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喹硫平治疗心境障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情感障碍,简称双相障碍(BPD),是针对单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而言。DSM—Ⅳ和ICD-10将二者并列为两种主要心境障碍。顾名思义,双相兼有心境变高和变低两极性特点,是心境在正常,高涨(躁狂),低落(抑郁)之间往返摆动。DSM—Ⅳ将双相障碍又分为若干个亚型,这在诊断上是一个重要变更,突出表现在分出了双相Ⅰ型和双相Ⅱ型,基本区别是前者一般以躁狂发作严重;后者以抑郁发作严重,躁狂发作较轻,且家族史中阳性率高,发作次数多,对治疗反应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双相Ⅰ型发病率为0.5%~2.4%,双相Ⅱ型发病率为0.2%-5.0%。双相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较高同病率(焦虑障碍,酒依赖,药物依赖)与较高死亡率(特别是在抑郁相或者混合状态)特点。目前有关躁狂症状的治疗已有很大进展;而抑郁症状则被认为治疗困难,传统抗抑郁药物或心境稳定剂疗效均不佳。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喹硫平除对躁狂症状(单药或喹硫平+锂盐/双丙戊酸钠)或精神分裂症疗效明确外,还能控制抑郁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喹硫平是目前唯一被FDA批准单药既可用于治疗双相躁狂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2.
睡眠紊乱作为情感障碍的常见症状已成为共识,在DSM-IV躁狂的诊断标准中[1],睡眠需求减少是七条诊断条目之一,对多导睡眠图的研究表明,睡眠减少的躁狂患者REM潜伏期缩短-而REM与情感功能密切相关[2].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睡眠紊乱会导致躁狂发作同时也可以作为躁狂发作的预测指标,同样,在躁狂治疗时改善睡眠质量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双相躁狂睡眠障碍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6例(躁狂发作77例,抑郁发作4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和正常对照126名,测定其血清UA水平,并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评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血清UA水平[(349.34±107.21)μmol/L]高于精神分裂症组[(319.71±84.48)μmol/L]和对照组[(280.94±71.9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躁狂发作患者UA水平高于抑郁发作患者[(366.45±104.01)μmol/L vs.(322.45±107.69)μmol/L],且二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是否使用精神科药物的亚组间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与YMRS、HAMD分数线性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报道托吡酯(topirimate,商品名妥泰)可用于双相和分裂情感障碍患者[1~5]。国内报道其具有与碳酸锂相似的抗躁狂疗效[6],故我们用它治疗躁狂发作41例。  相似文献   

5.
双相障碍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是一种高致残、高负担的重性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常是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就诊机构.据估计,在综合医院所有就诊人群中,双相障碍的比例约为10%左右,而在精神科门诊可达20~30%[1-4].在发达国家,双相障碍往往首诊于全科医师执业的基层医疗机构,所以他们强调要重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双相障碍的正确诊断问题.在我国,全科医学正在起步,患者常在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就诊,因此,更要强调综合医院中双相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6.
<正>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BPD)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其症状具有多样性,呈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混合状态、快速循环发作、伴有或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境稳定剂(MS)逐步广泛用于治疗BPD,锂盐被认为是BPD急性期和维持期一线治疗的"金标准",但约有42%~64%的患者尤其是混合状态和快速循环患者对锂盐反  相似文献   

7.
躁狂的全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相障碍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以伴或不伴抑郁症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为特征,双相障碍患病率5%,充分发展的躁狂患病率1%,双相障碍认识之所以提高,主要是与抑郁间歇短至2天的轻躁狂和环性情感气质引起抑郁症的认识提高有关。发作间歇期常有亚综合征症状,后增加复燃机率。故治疗急性期以缓解病情为目的,维持期以预防复发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54例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急性躁狂或混合发作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一的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比...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心境稳定药(包括锂)常只对躁狂效果较好,而对双相障碍时的抑郁疗效较差,加用抗抑郁药又有转发躁狂的可能。拉莫三嗪(lamotrigine)是80年代推出的抗癫痫新药,使用过程中发现它能改善心境与活力。已有一些有关此药治疗双相型与型情感障碍有效的非盲性临床报道。本文是有关此药治疗双相型抑郁的第一篇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入组病例的条件如下:符合DSM-IV中双相型障碍的诊断标准,过去10年间至少有过2次情感障碍发作,其中至少一次为躁狂型或混合型,诊断经DSM-IV定式临床检查(SCID)所证实,当前为抑郁发作,当前发作的病期等于或长…  相似文献   

10.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复发率(>90%的患者反复发作)、高自杀率(25%~50%的患者自杀未遂,11%~19%的患者自杀死亡)、高共病率(46%的患者伴酒依赖,60%的患者伴药物依赖)的临床常见病[1].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很少(单纯躁狂约占双相障碍的1%),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2].Akiskal[3]疾呼: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抑郁大多被临床医生所忽略.  相似文献   

11.
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是常见病,这个问题不容易用几句话讲清楚.国际公认的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估计为:有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Ⅰ型约为1%,与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相似;加上仅有轻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Ⅱ型为3%;再加上环性人格障碍为4%[1].据此,可以认为双相障碍是常见病.上述估计得到国际上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研究组联合碳酸锂与齐拉西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奥氮平单药与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或混合发作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60例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药组29例和合用药组31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单药和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疗程4周.于基线时,治疗l,2,3和4周,分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双相障碍版、Young躁狂量表(YMR...  相似文献   

14.
对双相障碍中抑郁发作的研究尤为重要,其原因在于:①躁狂发作往往为时短暂,且现有的治疗相当有效,可使患者短时间内缓解;②抑郁发作更为常见,在双相障碍发作周期中所占的时间远远长于躁狂,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1-2]. 在过去10余年里,双相障碍的治疗取得一些积极进展,但总的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研究表明,大多数接受规范治疗的双相障碍患者很难达到临床痊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双相及相关障碍从心境障碍中独立出来,与抑郁障碍分为两章。双相障碍是一类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精神障碍,其代表性疾病是双相Ⅰ型障碍、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是双相Ⅰ型障碍诊断的必要条件,且不再要求个体必须有重性抑郁发作史。双相Ⅱ型障碍需有轻躁狂发作和重性抑郁发作史。环性心境障碍从开始发病,至少有半数时间经历多次轻躁狂期和抑郁期,但未符合轻躁狂发作或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双相及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心境稳定剂治疗、心理咨询、电休克治疗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和单相抑郁发作患者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有如下特点:①发病年龄早;②女性多见;③具有“精力过盛”性人格;④一级亲属中有双相障碍的家族史;⑤症状多为非典型抑郁发作或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结论:如首次抑郁发作的症状符合以上特点,则可能以后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应使用足量心境稳定剂,谨慎使用抗抑郁剂,以免转为躁狂发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4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8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组)进行评定,并与38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及正常被试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在教养方式上,父母均表现为高惩罚与严厉、高过分干涉和高拒绝与否认(P<0.05);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组教养方式各因子得分虽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影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高致残率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相与抑郁相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患病率约为1%~1.5%[1].双相障碍病因复杂,迄今不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共病率较高[2],而这些躯体疾病均可能与人体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失衡有关,由此推测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富马酸喹硫平片、丙戊酸镁缓释片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照组采取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治疗。将两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评分及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言语记忆测验(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方面,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进行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较高,但是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2例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患者(混合组)与93例无混合发作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患者(躁狂组)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混合组年龄稍低,多见于女性和独身者,性格多为外向型或中间型,首次发作多为抑郁,多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意念和企图。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混合发作与自杀意念和企图、性格、性别、首次发作形式有显著的相关性。混合组具有易被误诊、住院时间长、疗效较差的特点。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混合相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严重性及相应的难治性,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