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奥氮平治疗后体质量显著增加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奥氮平治疗后体质量显著增加(≥7%)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8)与对照组(n=29),维持原奥氮平治疗方案不变。两组均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1 500 mg/d)治疗,为期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睾酮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睾酮水平(t=2.76,P0.05)、BMI(t=3.62,P0.01)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睾酮水平、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睾酮水平(t=-2.34,P0.05)、BMI(t=-2.09,P0.05)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前后睾酮水平的变化值与BMI的变化值无显著相关性(r=0.078,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奥氮平所致体质量增加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睾酮水平,这一作用独立于二甲双胍的降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精神科肥胖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0例需要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的精神科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予干预直接随访。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测定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完成119例,研究组60例,对照组59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FBS(t=-2.650,P=0.009)、HbA1c(t=-3.615,P=0.000)、HDL(F=9.365,P=0.003)减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INS、LDL和TG减分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精神科肥胖患者的FBS、HbA1c,升高HD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肥胖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年)伴肥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6个月,对照组不干预直接随访;分别于入组前及入组后1、2、3、6个月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及入组前和入组后6个月评定PANSS量表.结果 119例完成观察(研究组60例,对照组59例);研究组在入组后1、2、3、6个月时体重减分值、BMI减分值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空腹血糖减分值在入组后6个月存在统计学差异;入组后3个月研究组BMI与空腹血糖减分值呈正相关;两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肥胖患者的体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22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治疗不变,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1.0 g/d,疗程6个月。两组分别于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在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FBG、2 h PBG、TC、TG、LDL、HDL及BMI各项指标均逐步下降,并低于对照组(t=2.03~2.35,P均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除HDL外,LDL、BMI、FBG、2 h PBG、TC、T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8~4.47,P0.05或P0.01)。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及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 1 月—2017 年12 月在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100 例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降血 糖药物+安慰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 (RBAN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 hPG、HbA1c 水平与治疗前 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即刻记忆、 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功能和RBANS 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 照组相比升高更明显(P<0.05)。研究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安全性良好。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认知 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和二甲双胍对精神分裂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调节脂代谢的疗效,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89例奥氮平单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合并小檗碱组(研究组,n=43)及合并二甲双胍组(对照组,n=46),疗程12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联素(APN)、瘦素(LEP)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应用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体重、BMI、TC、TG、APN、LEP、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治疗12周,两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研究组HOMA-IR变化值与TC、TG、LEP变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与APN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盐酸小檗碱能明显降低精神分裂症MS患者的体重,调节脂质代谢异常,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当,这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行为干预对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紊乱的效果.方法 对口服利培酮致肥胖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均给予行为干预,研究组加用二甲双胍(1.5g/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测查体重及相关生化、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FBG、2hP...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一线降糖药物,除了降低血糖外,研究显示其可能对T2DM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有一定影响.与其他降糖药相比,单用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另外,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对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也有不同的影响.在肾功能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处理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通过 MCAO 手术对小鼠进行脑缺血造模,在术后 1~7 d,二甲双胍组小鼠腹腔给予 50 mg/kg 二甲双胍处理,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的第 1、3、5、7 天,采用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N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 Rotarod 检测脑缺血后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在术后第 7 天,通过 Western blot 检测脑组织 pAMPK/AMPK、ALK1、HIF-1α 和 BCL-2 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半暗带区域血管再生情况。结果 脑缺血后给予 50 mg/kg 二甲双胍处理,引起的梗死体积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14.20±2.23)% 比(37.80±1.77)%],在给予二甲双胍后,血管的数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103.60±1.66)条比(57.70±1.01)条]。给药第 7 天时,二甲双胍组小鼠的N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85±1.23)分比(3.33±0.57 分)],其余时间点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甲双胍组的 pAMPK/AMPK 比值为(1.7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33);对照组 ALK1 的表达水平为(2.01±0.52),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的(3.09±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甲双胍可以显著增加 BCL-2 的表达[(1.06±0.25)比(0.53±0.07)],降低 HIF-1α 蛋白表达水平[(0.71±0.12)比(2.24±0.69)]。给药第7天结束后,二甲双胍组小鼠在转棒上的停留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和运动功能,促进血管再生,其机制可能与增加 AMPK 磷酸化水平和 ALK1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缬沙坦80mg,1次/d;二甲双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 g ,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T G )、总胆固醇(T C )、血糖(FBG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 )等相关指标。结果2组血压、体质量、TG、TC、HbA1C、PWT 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0.05);但2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压、TG、TC、HbA1C则均较对照组降幅明显( P>0.05);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92.7%)与对照组(76.4%)比较,差异明显( 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并对患者的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缬沙坦80mg,1次/d;二甲双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5g,1次/d。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等相关指标。结果 2组血压、体质量、TG、TC、HbA1C、PWT均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0.05);但2组血糖值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血压、TG、TC、HbA1C则均较对照组降幅明显(P〉0.05);二甲双胍组总有效率(92.7%)与对照组(76.4%)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缬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并对患者的血压、体质量、血脂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二甲双胍对治疗氯氮平所致体质量增加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67例住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氯氮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33)和对照组(氯氮平联合安慰剂,n=34),并在0和8周末进行体质量、体重指数(body max index,BM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进行盲法测定和评估,并采用意向性分析。结果治疗8周末,干预组的体质量和BMI低于对照组(62.7±5.9vs 65.9±5.2和24.1±1.2vs 24.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除阴性症状外(7.3±0.8vs 7.7±1.1),干预组在PANSS总分(31.2±2.1vs 33.32±2.7)、阳性症状(7.2±0.6vs 7.5±0.8)和一般精神病理得分(16.7±1.1vs 18.2±1.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5例(15%),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轻氯氮平所致的体质量增加,疗效佳、安全性好,但临床推广应用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合并行为干预疗法对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始单独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氯氮平(250~400mg/d)联合二甲双胍(750mg/d)及实施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则单用氯氮平(250~400mg/d),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治疗1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后第4、8及12周末测定空腹血糖(FBG)、血脂(TC、TG、HDL、LDL)、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重指数(BMI)以及治疗12周末体重增加大于7%的人数比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2周末,研究组与对照组体重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为(2.03±1.26)kg、(4.98±3.09)kg;BMI较治疗前分别增加为(0.54±0.62)kg/m2、(2.03±1.02)kg/m2,体重、BMI的升高程度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体重增加大于7%的患者研究组为6例(20%)、对照组为16例(53%),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血脂各项的升高程度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合并行为干预疗法能有效减轻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的体重增加及血糖、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14.
二甲双胍(MET)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由于包括胶质母细胞瘤(GBM)在内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案较少,有学者提出MET治疗胶质瘤的可能性,研究表明MET对包含胶质瘤在内的众多实体肿瘤具有抑制作用。为阐清MET抗胶质瘤的确切作用机制,该文对近年来MET抗胶质瘤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认知功能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佳。近期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改善SZ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修复神经损伤、调节神经免疫和抗氧化应激。阐明这些机制可为SZ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入组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100例GDM患者,分组依照随机法(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二甲双胍+胰岛素治疗,对比组进行常规临床干预,病例组接受精神心理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病情阶段、不同居住地、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治疗后血糖指标均比对比组低(P<0.05)。病例组护理后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分型、不同居住地、不同文化程度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比对比组低,病例组不良妊娠结局总发生率(2.00%)比对比组(18.00%)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胰岛素+精神心理治疗可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水平,减轻心理不良情绪,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抗精神病药治疗过程中出现HPRL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共24例,给予二甲双胍0.75g/d口服,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和12周后测定PRL水平。结果:24例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前PRL水平平均(80.62±56.26)ng/ml,治疗4周后PRL水平降至(62.94±43.49)ng/ml,平均降低(17.69±25.30)n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于抗精神病药所致HPRL可能具有降低PR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B组为诺和灵N对照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中效胰岛素组(P〈0.05)。结论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显著,并能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糖尿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在糖代谢受损的不同阶段,甚至在血糖正常时期都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双侧海马各注射5μl Aβ25-35(2 g/L)建立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次日,对治疗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