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高价中成药生产成本和零售价的关系,了解高价中成药的价格虚高程度,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药品价格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调查所选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利用成本会计学理论和方法计算其生产成本;利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对生产成本和零售价等值进行统计比较,计算成本和零售价合理的比例关系。结果:调研的93种高价中成药品种中,仅6种药品的理论零售价和实际零售价比较接近,其余87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结论:中成药品种价格虚高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建议制定中成药零售价或日用量零售价上限,达到合理定价、抑制药价虚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超国家限价销售情况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价格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于2011年5月对江西省40个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零售药店基本药物销售价格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地区存在超国家限价销售基本药物的情况。乡镇卫生院超限价销售比例高于村诊所和零售药店;超限价销售药品以化学药品多见,与药品类别关系不大;药品超限价销售的利润率以村诊所最高。结论:建议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销售监控体系,实时、准确监控基本药物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3.
加价率对药品价格的影响及药品“回扣”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瑜  邵志高 《中国药房》2010,(25):2312-2314
目的:揭示加价率与药品价格虚高的关系以及探讨药品"回扣"形成的机制。方法:立足市场经济现实,用数学方法分析药品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在药品价格构成中的比例关系,建立药品价格曲线方程,对不同加价率情况下药品价格底线及药品"回扣"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如果流通成本缺乏弹性,当规定的加价率(θ)小于流通成本与生产成本的比值时,会出现3种结果:按规定定价,流通成本得不到平衡,药品退出市场;虚报生产成本,使药品价格虚高;进行"让利"、"回扣"。理论上,θ越小,药品价格虚高越严重,"让利"、"回扣"越多。  相似文献   

4.
以市场调查的方式对儿童用药中的中药颗粒剂和口服液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目前人口及药品剂型现状,结果显示,中药口服液在儿童用药中有更好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全国参保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笛  张杰  严丹  杜守颖 《中国药房》2015,(8):1015-1017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每年开展的《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药品、医疗器械和诊疗项目利用情况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Excel对全国参保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保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及费用增长迅速;中药注射剂联合应用和超适应证使用现象严重;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和费用比例增加最快;内科中药注射剂次均费用越高,使用人次越多;2009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新增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人次和费用增长明显。结论: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需加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力度,健全中药注射剂药品价格管理。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片的临床应用及质量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和分析市场中复方丹参片产品质量状况和在临床应用情况,探讨中药药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调查了解复方丹参片的临床应用情况,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对随机从医药市场流通中采集的45个不同企业生产的近百批次复方丹参片质量进行实验比较和分析。结果: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复方丹参片的应用数量和应用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市场中复方丹参片产品之间质量差异很大。结论:临床应用中复方丹参片产品的质量差异过大,导致药物资源的浪费和药品不合理应用,建议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复方丹参片的国家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韦晟  李俐 《中国药房》2005,16(11):816-818
目的:为将中药推向国际市场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应加强对中药的生产和质量管理;重视并研究各国关于中草药产品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产品的条件和特点,找准国际市场定位,有的放矢;有关方面应集中力量,加强中药研发,并借助中医的推广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8.
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兰芳  任耘 《天津药学》2011,23(4):41-43
目的:调查本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以了解用药趋势和用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药品数据库,调查本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结果: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品种数和金额随着整体药品种数和金额的增加而增加,活血化瘀剂用量最大。结论:还应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以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水福  王玉英 《中国药业》2009,18(20):66-67
目的研究哈蟆油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根据中药标准、药籍文献记载和专业杂志报道等资料,再结合药品市场现状和笔者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综述。结果市售哈蟆油品种混乱现象历来相当严重。结论依据现代中药的发展方向和现实中的质量问题提出健全质量标准之设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找出医院药品销售用量变化的一些规律,为药品价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某院2003~2007年所有药品的实际采购价格、销售价格、销售金额、使用量作为原始数据,统计药品销售价格、销售金额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药品价格变化因素对药品用量的影响。结果:药品价格的变动对药品的用量有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药品的结构发生变化,如常用低价药品在市场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改剂型、改规格、改包装、改牌子的"新药"。结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问题不能单纯采取降价方式,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1.
146种调价药品的调价幅度与药品用量增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品价格调整前后,药品用量变化与调价幅度的相应关系。方法:调查分析2001~2002年涉及调价的药品共146种,在原药价的基础上,计算各品种的调价幅度,以调价前后各3个月的用量均值,计算各个品种的用量增减幅度。结果:调价后,用量持平的品种47个,占调价品种的32.2%;用量增长品种52个,占35.6%;用量减少品种47个,占32.2%。其中有12个品种.价格大幅下调,用量也明显减少。结论:药价调整对药品的用量具有一定影响,特别对于在医药市场上利用虚高药价进行不正当竞争的品种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晶  李剑青  黄泰康 《中国药房》2007,18(7):487-489
目的:为我国制定药品价格提供借鉴。方法:分析国际药品价格制定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剖析价格制定过程中的难点,探讨国家间价格影响的途径和程度。结果与结论:从市场角度和成本角度设定的价格上线和下线决定了价格的可行范围,将新药额外价值定量化是新药价格制定的关键。我国应该对创新药品和仿制药品分别管理,对创新药品要求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来定量化额外价值,对仿制药品实行参考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药价虚低"现象.探讨如何规范药品市场、合理控制药价、保障药品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方法:通过收集有关药物经济学、集中招标制度、药品价格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阐述当前"药价虚低"现象可能带来的用药风险.结果:"药价虚低"可能导致药品质量的降低,危害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可能导致一些临床效果好且廉价的药品淡出市场,老百姓的临床用药受限等用药风险.结论:要求我们政府规范当前药品生产企业的准入制度;加强监管和规范药品经营市场,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统一招标规则和标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估国内外药品专利到期后价格及市场份额的变化,为促进我国创新药与仿制药的平衡发展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索与专利到期或专利过期对原研药或仿制药价格及市场份额影响有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提高投标企业在上海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中标率的方法。方法:对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提供的2004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影响企业中标的原因有投标价高、质量分低、总分低、标书制作不规范、临床少用及不在招标范围等。结论:投标企业可通过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合理报价、减少特殊品种规格的投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等方法来提高中标率。  相似文献   

17.
何康玲 《中国药事》2020,34(8):949-955
目的:为进一步完善市场调节下的药品价格合理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某市属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价格上涨品种,从品种的剂型分布、药品类别、价格区间、涨幅、现有注册批文数等角度分析。结果:价格上涨药品中口服剂型占49%、注射剂型43%、中成药14.4%、化学药及生物制品85.6%; 低价药品上涨占80.7%;国家基本药物占80%,100%省医保目录品种,79.8%药品涨幅在10%~500%,注册批文数与药品价格呈线性关系。结论:自药品价格改革后,部分药品价格变动处于合理范围。上涨品种多为基本药物中价格较低的品种,不乏常用急抢救药品,建议通过合理规划药品生产供给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药品市场价格监测机制、多元化药品集中采购机制等策略,保障临床药品稳定供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保障我国制药工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供应价格现状,分析药品价格上涨原因,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徽省某三级综合性医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9月30日期间内价格上涨的基本药物,用DDDc(药品日均费用)反映涨价药品对患者负担的影响,并通过咨询采购主管及联系药品经营商来调查药品涨价原因。结果:样本点在调查期间共使用1243种药品、366种国家基本药物及840种省基本药物。调查发现共有91种省基本药物(包括64种国家基本药物)在调查期间发生价格增长;DDDc涨幅为1.30元人民币,涨幅前20名的基本药物有17种为针剂,DDDc涨幅均大于7元人民币。导致药品涨价的主要原因有原辅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涨、原供应生产企业无法供应、生产厂家供应价格上涨、配送企业供应价格上涨、配送企业无法供应和原配送企业无法满足“两票制”要求。结论:我国正致力解决人民群众用药贵的问题;但是,药品价格在招标后的上涨与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基本药物制度的目的相悖。因此,本研究建议我国继续完善药品招标制度,制定合理的定价机制及科学的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基本药物在使用中价格相对低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振  冯国忠 《中国药事》2017,31(6):596-599
目的:从生产者角度分析药品短缺原因,提出应对药品短缺问题的政策建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总结法,分析药品短缺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结果与结论: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药品短缺原因分为生产原因和非生产原因。生产性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有价格太低、需求量少、成本上升等造成企业不愿生产;客观原因主要有原料获取困难、生产条件不符合规定等。非生产性原因主要有流通环节利润太低、流通垄断、意外情况等。应进一步调动生产企业积极性、净化原料和流通环节、落实保障政策,提高相应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