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维吾尔、汉族不同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新疆哈萨克、维吾尔、汉族居民共1 220例,均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用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检测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汉族130例,哈萨克族115例,维吾尔族130例)和对照组(汉族206例,哈萨克族285例.维吾尔族354例).结果:(1)3个民族标化后MS的患病率明显不同(P<0.05).(2)3个民族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维吾尔、哈萨克、汉3个民族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CC、CT、T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哈萨克、汉族CYPllB2基因-344T/C多态性存在差异性,各民族内代谢综合征与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一选择素基因rs5361A/C、rs5355C/T两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9例和368例,同时选取维吾尔族、汉族正常对照组300例和349例,采用TaqMan探针法对E选择素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rs5361A/C、rs5355c/T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rs5361A/C基因多态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rs5355C/T基因多态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一选择素基因rs5355C/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无显著相关性,E一选择素基因rs5361C/T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显著相关,E一选择素基因rs5361等位基因CC型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可溶性载体2家族成员9基因(SLC2A9)rs938557 C/T多态性的差异及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汉族、维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尿酸正常者共3 6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1 278例,维族2 366例;检测研究对象血清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FBG)等指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i MLDR)检测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UA、TC、HLD-C和LDL-C均高于维族(P均0.05),而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TG均低于维族(P均0.05)。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60.8%、CT=34.5%、TT=4.7%,汉族分别为CC=45.7%、CT=41.9%、TT=12.4%,维、汉族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637,P=0.000);维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T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78%和22%,汉族分别为66.6%和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6,P=0.000)。汉族人群TT基因型频率(12.4%)及T等位基因频率(33.4%)均高于维族(4.7%和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CC+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分组,各生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维、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排除基因与BMI、性别、血压的交互作用后,未发现维、汉族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与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之间的相关性(P0.05)。结论 SLC2A9基因rs938557位点多态性虽然存在一定的民族差异,但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和哈萨克族(哈族)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与尿酸(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2011年于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采集汉族、维族和哈族人群血液标本,检测血清UA和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脂代谢指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脏脂肪素含量,分析内脏脂肪素与UA、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汉族、维族和哈族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分别为(38.42±33.60)、(32.68±26.87)和(86.36±17.68)ng/mL,哈族高于汉族和维族(P均<0.05)。汉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HDL-C降低组及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维族UA升高组、TG升高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哈族UA升高组、肥胖组内脏脂肪素水平均升高(P均<0.05)。3个民族内脏脂肪素与UA均呈正相关(r汉=0.305,P<0.01;r维=0.130,P<0.05;r哈=0.137,P<0.05)。汉族和维族血清内脏脂肪素与TG均呈正相关(r汉=0.260,P<0.01;r维=0.178,P<0.01),汉族内脏脂肪素与HDL-C呈负相关(r汉=-0.105,P<0.05)。 结论:血内脏脂肪素水平存在民族差异,且在UA代谢和脂代谢紊乱过程中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血管功能遗传易感性相关,并且具有民族差异性。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维两民族TGF-β1T869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差异。方法:纳入新疆地区健康人群1181人,其中维吾尔族589名、哈萨克族592名,应用PCR-RFLP检测受试者TGF-β1T869C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同时对其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PCR-RFLP结果显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频率:TT型22.1%、TC型49.2%、TC型28.7%;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46.7%,C等位基因53.3%。哈萨克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频率:TT型11.3%、TC型47.6%、CC型41.0%;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35.1%,C等位基因64.9%。经比较,两民族TGF-β1T869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检测发现其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同时哈萨克族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同年龄段并高于维族老年组(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哈萨克族人群C等位基因个体发生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升高的风险高于其他因素。说明在新疆地区,TGF-β1T869C多态性分布存在民族差异,其可能影响中心动脉压反射波增强指数,并与哈萨克族血管硬化及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列腺六次跨膜上皮抗原4(STEAP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者瘦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和田地区943例患有代谢综合征的维吾尔族患者进行瘦素水平、血压、BMI、腰围、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的测定。通过对STEAP4基因的功能区测序,选择出其代表性变异位点(rs8122、rs1981529和rs34741656),再进行基因型鉴定和病例对照关联研究。结果 (1)3个变异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rs8122(基因型AA、AG、GG)、rs1981529(基因型AA、GA、GG)和rs34741656(基因型AA、GA、GG)。BMI在rs1981529、rs34741656的GA型与GG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在rs1981529的GG型与AA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收缩压水平在rs8122的AG型与GG型,rs34741656的GA型与GG型、AA型和GA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瘦素水平在rs8122、rs1981529、rs34741656的不同基因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排除混杂因素(年龄、性别、BMI)作用后,STEAP4基因多态性与瘦素水平和血压水平无关联。结论 STEAP4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瘦素水平无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与艾森克人格类型和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由急诊医学部转普外科住院的手术患者。术前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患者人格类型并使用电刺激仪测定痛阈和耐痛阈,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患者外周静脉血OPRM1 A118G基因型。根据分型结果将患者分为野生纯合子(A/A)组、突变杂合子(A/G)组、突变纯合子(G/G)组。分析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敏感性、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艾森克人格类型的差异性和艾森克人格类型与疼痛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患者356例。其中,A/A组174例,A/G组136例,G/G组46例。OPRM1 A118G基因突变率为32.00%。3组患者的疼痛敏感性(痛阈、耐痛阈)及内外向、神经质、掩饰性人格类型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内外向和精神质型人格类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内外向和精神质人格类型中的痛阈及耐痛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RM1 A118G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新疆哈萨克及维吾尔族人群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 PCR-RFLP.结果 42例哈萨克族SLE患者基因频率:0.536(GGC),0.464(GAC);24例维吾尔族SLE患者基因频率:0.667(GGC),0.333(GAC);22例哈萨克族RA患者基因频率:0.614(GGC),0.386(GAC);15例维吾尔族RA患者基因频率:0.733(GGC),0.267(GAC).结论 MBL不同的基因型和这些疾病发生可能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龋病的患病现况及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分析两民族饮食营养对龋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干沟乡310 名哈萨克族牧民和安宁渠镇北大路村110 名维吾尔族农民进行龋病检查及膳食调查.结果 哈萨克族龋病检出率及患龋程度均高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素的摄入中,哈萨克族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钾的摄入量高于维吾尔族,维生素A、硫胺素、维生素E、镁的摄入量均低于维吾尔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哈萨克族龋病检出率及患龋程度均高于维吾尔族,可能与其膳食营养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男性人群SLC22A1基因rs68336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情况,并比较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SNaPshotSNP分型技术对276例维吾尔族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SLC22A1rs683369(480CG,160PheLeu)位点基因型检测,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数据库中不同种族人群该位点的分布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种族人群SLC22A1基因rs68336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 276例维吾尔族男性健康人SLC22A1基因rs683369位点基因型中CC型195例(70.7%),CG型73例(26.4%)和GG型8例(2.9%);维吾尔族男性人群SLC22A1基因rs683369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约鲁巴人、肯尼亚人、非裔美国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本人、中国北京汉族人、朝鲜人、高加索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男性人群SLC22A1基因rs683369位点基因型主要为CC型,其次为CG型,等位基因频率主要为C型,且与其他不同种族人群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了解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自然人群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和表型分布特征,建立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apo E基因遗传资源库,并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apo E基因多态性分析的方法,为临床今后开展apo E基因分型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apo E基因含编码112位和158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用限制性内切酶Hha I酶切,经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确定PCR产物的基因型。结果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自然人群apo E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是E3/3 65%、E3/4 17%、E2/3 16%、E2/4 1%、E4/4 1%;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9.0%、81.5%、9.5%。其中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ε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维吾尔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R-RFLP简便、敏感、准确,适合一般实验室开展检测及大规模人群调查。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发现人体自身调节疼痛的能力(即内源性疼痛调制)与临床中疼痛和镇痛敏感性存在相关性[1],如慢性疼痛患者普遍存在内源性疼痛功能弱化的现象[2],术前的内源性调节能力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3]。Claudia M等报道,不同的种族疼痛敏感性和内源性疼痛调节能力存在差异[4],我们前期的研究也发现,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在实验性疼痛和术后疼痛程度方面均存在差异,那么内源性疼痛调制在这两个民族之间是否存  相似文献   

13.
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100例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高脂血症患者和9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共检出5种基因型,两组各基因型、等住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均以野生型E3/3基因型和£3等位基因为主。ε2等位基因携带者的LDL—C水平在两组中与其他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哈萨克族的血脂、载脂蛋白水平有影响,即ε2等位基因携带者的LDL—C、apoB水平较低,而84等位基因携带者的LDL—C、apoB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基因rs12045862T/C、rs7539542G/C两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9例,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68例,同时选取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300例,汉族正常对照组349例,采用TaqMan探针法,对脂联素受体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多态性rs12045862T/C、rs7539542G/C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脂联素受体基因rs12045862T/C基因多态性无显著差异(P=0.49;P=0.79),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脂联素受体基因rs7539542G/C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P=0.18;P=0.55).结论:脂联素受体基因rs12045862T/C、rs7539542G/C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均无显著相关,其结论在两个民族中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 M1,GSTM1)基因在新疆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用PCR与电泳技术分析1121名健康人群(男442名,女679名;其中哈萨克族654名、维吾尔族412名和塔吉克族55名)中GSTM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状况。结果GSTM1基因在维吾尔、塔吉克和哈萨克族中的缺失率分别为62.6%、50.9%和47.4%,其中,维吾尔族中GSTM1基因缺失型(GSTM1 null)明显高于哈萨克族(OR:1.859,CI为1.445—2.391,X^2=23.71,P=0.000),而维吾尔族与塔吉克族之间、哈萨克族与塔吉克族之间GSTM1 null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M1 null基因型在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人群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提示GSTM1基因在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居民载脂蛋白B(apoB)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IJP)对100例新疆伊犁哈萨克族高脂血症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apo B基因分型,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高脂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MspI位点共检出3种基因型.高脂血症组与健康对照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P〉0.05),均以M+M+基因型为主。高脂血症组M+M+基因携带者仅Tc水平与M+M-/M-M-基因携带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oB基因多态性对新疆伊犁哈萨克族的血脂、载脂蛋白水平有一定影响(即M+M+基因携带者的LDL—C、apoB水平较高,而M+M-/M-M-基因携带者的LDL—C、apo B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新疆汉族与维吾尔族Rh阴性D基因多态性的特征及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222例维吾尔族Rh阴性血液供者(来院患者和献血员)和90例汉族Rh阴性血液供者(来院患者和献血员)进行D基因多态性分析,分别作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Rh血型采用血清学盐水介质法测定,RhD阴性个体检测Rh血型血清学表型,采用PCR-SSP方法分析Rh阴性D基因分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学表型、D基因型分布频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Rh血型血清学表型(CCEE和CCee)的分布频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汉族组的Rh血型血清学表型的CcEe、Ccee、ccEE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组(P0.05);汉族组的Rh血型血清学表型的ccEe、ccee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组(P0.05);汉族组的Rh阴性D基因分型中,DEL、弱D15、RhD-CE(2-9)-D、DVI Ⅲ、DVa(hus)分布频率明显高于维吾尔族组(P0.05);维吾尔族组的d/d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5)。结论汉族和维吾尔族Rh血型血清学表型和Rh阴性D基因分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区分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Rh血型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中下颈椎椎弓根各径线的数据差异.方法 应用GE light speed 64层CT扫描仪在1 mm厚度对150例检查者(汉族50例、维吾尔族50例、哈萨克族50例)的C3-7椎体进行扫描,扫描后图像输入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测量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每个椎体椎弓根的各径线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人群男性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上下皮质骨高度(C3-7),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两侧皮质骨宽度(C3-5),椎弓根轴线长(C3-7),椎弓根骨性椎管长度(C3-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横断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5-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矢状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人群中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上下皮质骨高度(C3-7),椎弓根最窄处截面两侧皮质骨宽度(C3-6),椎弓根轴线长(C3-7),椎弓根骨性椎管长度(C3-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横断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6-7),未考虑螺钉直径时在矢状面上的角度安全范围(C3,C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不同民族人群中下颈椎弓根各径线有部分差异,术中置钉需注重个体化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疗效的相关性。方法以300例T2DM患者与30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在甘肃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选取其中新诊断的T2DM患者105例,接受每日口服500 mg二甲双胍的治疗,随访90 d;根据基因型分组,分析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情况与各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SLC22A1 rs628031与SLC22A4 rs272893在T2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1 rs628031 AG型与AA型、GG型与AA型FPG、Hb A1c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中GG型与AA型FPG治疗前后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22A1rs628031和SLC22A4 rs272893基因多态性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遗传易感基因的特点和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方法:使用PCR—SSP方法检测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和健康者HLA.DR4的基因频率,分析其与RA临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HLA—DR4等位基因在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中出现频率均高于同族HC组(P〈0.05或0.01),哈萨克族RA患者HLA.DR4阳性率高于汉族RA患者(P〈0.01)。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DR4阳性与DR4阴性患者发病年龄、病程、肿痛关节数、DAS28评分、ESR、CRP、RF、抗环瓜氯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未发现有差异。哈萨克族HLA-DR4阳性患者出现早期骨破坏的发生率高于HLA.DR4阴性组(P〈0.01)。结论:HLADR4是新疆哈萨克族、汉族RA患者主要的易感基因,哈萨克族患者中HLA—DR4阳性与骨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