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38~56岁。在外院急症行肝癌破裂修补术7例,其中5例于术后1个月行二期肝切除术,2例于术后1个月行二期肝切除术;另2例急腹症保守治疗后发现肝癌,于腹痛后10天内行肝切除术。二期肝切除术术前AFP定量大于400ng/ml6例,正常3例;CT、B超示肿瘤位于右肝7例,左肝外叶2例,有卫星灶者2例;肿瘤5~10cm,未发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右心房转移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1989年同患慢性乙型肝炎而住院,经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疽消退后出院.随诊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一HBc阳性,HBV-DNA阴性,AFP正常,肝功正常.1997年3月13日同突然右上腹剧痛8小时收住外科.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B超示肝右叶巨大肿块,人院当天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有2500ml不凝血液,肝右前叶10cmXscmXscm肿块,阻断肝门后,距肿瘤边缘Zcml切除病变所在肝组织.病理报告为肝细胞性肝癌,癌周肝组织呈早期结节性肝硬化.木后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性肝癌,癌结节破裂出血.术后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来对52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联合其它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右半肝切除术2例,右后叶切除术2例,非规则性右肝部分切除术9例,左半肝切除术13例,左外叶切除术26例.术后残石发生7例,经胆道镜取净5例.结论 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目前较理想的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右心房心内膜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1995年4月CT发现肝右后叶肝癌。同年曾行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肿瘤缩小明显。1996年1月行肝右叶肿瘤局部切除术和手术切缘无水酒精注射,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凝固性坏死明显。1997年CT随访发现手术切缘附近2个结节复发灶,再次行肝TACE术,复发肿瘤控制良好。 1999年 11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闷、气急,内科对症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四肢指端、唇部和头面部青紫,静息时不能好转。患者不能上二楼,需高枕入睡。查体: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和…  相似文献   

5.
关晓东  李坚  潘海燕 《山东医药》2007,47(36):100-101
经腹腔镜行肝癌切除术27例。其中10例行规则性肝叶切除,包括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7例、肝方叶切除2例,17例进行不规则性肝叶切除。7例由于术中出血(5例)或局部解剖困难(2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术中肝门阻断时间15—117min,平均54min;手术时间150—360min,平均240min。标本切缘距肿瘤边缘0.1—4.7em,平均1.1cm。2例术后出现腹水和肝性脑病。术后随访1.1—4.7a,8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死亡,4例复发患者分别进行了原位肝移植、肝右叶切除、射频消融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2a生存率64%。认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实用、安全、有效。对位于肝脏边缘、肝脏表面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可进行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6.
1.肝切除治疗在美国,每年估计有5000~6000新病人因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叶切除术。1971年以来,作者对可能影响手术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1971年3月到1982年5月,对65例患者施进肝广泛切除术。作者对切除转移性肝癌的生存期行多变量分析。27例行肝右叶切除术,14例行扩大的肝右叶切除术(1例同时  相似文献   

7.
韩庆海 《山东医药》2011,51(7):73-74
目的分析胆囊癌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6例胆囊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evinⅠ、Ⅱ期胆囊癌主要采取单纯胆囊切除术,其术后5 a存活率明显高于Ⅲ、Ⅳ期及Ⅴ期患者(P〈0.05、P〈0.01);Ⅲ、Ⅳ期主要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或扩大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其术后5 a存活率Ⅴ期患者(P〈0.01)。NevinⅢ、Ⅳ期及Ⅴ期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为获得最佳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NevinⅠ、Ⅱ期胆囊癌应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Ⅲ、Ⅳ期可行扩大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而扩大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对Ⅴ期预后无改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研究验证。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125例纳入研究,以手术治疗后30 d内是否出现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26)和非肺部感染组(n=99),比较2组临床资料,研究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之后合并肺部感染的诱发原因,设计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肿瘤位置(右叶)、术后胸腔积液、手术方式(开腹)、控制营养状态评分≥4分是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 <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χ2=5.955,P=0.652,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显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957,约登指数为0.78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5%、89.9%,准确度为92.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精准肝脏外科理念下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5~2017-05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住院并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06例。遵循精准肝脏外科理念,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和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通过影像精准评价病灶的解剖学特点,精密规划解剖性肝切除方案,精细操作完成相应肝亚段、肝段、肝叶等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手术相关指标,随访评价疗效。术后电话随访、门诊复查,随访时间截至2019-05-31。结果 177例行开放性肝切除术,29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32例术中行Pringle法肝门入肝血流阻断术,81例行半肝入肝血流阻断术,63例行选择性肝叶或肝段入肝血流阻断术,30例行入肝血流不阻断术。手术时间为45~300(173. 8±65. 2)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 000(207. 9±142. 1) ml。术中输血10例,其中输红细胞3例,输血率为4. 9%,平均输血量为235 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 3±2. 3) d。术后2例出现肝功能不全,经内科治疗肝功能恢复后顺利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84个月,术后1年、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5. 4%、57. 4%和39. 2%;术后1年、3年和5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75. 2%、43. 8%和24. 3%。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安全可靠,术后近期及远期生存疗效肯定。解剖性肝切除可作为肝细胞癌常规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48岁。 2 0 0 2 -0 4-0 7突然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 ,入我院后腹部彩超检查回报肝右前叶 10 7cm× 8 7cm占位性病变。 2 0 0 2 -0 4-17于我院在全麻下行肝右叶部分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 ,术中见肝右叶下部及胆囊右侧有一个 11cm× 9cm× 9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 ,边界清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肝脏肿瘤施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操作的技术关键、手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间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12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成功完成精准肝部分切除术12例,肿瘤平均大小8 cm,平均手术时间40 min(30~80 min),术中出血量25 ml(10~40 ml),术后住院时间8 d(7~9d).术后第2d即可进食,复查1次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引流管均未见明显引流液,均于术后第2d拔除.无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肝母细胞瘤8例、肝毛细血管瘤2例、肝错构瘤2例.随访1个月到2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为婴幼儿施行精准肝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婴幼儿肝脏肿瘤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2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4年在原活检处肝细胞癌复发。例1 70岁男性,于1984年2月发现酒精性肝硬化伴全身不适。腹部超声波检查发现肝脏右叶肿块,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在超声引导下作肝穿刺活检诊为肝细胞癌。遂作肿瘤切除,切缘未发现有肿瘤组织。术后11个月作 CT 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1个月后于上腹部皮下发现一小块物,活检显示为转移性肝细胞癌。切除5cm 大小位于前腹壁的肿块1个,同时发现了3个直径为3~5mm 的球形肿块,位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院对 7例拟诊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行急症 CT扫描 (平扫 )检查 ,以明确诊断 ,并对手术切除肿瘤的可能性作出判断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7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7~ 6 9岁 ,平均6 2岁。以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腹痛轻微 ,腹腔穿刺均抽得不凝血。既往有肝炎病史 1例 ,均无外伤史。拟诊肝癌破裂出血行急症 CT检查 ,均诊断为肝癌。其中肿瘤限于一侧肝叶者 3例 ( 2例为左外侧叶 ,1例为肝右叶 ) ,估计可行手术治疗 ,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肝肿瘤切除术 ,痊愈。其余 4例 ,肿瘤弥漫全肝 ,估计无法手术 ,予以对症抢救…  相似文献   

14.
任闽山 《山东医药》2003,43(17):65-66
例 1:男 ,5 6岁 ,因右上腹不适 2个月入院。查体无肝硬化体征 ,肝脏 CT示右肝一直径 2 cm大小低密度的占位 ,强化扫描动脉期病灶环状强化 ,门静脉期低密度 ,AFP<2 0 ng/ ml,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标本剖开后呈实性 ,组织呈褐色 ,病理诊断为霉菌感染。例 2 :女 ,6 9岁 ,因右上腹痛伴发热 1个月入院。查体 :皮肤粘膜无黄染 ,右上腹压痛 ,肝区叩痛。肝脏 CT示左肝一3cm大小圆形病灶 ,强化扫描动脉期病灶略强化 ,门脉期强化明显 ,周边密度更高。AFP<2 0 ng/ ml。诊断为胆管细胞癌 ,行左半肝切除术 ,标本剖面显示褐灰色 ,实性…  相似文献   

15.
1988~1994年我们行肝癌肝叶切除180例,其中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3~61岁)。均经B超和CT确诊断,AFP定量正常者4例,52~260000μg/L者17例。癌肿位于左肝者13例,右肝8例;癌肿直径6~20cm。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主支10例,左右门静脉主支2例。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形成,癌肿均侵穿肝包膜,合并肝硬化。行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肝部分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4例。切肝前常规术中B超检测定位及用细橡胶导  相似文献   

16.
肝脏炎性假瘤伴血清甲胎蛋白强阳性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肝占位。CT:肝右后叶低密度占位,肝癌可能,局灶性增生有待排出;MRI:肝右后叶占位,肝癌可能;血清甲胎蛋白(AFP)16709.14μg/L,于2002年12月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及其它阳性体征,有乙型肝炎病史30年。入院检查HBsAg( )、HBcAb( );B超显示肝右叶包膜下见一个略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大小24.1mm×29.9mm。于2002年12月27日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Ⅶ段表面有一绿豆大小灰白色结节,质中,未能触及明确肿瘤,应用B超反复探查,历时90min,未见明显肿瘤影像。根据CT、MRI片,确认肿瘤解剖位置,行肝脏  相似文献   

17.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有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病史,2000年6月自觉右上腹不适,时有钝痛感,食欲减退、消瘦,偶有恶心、呕吐。B超示肝左叶肿块,内部回声不均质。CT检查示肝脏左叶截面为5 cm×6 cm的实性占位,强化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呈低密度。AFP>200 ng/ml。临床诊断为肝癌。于当地医院行肝脏左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肝门区淋巴结未见转移;2个月后行肝右叶预防性介入治疗,CT复查,肝脏内未见碘油沉积。1个月后检测肝癌指标AFP恢复正常,至2000年11月检查发现AFP增高至46.4 ng/ml,以后每月复查,均持续增高,至2001年8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fetoprotein,AFP)阳性或阴性的肠道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的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01/2016-07就诊于西京医院并经病理科确诊为肠道HAC的病例3例,观察记录患者临床相关症状,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血清内肿瘤标志物,影像科检查肝及肺转移情况,手术后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验查染色,观察分析病理特征,随访预后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患者血清学AFP检查,1例呈高浓度阳性,并发生肝转移,1例为阴性,1例未查.3例患者均行肠癌根治术,病理学特征为可见到肝细胞样和腺样两种分化,肝细胞样分化区瘤胞浆内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体,免疫表型为AFP和/或Hepatocyte阳性.术后临床病理分期为3期2例、4期1例,淋巴结转移2例,均可见或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脉管、神经侵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2-16 mo,1例死亡,2例生存.结论HAC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肝细胞癌及卵黄囊瘤相鉴别.依靠血清学诊断肠道HAC不可行,但其可能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转移、复发情况,AFP阴性的患者预后可能要比阳性的好.  相似文献   

19.
<正>肝细胞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精准肝胆外科手术以解剖部分肝为核心基础,实现对肿瘤局部的精确切除和有效治疗,是肝细胞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疗效和预后价值[1-2]。这种手术可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犯范围,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地保留正常肝组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转移危险因素及消融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0月4例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发生针道转移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中心行消融术再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危险因素、消融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例患者肝内肿瘤病灶均临近肝包膜,低分化肝细胞癌2例,中分化肝细胞癌1例,高分化肝细胞癌1例。消融术后发生针道转移时间间隔为3. 6~14. 3个月,针道转移病灶数目均为单发,3例位于前腹壁,1例位于右侧侧腹壁。后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3例,射频消融术治疗1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发热及暂时性疼痛加重,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显示3例患者转移灶完全消融,随访2~19个月无复发。1例患者局部病灶残余,但疼痛症状较前明显缓解,随访3个月残余灶无明显增大。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AFP及异常凝血酶原值均明显下降。结论消融治疗尤其是氩氦刀消融术治疗腹壁针道转移灶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耐受性好的优势,对于无法耐受外科手术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