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提高肝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34例肝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34例肝胆管细胞癌平扫呈大片不均匀低密度灶,19例其内可见圆形或树枝状更低密度影;18例可见高密度钙化影;21例邻近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肿瘤同侧肝萎缩。34例增强肝胆管细胞癌均扫描表现为延迟持续强化。结论肝胆管细胞癌具有特征性CT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病理或临床证实的 10 0例肝脏肿瘤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  10 0例肝脏肿瘤中 ,3 9例肝细胞肝癌 ,3 1例肝血管瘤 ,2 0例肝转移瘤 ,10例肝胆管细胞癌。定性总准确率 94%。结论 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胆管细胞癌各自具有特征性CT表现 ,CT检查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型肝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平扫均为低密度,35例可见更低密度区,18例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12例胆管结石影,9例局部肝包膜回缩,13例肝叶萎缩,增强后早期的边缘增强、门脉期网格状增强及延迟期病灶向心性增强是最常见的征象。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肝脏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病理或临床证实的100例肝脏肿瘤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100例肝脏肿瘤中,39例肝细胞肝癌,31例肝血管瘤,20例肝转移瘤,10例肝胆管细胞癌。定性总准确率94%。结论:肝细胞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瘤、肝胆管细胞癌各自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6例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结果 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并表现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呈延迟强化;胆管壁不规则增厚,胆管轻度扩张;肝萎缩.结论 肝门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与肝门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和分析肝胆管囊腺癌(hepato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HBCAC)的CT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囊腺癌的CT资料,其中2例因碘过敏仅做多层螺旋CT平扫,16例做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为单发囊性病灶,4例为多发囊性病灶,其中12例有壁结节,15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病灶中有实质性软组织肿块,CT主要表现为囊性密度病灶,可见囊壁或分隔,乳头状软组织影向囊内突出形成壁结节,增强扫描后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持续性强化。结论 多层螺旋CT能显示肝胆管囊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为诊断肝胆管囊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附17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癌的关系 ,总结本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 10年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 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发病率为 6.1% ;术前诊断正确率 5 8.8% (10 / 17) ;肿瘤分类有 3种类型 :肝脏肿块型 13例 ,胆管癌栓型 2例 ,胆管狭窄型 2例。镜下均为腺癌。根治性切除肿瘤 5例 ,生存 2 0~ 2 4个月。姑息性手术 12例 ,生存 4~ 6个月。结论 对病史长反复感染的肝胆管结石病人 ,短期内消瘦和难以解释的肝区疼痛者 ,应警惕并发肝胆管癌的可能。影像学发现结石和与其不相称的局限性肝胆管扩张 ,CT示低密度灶且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为其特点。肝胆管结石可能是诱发肝胆管癌的原因 ,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是早期发现 ,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以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 3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其中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见更低密度影27例;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23例;肝叶萎缩9例;局部肝包膜回缩12例;28例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其中见线样强化征12例;22例延迟扫描中18例表现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结果]13例中,9例为单发病灶,肿瘤大小为4~9cm,4例为大小不一的多发病灶。肝内胆管扩张6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4冽,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7例表现为病灶边缘轻度不全薄环状强化,可见线样强化4例,网格状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延迟扫描的6例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肿瘤鉴别.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舒仁义  叶孟  俞文英 《癌症》2010,29(3):376-379
原发于肝脏的癌肉瘤极为罕见。我们发现一例56岁男性患者,经病理免疫组化确诊为原发性肝脏癌肉瘤。CT平扫检查发现肿块位于肝右叶胆囊窝旁,呈低密度,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呈混合密度,强化不均匀,实性病灶明显强化,肿块内部可见多发低密度结节,边缘呈环形强化,肿块侵犯胆囊壁及横结肠。原发性肝脏癌肉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o XS  Luo DH  Li L  Wu N  Zhou CW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9):697-700
目的 分析甲状腺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76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其中6例患者一侧甲状腺为良性病变,另一侧为恶性病变,共计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40例。双盲法评价病变边缘、密度变化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对照病理结果,采用,检验分析各种征象对于良、恶性病变中的评价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良性病变42例,病变清晰38例(90.5%),有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13例(30.9%),颗粒状钙化3例(7.1%),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4.8%)。甲状腺癌40例,边缘模糊37例(92.5%),病变内未见多发、散在、规则低密度结节,颗粒状钙化14例(35.0%),颈部淋巴结肿大31例(77.5%)。增强扫描甲状腺癌34例,病变出现混杂密度19例(55.9%);增强扫描良性病变32例,2例(6.3%)为混杂密度。经统计学处理,病变边缘是否清晰,有无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有无颗粒样钙化,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病变内有无混杂密度,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病变边缘清晰,有多发、孤立、规则低密度结节,是甲状腺良性病变的诊断要点;病变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变内有混杂密度,有颗粒状钙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诊断甲状腺癌较为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及少见征象,以进一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嫌色细胞肾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检查13例,包括平扫密度均匀者8例,其中5例平扫病变密度高于正常肾实质,不均匀者5例,增强后密度均匀、不均匀者实质成分强化均明显,皮质期强化程度介于皮髓质间.MRI检查8例,其中2例信号均匀,呈长T1长T2信号,5例平扫出现T1WI高信号,强化模式与CT类似.5例患者同时行CT和MRI检查,密度、信号及强化模式类似.结论 嫌色细胞肾癌属于较少见的恶性肾细胞癌,CT和MRI可以反映其成分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平扫密度高或T1WI出现高信号、病变大而坏死少、病变内出现条带状强化等征象时有助于嫌色细胞肾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病理分化情况及超高分辨率CT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肺原位腺癌46例、微浸润腺癌34例.观察比较肺原位腺癌与微浸润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图像,包括形状、边缘、密度,病灶直径和CT值,病灶内肺静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胸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双期增强在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37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双侧肾上腺共发现病灶50个;发现肾上腺良性病变8例,发现病灶11个;肾上腺淋巴瘤侵犯2例,肾上腺转移瘤27例,发现病灶37个.27例肾上腺转移肿瘤37个病灶中,囊变坏死27个.10例1-3月后复查,病灶增大明显;淋巴瘤肾上腺浸润2例,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肾上腺结节增生2例,单侧肾上腺增粗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3月随诊大小未见变化;嗜铬细胞瘤1例,等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病变未见强化.结论 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可为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0例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CT与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免疫功能正常,经病理证实为PCNSL患者的CT与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同时行CT直接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1例行CT平扫并增强。结果 病灶单发14例,多发6例,共38个病灶,大部分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血管入脑的部位);密度与信号特点类似脑膜瘤;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缘有"毛刺征"(36/38)。结论 颅内原发淋巴瘤影像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影像仍具有一定的特点,特别是PCNSL的发病部位、信号特征和增强后边缘的"短毛刺"较有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卵巢Brenner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有完整CT资料的卵巢Brenner瘤9例,其中良性8例,交界性1例.分析卵巢Brenner瘤的CT表现等.结果 9例卵巢Brenner瘤均为单侧发病,呈类球形、浅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平均直径为7.8 cm,边界清楚.9例卵巢Brenner瘤中,单纯良性Brenner瘤5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成分3例,交界性Brenner瘤1例.5例单纯良性Brenner瘤的CT表现均为实性或伴有小囊变,密度低于肌肉,其中2例伴有钙化,2例增强扫描后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良性Brenner瘤伴有其他病理类型者的CT表现呈囊实性或囊性,囊实性成分分界清晰,实性成分密度亦低于肌肉,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钙化.1例交界性Brenner瘤的CT表现为不均匀实性肿块,密度高于肌肉,伴有大片低密度区及大块状钙化,增强扫描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患者均无转移和胸腹水.结论 卵巢Brenner瘤常为单侧发病,合并其他肿瘤成分者多见.当肿瘤成分单一时,在影像学上常表现为实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当合并其他肿瘤成分时,可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部分可伴钙化.在强化形式上,良性肿瘤呈轻度强化,交界性肿瘤呈中高度强化.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o X  Wu N  Ouyang H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132-134
目的评价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检查方法(重点为CT)的价值。方法脂肪肝内转移瘤9例,随诊3~13个月临床证实。原发肿瘤为乳腺癌6例,卵巢癌、恶性黑色素瘤、结肠癌各1例。CT扫描9例19次,B超扫描9例20次。MRI4例4次,血管造影2例6次。结果B超扫描2例次在中重度脂肪肝漏诊转移瘤。CT平扫根据肝密度低于脾,并低于、等于、高于肝内血管影,分为重度、中度、轻度脂肪肝。瘤灶分别呈高密度(重度),高、等、低密度(中度)和低密度(轻度脂肪肝)。增强后,中、重度脂肪肝背景瘤灶均呈高密度。4例瘤灶密度不均。平扫4例瘤灶周围有2~6mm高密度晕环。MRI的SE序列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反相位(opposed-phase)为较高信号。结论脂肪肝内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较为复杂,与脂肪浸润程度密切相关。CT平扫时,中度脂肪肝因等密度易漏诊转移瘤。见有全周或半周较高密度环或密度不均者,应警惕肝转移瘤的可能,必须加作增强扫描以免漏诊。细致的MRI检查有助于检出转移瘤。  相似文献   

18.
19.
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CT特征.方法:本组75例中良性病变58例,恶性病变17例,均作CT轴位扫描,部分病例有冠状位及增强扫描资料,全部病例并经病理学和/或细菌学确认.对各类病变的CT征像进行分析.结果:47例良性病变为液性或混杂密度,12例病变膨胀性生长致上颌窦内侧壁或筛窦、蝶窦骨壁破坏,而44例有骨质增生.7例恶性病变呈软组织密度,浸润生长,骨质破坏,仅1例同时伴有骨质增生.2例肉芽肿表现与恶性病变相似.结论:膨胀性生长、窦壁骨质增生及混杂密度为良性病变表现,而软组织密度,浸润性生长致骨质破坏,尤其是上颌窦前、后及外侧壁的破坏为恶性征像.  相似文献   

20.
46例炎症型肺癌CT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uo BJ  Lü PX  Zhou XH  Pan JS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1):860-863
目的进一步认识炎症型肺癌的CT表现,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临床证实以实变为主要表现的炎症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CT对炎症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46例患者中多发肺实变20例(43.5%),单发肺实变26例(56.5%),其中位于上叶6例、中叶4例、下叶16例;密度均匀29例(63.0%),合并单发或多发含气囊腔样病变14例(30.4%),局限低密度液化3例(6.5%);实变内充气支气管征41例(89.1%),其中充气支气管狭窄25例(61.0%);实变周围磨玻璃征40例(87.0%),边界模糊或清晰;15例(32.6%)可见多发结节及斑片,沿小叶中心及细支气管中心分布。30例行CT增强扫描,23例(76.7%)强化明显,7例强化不明显并出现血管造影征。结论实变密度均匀,以下叶分布为主,实变内充气支气管狭窄、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征、血管造影征等特点有助于炎症型肺癌的诊断,但一部分炎症型肺癌的CT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仍需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