48;NF-κB:1.47±0.33 vs 4.21±0.57,均P0.05)。TLR6、TRAF6及胞核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TLR6:0.12±0.01 vs.0.19±0.03;TRAF6:0.45±0.09 vs.0.67±0.07;胞核NF-κB:0.32±0.06 vs.0.46±0.06,均P0.05)。结论桂皮醛可能通过抑制TLR6/TRAF6/NF-κB通路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血糖脑病(HE)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方法比较HE组(29例)和TIA组(43例)的临床症状、生化和影像学结果。结果 HE组在半球神经功能损害症状包括意识障碍(69.0%)和反应迟钝(24.1%)高于TIA组(27.9%和16.3%)。TIA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肢体无力(62.8%)和感觉障碍(69.7%)高于HE组(24.1%和13.8%)。HE组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较TI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E组颈动脉内膜增厚、轻度狭窄和中度狭窄比例较TIA组高;HE组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总积分较TI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CT血管造影显示HE组较TIA组血管狭窄受累多(82.8%vs.51.2%);中度狭窄(24.1%vs.14.0%)、重度狭窄(17.2%vs.7.0%)和闭塞(13.8%vs.7.0%)比例高;累及2支血管(24.1%vs.11.6%)和3支以上血管(24.1%vs.11.6%)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HE以半球神经功能损害为主,TIA以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为主,HE患者代谢紊乱更严重,颅内血管狭窄受累多,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比例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