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探究槲皮素减轻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为槲皮素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组(200 mg/kg)、抑制剂组(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 60 mg/kg)和槲皮素+抑制剂组(槲皮素200 mg/kg+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 60 mg/kg),每组15只,另取15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对应药物,给药体积10 m L/kg。给药24 h后,超声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I3K、AKT和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结构紊乱、心肌细胞变性、心肌纤维断裂、心肌横纹模糊、细胞间质水肿等病理损伤;槲皮素组较模型组减轻,抑制剂组较模型组加重;槲皮素+抑制剂组较槲皮素组加重。MAP、LVSP、-dp/dtmax、+dp/dtmax、SOD含量及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模型组较假手术组降低;槲皮素组较模型组升高,抑制剂组较模型组降低;槲皮素+抑制剂组较槲皮素组降低,较抑制剂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K-MB、cTnI水平及TNF-α、IL-6、MDA含量: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升高;槲皮素组较模型组降低,抑制剂组较模型组升高;槲皮素+抑制剂组较槲皮素组升高,较抑制剂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上调PI3K/AKT/mTOR通路降低脓毒症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微小RNA-16-5p(miR-16-5p)、microRNA-493-5p(miR-493-5p)表达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26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6-5p、miR-493-5p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癌组织中miR-16-5p、miR-493-5p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16-5p、miR-493-5p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总RNA A260/A280为1.90,琼脂糖凝胶电泳提示28S与18S rRNA带亮度比值均>1.5,总RNA浓度750 ng/μL,说明RNA纯度高、完整性较好。癌组织中miR-16-5p...  相似文献   

3.
正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城市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病因,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迅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在我国,每年大约有30万人被诊断患有肺癌,超过25万人因该病死亡~([1])。肺癌从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型肺癌和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其中NSCLC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及真核细胞翻译启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IF4E binding protein1,4E-BP1)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59例初发AML(AML组)和15名健康人(对照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4E-BP1、eIF-4E及mTOR mRNA表达水平,以正常人平均表达水平作为分组标准,结合AML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ML组中4EBP1、eIF-4E和mTOR mRNA高表达者分别占50.9%、59.4%和45.8%。4E-BP1高表达组PLT数显著低于4E-BP1低表达组(P=0.044);eIF-4E高表达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eIF-4E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mTOR高表达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髓外侵犯显著高于mTOR低表达组(P=0.040,P=0.029),mTOR高表达组贫血比例高于mTOR低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mTOR通路下游核心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与初发AML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增殖、PLT数、贫血及髓外侵犯关系密切,相关检测有望为制定有效安全的化疗方案以及防治贫血、出血等化疗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ripto-1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收集的手术后宫颈癌组织标本80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瘤变组织80例(CIN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两组标本中的Cripto-1蛋白、mTOR蛋白表达,并分析两类蛋白表达的关系、与宫颈癌的病灶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66.25%、m TOR蛋白阳性表达率62.50%,CIN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27.50%、mTOR蛋白阳性表达率2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与mTOR蛋白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94,P0.05);FIGO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的Cripto-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FIGO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的mTOR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P0.05)。结论 Cripto-1、m TOR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Cripto-1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相关,mTOR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及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保存的卵巢癌组织标本87份,同时选取正常卵巢组织50份,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GOLPH3及PI3K表达,分析不同组织GOLPH3及PI3K表达,以及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GOLPH3和PI3K相关性。结果 卵巢癌组织GOLPH3及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6%和66.67%,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4.00%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液性、FIGO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GOLPH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38%、94.74%、88.33%和90.91%,明显高于非浆液性、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组织的52.17%、61.22%、48.15%和6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Ⅳ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21%、78.33%和84.09%...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中脂肪调控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通路下游核糖体蛋白激酶S6K1的表达,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脂肪化的机制。方法 (1)制备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2)造模开始后观察记录小鼠状态并定期测小鼠血常规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3)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细胞m TOR及S6K1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1)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模成功: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小鼠第5天开始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皮毛光泽度降低、体质量下降,造模14 d后死亡5只。外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表现为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三系均减少,造模14 d时血常规分别为:对照组(10.52±0.73)×109/L,(132±6.3)g/L,(469±114)×109/L,再生障碍性贫血组(0.97±0.57)×109/L,(74±9.3)g/L,(57±32)×109/L(P均<0.001)。(2)免疫组化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m TOR及S6K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表现为对照组74.84±6.33、63.45±5.38,再生障碍性贫血组113.27±16.23、108.56±12.77(P均<0.001)。(3)相关分析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m TOR及S6K1与WBC、Hb、PLT呈负相关,m TOR与S6K1呈正相关。结论 m TOR及S6K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血细胞变化呈负相关,m TOR及S6K1可能在骨髓脂肪细胞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即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的脂肪化,继而可能抑制了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肿瘤信号通路的不断研究,其中尤以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胞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作为该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介导分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就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其主要效应分子的作用机制,与肿瘤及血管瘤之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针激活AMPKα通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可能机制。 方法 随机挑选10只SD大鼠纳入正常组,余大鼠采用夹尾刺激法配合不规则饮食构建F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电针组大鼠连续给予10 d电针刺激;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不给予电针等特殊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日常表现,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及小肠组织中p-AMPKα、p-TSC2及Rheb蛋白表达,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胃及小肠中mTOR mRNA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及小肠中p-AMPKα、p-TSC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he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p-AMPKα、p-TSC2表达显著升高(P<0.05),Rhe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检查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及小肠中mTOR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mTOR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 结论 电针能激活AMPKα通路,上调该通路相关蛋白p-TSC2表达,降低Rheb蛋白表达,从而下调mTOR基因转录,达到治疗FD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雷帕霉素作用于Karpas299、BaF3/NPM-ALK及BaF3细胞前后,mTOR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MTT法检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ALK+ Karpos299、BaF3/NPM-ALK和BaF3细胞均高表达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磷酸化p70S6K(p-pTOS6K)及4E-BP1(p-4E-BP1)蛋白.去除IL-3 1 h的BaF3细胞p70S6K及4E-BP1蛋白去磷酸化.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48 h,p-p70S6K及p-4E-BP1蛋白表达下降,以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为主.相对于对照组各细胞株的抑制率为Karpas299细胞24.4%、BaF3/NPM-ALK细胞37.8%和BaF3细胞61.6%.Karpas299细胞在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从(11.97±0.11)%增至(15.87±0.62)%(P<0.05);BaF3细胞凋亡率由(3.23±0.11)%增至(7.67±0.49)%(P<0.05);BaF3/NPM-ALK细胞凋亡率从(1.90±0.47)%增至(2.80±0.27)%(P>0.05),无诱导调亡作用.三株细胞在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48 h后,G1期细胞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BaF3/NPM-ALK细胞最为显著,从(37.63±1.91)%增加至(69.77±5.44)%;其次为Karpas299细胞,从(31.13±2.51)%增至(40.70±1.47)%;BaF3细胞最少,由(53.57±2.22)%增至(63.70±1.20)%(P值均<0.05).结论 NPM-ALK融合蛋白激酶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活性,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ALK+淋巴细胞肿瘤性生长.  相似文献   

11.
1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一条非常重要的生存信号通路。EGFR通过二聚化后刺激Ras蛋白,导致磷酸化级联反应的发生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从EGFR/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肿瘤的调节机制等多个方面综述了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过表达乙酰肝素酶(HPSE)对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增殖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HPSE真核表达载体,然后获得转基因过表达HPSE的胆囊癌细胞株GBD-S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GBC-SD和GBD-SD中HPSE mRNA和蛋白表达。通过集落形成实验、MTT来评估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PI3K、PI3K、p-AKT和AKT)的水平。结果 成功转染后的GBD-SD中HPSE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表达HPSE的GBC-SD相比,过表达HPSE的GBD-SD细胞光密度(OD)值和集落形成能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GBC-SD细胞相比,过表达HPSE的GBD-SD组细胞p-AKT、p-PI3K蛋白表达水平、p-AKT/AKT值和p-PI3K/PI3K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PI3K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介导的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该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活动。因此,PI3K被认为与人类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对PI3K信号通路的组成、功能及其抑制剂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2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PI3K和VEGF在大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I3K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66,x2=83.70,P均<0.05),且两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 0.05).大肠癌新鲜组织中PIK3R1和VEGFA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t=-2.61,P均<0.05).结论 PI3K和VEGF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氢离子(H*)对 CD8*T细胞功能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 Rapamyein )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磁珠分 选的方法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分选出CD8*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 测CD8*T细胞的百分比并验证其纯度。根据细胞培养基的不同pH值将培养基分为对照组(pH为7.2~7.4) 、pH 6.7组和pH6.5组。细胞计数法检测不同pH分组中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经PMA/离子霉素刺激后不同pH分组CD8*T细胞中细胞因子TNF-a和IFN-γ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在Rapanycin作用下, CD8*T细胞中TNF-a、IFN-γ水平以及S6蛋白磷酸化水平。qRT-PCR 检测不同pH分组中CD8*T细胞TNF-a和IFN-y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不同pH分组CD8*T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S6的磷酸化水平。结果pH6.7组和pH6.5组中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TNF-a和IFN-Yy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蛋白质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降低(P<0.05), 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AKT和S6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经Rapamyein作用后,pH 6.5+Rapamyein组中CD8*T细胞S6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细胞因子TNF-ax、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Rapamyein组(P<0.05)。结论H*可 抑制CD8*T细胞的功能,且与mTOR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永昌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1346-1348
目的探析拉莫三嗪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6例经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添加或替换为拉莫三嗪采用阶段治疗,按第1阶段(1~8周)、第2阶段(9~20周)、第3阶段(21~28周)、第4阶段(29~40周)分别采用不同剂量拉莫三嗪配伍或不配伍,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期完全控制率为72.09%,总有效率为89.53%,单药治疗期癫痫再发作率为23.21%,总有效率为76.79%,第2阶段末与第4阶段末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05,P〈0.05);治疗期间皮疹、嗜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倦怠乏力、头晕、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率为29.07%。联合用药期拉莫三嗪血药浓度为(9.65±3.85)μg/ml,明显高于单用药期的(4.72±2.91)μg/ml(t=8.1777,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血药浓度成正相关(r=0.3998,P〈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类抗癫痫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用药安全,拉莫三嗪在血药浓度较高水平时,疗效显著,在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测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剂量拉莫三嗪(LTG)与丙戊酸(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后的血药浓度变化。方法:选取经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6个月后发作完全控制的癫痫患者35例,逐渐减掉VPA,采用LTG单药治疗,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癫痫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及LTG血药浓度。结果:35例患者中有2例失访,33例完成半年随访,其中转LTG单药治疗后出现癫痫发作2例(6.1%),无发作31例(93.9%);药物转换期LTG血药浓度较转单药治疗前LTG血药浓度增高(P0.05),停用VPA1周时、单药治疗6个月时的LTG血药浓度与单药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复发患者发作时血药浓度与无发作患者血药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G与VPA联用能使LTG的血药浓度加倍且临床疗效显著增强,小剂量LTG与VPA联合治疗新诊断癫痫转为LTG单药治疗时应将LTG剂量加倍。  相似文献   

19.
20.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组织损伤部位血管生成,与其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信号机制。 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鉴定后传代培养,以 PI3K 特异性抑制剂 LY294002作干预处理,实验细胞分为EGM-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培养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分别为1,5,1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及10 mmol/L LY294002)、LY组(培养液中含10 mmol/L LY294002)、二甲基亚砜组(培养液中含1 mL/L二甲基亚砜),分别采用CCK8试剂盒、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裂解液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kt及p-Akt表达。 结果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并随培养基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加而呈现量效关系,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促增殖作用可被 LY294002完全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LY组、促红细胞生成素+LY组细胞裂解液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各组。各组 Akt 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促红细胞生成素+LY 组 p-Akt表达显著低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各组。上述结果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增殖、降低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其作用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