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道菌群是由人类的数万亿个微生物细胞在肠道中形成的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密切相关。此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已被广泛证明可增加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研究已经提到肠道微生物在调控全身代谢内平衡和器官生理的重要性.特别是肠道菌群产生的三甲胺(TMA)在肝脏氧化生成氧化三甲胺(TMAO),其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而左卡尼汀是由肠道菌群产生的TMA的重要来源,因此左卡尼汀可能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与此相反,许多研究证明了食用左旋肉碱能抵抗代谢疾病的有益性,包括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和缺血性心脏病等.本文对最近有关左卡尼汀的肠道菌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左卡尼汀的肠道菌群代谢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3.
肠源性毒素三甲胺-N-氧化物(TMAO)作为人类肠道菌群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被认为与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其通过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斑块形成等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该文主要就TMAO与肾损伤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及肾病患者探寻更多预防及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人类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氧化三甲胺(TMAO)作为肠道细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TMAO在蛋白质稳定、脂质代谢、炎症、血栓、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TMAO与各类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系统总结依旧缺乏。本文就TMAO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阿尔兹海默病、慢性肾病及2型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发展关系作一综述,以充分了解TMAO的研究现状以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后续研究TMAO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CVD)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CVD患者的肠道菌群有着明显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紊乱是C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机制,主要表现在其代谢产物三甲胺-N-氧化物(TMAO)的产生增加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生成减少。研究发现不仅CVD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受禁饮禁食时间、抗生素、体外循环时间、低体温时间等影响,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也可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但机理尚未明确。因此笔者就这一热点做一综述,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讨改善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促进人类心血管健康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营养物质,除了为人体提供营养素之外,还能产生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和肾脏是人体的两大排泄器官,慢性肾脏病时肠道微生态发生改变,循环中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升高,加重肾脏病变,氧化三甲胺的清除率下降,加剧氧化三甲胺的体内蓄积,进一步恶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文章阐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氧化三甲胺,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简要探讨了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2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1例。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有糖尿病组(n=51)和无糖尿病组(n=71),有糖尿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24)和重度组(n=27)。分析有无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肠道菌群及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差异,比较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伴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肠道菌群、TMAO的差异,同时分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Gensini积分与肠道菌群及血清TMAO的相关性。结果 有糖尿病组患者体重指数、冠状动脉重度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24.80±2.11) kg/m2、52.94%、(42.03±8.84)分、(4.81±0.94) mmol/L、(2.30±0.81) mmol/L和(3.10±0.97) mmol/L,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01±0.30) mmol/L...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衰老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肠道菌群参与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在维护机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均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将会导致许多疾病.目前为止,肠道菌群与衰老关系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许多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2型糖尿病和衰弱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多组学和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与人类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肠道菌群作为“微生物器官”,通过脂多糖等细胞成分、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等代谢物直接调节机体健康状态,也可通过细菌及其产物影响机体免疫。“肠-心轴”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突破口。本文就肠道菌群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可能途径以及多种因素对肠道菌群的调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通量测序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KD病理状态能诱导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并引起多种肠源性尿毒症毒素(UTs)的增加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这些UTs移位刺激了机体内的炎性反应,增加了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文就肠道菌群在CKD中研究现状及相关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能为延缓CKD的持续进展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在维持正常的肠上皮和肠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在移植过程中,因化疗、全身照射(TBI)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改变机体原有肠道菌群的构成,导致共生菌减少、菌群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联系,通过改变肠道免疫耐受及免疫应答功能,影响患者allo-HSCT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移植相关死亡率(TRM).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以及益生菌、益生元的适当使用,可以减少allo-HSCT过程中对肠道菌群多样性的破坏,改善患者预后.笔者拟就患者接受allo-HSCT后,肠道菌群改变对其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约占全球所有新发癌症的10%。CR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由大量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肠道菌群位于肠上皮附近,参与机体能量获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生理活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改变宿主的生理过程来影响CRC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此外,肠道菌群影响CRC的机制可以产生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仍有许多未知之处。  相似文献   

13.
正纤维化指各种有害刺激造成组织损伤后启动的修复机制,表现为过度、无序的间质内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实质细胞减少,严重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探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对于有效延缓器官功能减退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肠道源性毒素氧化三甲胺(TMAO)在器官纤维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目前最新研究,本文就肠道源性毒素TMAO与心肌纤维化、肾脏纤维化的关系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在能量摄取和局部或系统性炎症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脂代谢异常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肠道内致病菌增多,益生菌减少,同时肠道致病菌可破坏肠道屏障,增加渗透性,导致内毒素入血。肠道菌群能调节脂类、脂多糖(LPS)含量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生成,并能影响食物摄入,炎症反应和胰岛素信号转导等。肠道菌群改变或许可作为脂代谢异常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可改变肠道菌群,为治疗脂代谢异常提供新方法。目前有许多基于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包括益生元、益生菌、二甲双胍或肠道粪便移植(FMT),这些均对机体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自"卫生假说"提出并随着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与哮喘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相关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影响哮喘发病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主要包括:肠道菌群通过影响机体免疫耐受、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组织特异性归巢,通过其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泄浊通腑方保留灌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硫酸吲哚酚(IS)、硫酸对甲酚(PCS)、氧化三甲胺(TMAO)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用优质蛋白饮食及药物,规律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用泄浊通腑方100 mL保留灌肠,对照组用肥皂液100 mL保留灌肠。共观察8周,入组时、治疗第4周及第8周完成抽血及随访,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IS、PCS、TMAO指标等。结果 泄浊通腑方保留灌肠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IS、PCS、TMAO指标改善明显优于肥皂液保留灌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泄浊通腑方保留灌肠对于血液透析患者IS、PCS、TMAO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可能进一步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上这些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液透析患者的肠道菌群相关。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的"微生物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调节机体的稳态和健康。运动能够通过促进肠道菌群的组分和结构优化,从而改善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甚至影响着"菌群-肠-脑轴"的相互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各项功能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运动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深远影响。不仅肠道菌群能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发育, 免疫系统本身也能改变肠道菌群。目前发现肠道菌群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SSc)患者肠道菌群紊乱较常见, 胃肠道易受累, 且其中一些特定菌属与SSc患者胃肠道受累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对S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肠道菌群与SSc消化系统运动障碍和纤维化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指定居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相关,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改变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妊娠期糖尿病(GDM)属于糖尿病的四种类型之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肠道菌群的改变也对其发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补充微生态调节剂可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这为探索GDM的防治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饮食、运动、传统降糖药和减肥手术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改变的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联引起医学领域广泛的关注,肠道菌群也被证实与T2DM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作用T2DM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区系,增加肠道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组成,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降低肠道内毒素,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