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垂体腺瘤的60%.其临床表现包括闭经、泌乳、不孕、头痛、视力障碍及垂体功能低下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冉  周琦  杨坤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18(2):226-228,232
垂体腺瘤(PAs)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4.1% ~ 18.2%.其中部分垂体腺瘤因侵袭周围组织结构,手术无法全切除肿瘤,导致不良预后.本文将从影像学、病理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指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PA)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4.1%~18.2%[1-3]。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垂体腺瘤被分为功能性腺瘤(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FPAs)和无功能性腺瘤(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s,NFPAs)两类。其中FPAs约占垂体腺瘤的50%~70%[4-7],包括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促性腺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垂体腺瘤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易向周围呈侵袭性生长,且临床演变急剧,易于复发,治疗困难,而倍受关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21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Ki-67抗原等众多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较为公认的相关蛋白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①癌基因编码蛋白;②抑癌基因编码蛋白;③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的其他蛋白.其中癌基因编码蛋白和抑癌基因编码蛋白主要是由垂体腺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5.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 ~25%,人群发病率约为17%,居颅内肿瘤的第二位[1].除了垂体催乳素(PRL)腺瘤,大部分垂体腺瘤首选手术治疗,但约30% ~ 40%的肿瘤呈侵袭性生长,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包绕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甚至破坏鞍底及斜坡骨质,手术难以全切肿瘤[2].还有约15%为不典型垂体腺瘤,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很强,Ki-67标记指数大于3%,P53免疫反应呈强阳性[3],这类肿瘤多为侵袭性巨大腺瘤,有恶性肿瘤倾向,对常规治疗不敏感,术后复发率极高.我们将这类肿瘤统称为难治性垂体腺瘤[4].难治性垂体腺瘤预后很差,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5].因此,本病亟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随着对难治性垂体腺瘤治疗的不断探索,近年来关于替莫唑胺(TMZ)治疗此病的报道越来越多[6],在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时,TMZ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为本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本文就TMZ治疗难治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alectin-3表达和人脑垂体泌乳素(PRL)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8例垂体PRL腺瘤Galectin-3的表达。结果①侵袭PRL腺瘤与非侵袭PRL腺瘤组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0%(23/25)和38.46%(5/13),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②Galectin-3表达与PRL肿瘤的大小及海绵窦侵袭有关(P<0.05),但与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Galectin-3与垂体PRL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Galectin-3可能在PRL腺瘤的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加强垂体腺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其人群发病率约为1/10万.在颅内肿瘤中,其发生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现代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神经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垂体腺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而伴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微侵袭神经外科学和放射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神经导航、神经内镜、术中影像技术和新型药物的应用,垂体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垂体腺瘤发病的确切机制尚未彻底阐明,垂体微腺瘤的早期诊断仍有一定困难,一些巨大垂体腺瘤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尚难令人满意.因此,垂体腺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仍然是任重而道远,需不断地深入和加强.  相似文献   

8.
MicroRNA在垂体腺瘤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是它常常引起一些内分泌症状,如巨人症、闭经泌乳及Cushing综合征等;另外由于其在颅内的特殊位置,肿瘤的增大和侵袭往往引起头痛、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等症状。虽然近年来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部分垂体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而言,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十万分之一,在颅内肿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占垂体腺瘤的43%。所谓IPA是指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常侵犯临近硬膜、颅骨、海绵窦和包绕颈内动脉。IPA的概念最早是由Jefferson[1]于1940年提出的,并强调IPA的两大特点:硬脑膜侵犯及快速增长,它是一种介于恶性和良性腺瘤之间的肿瘤,治愈率低(17%),复发率高(33%~35%)。由于IPA可多方向生长,广泛侵犯鞍区周围结构,手术很难全切,且术后复…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10 %~15 % 〔1〕。人们经过 10 0多年不懈努力 ,尤其是近年来 ,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现代影像学、现代神经眼科学、现代病理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 ,对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基础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 ,但由于其位于蝶鞍区 ,位置较为重要 ,且部分肿瘤侵及或 (和 )包绕颈内动脉或其他邻近重要结构 ,呈侵袭性生长 ,手术难以完全切除 ,造成术后复发 ,给治疗带来困难。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性高和治愈率低 ,一直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 ,是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主要难题之一。随着现…  相似文献   

11.
<正>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5%,其中超过30%侵袭硬膜、骨质、海绵窦等引起临床症状,手术难以完全切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率高,预后不佳。如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发展成垂体腺癌,则预后很差。垂体肿瘤与血液循环中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关系密切,而且miRNAs在血液循环中保持稳定。因此,从miRNAs分子水平探讨垂体肿瘤的生物标记物,对于垂体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这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12.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催乳素(PRL)腺瘤占分泌性垂体腺瘤的40% ~60%,其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和溴隐亭的药物治疗,少数患者在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时选择放射治疗[1].本文通过回顾我院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02例经手术治疗的催乳素腺瘤患者,分析术前溴隐亭治疗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术后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侵袭性相关基因和蛋白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绝大部分垂体腺瘤属良性,但部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破坏正常结构,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完全切除困难,且术后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常需综合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领域的一个难题。关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对与侵袭性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分子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虽然绝大多数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但其中部分具有恶性行为,向下丘脑、鞍底、硬膜、海绵窦、骨质等周围组织浸润,破坏正常结构,难以手术全切且术后复发率高,临床上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其生物学性质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治疗效果较差,是神经外科治疗的一大难题。现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的发病率居颅内肿瘤的第三位[1],约有45%~55%的肿瘤具有侵袭性[2],手术全切难度较大,且术后容易复发.肿瘤组织的侵袭性生长习性同样限制了放疗的应用,而常用的药物,如溴隐停和生长抑素等仅对部分垂体腺瘤有效.因此,深入研究垂体腺瘤的发生机制,寻找肿瘤诊治的分子靶点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VEGF、PCNA、Ki-67、P53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VEGF、PCNA、Ki-67、P53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5例垂体腺瘤中VEGF、PCNA、Ki-67、P53的表达,并计数MVD,结合影像、手术及病理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垂体腺瘤中VEGF、PCNA、P53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P>0.05);(2)垂体腺瘤中VEGF、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病理分型之间有一定关系,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χ2=9.396,P<0.05),PCNA、P53、Ki-67的表达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VEGF、PCNA、P53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重要指标;Ki-67的表达在非侵袭性与侵袭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Ki-67更多地反映恶性肿瘤的增殖性及预后;(2)VEGF、MVD在垂体腺瘤PRL病理型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CNA、P53、Ki-67在病理分型PRL、GH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管密度的改变不能完全代表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或者仅在垂体腺瘤某些病理型中可以代表一定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和溴隐亭(BC)对人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垂体泌乳素(PRL)腺瘤(15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每例培养细胞随机分成IFN-α组、BC组、IFN-α BC组及对照组,观测lFN-α和BC干预后细胞PRL分泌量。结果15例垂体腺瘤培养成功12例;干预2d和4d时,IFN-α对58%(7/12例)和75%(9/12例)垂体腺瘤细胞分泌有明显抑制,其中,57%(4/7例)和86%(6/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分泌受到明显抑制;BC对41%(5/12例)垂体腺瘤细胞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而IFN-α对其中2例和4例有明显抑制分泌效应(P<0.05或P< 0.01)。结论IFN-α对大多数垂体PRL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大多数BC不敏感的垂体PRL腺瘤细胞激素分泌亦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垂体腺瘤是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15%~([1]),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80~90/10万~([2])。尽管其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是多达25%~55%的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并且一些腺瘤在临床上呈现出侵略性行为~([3])。临床上发现这类具有侵略性行为的腺瘤即使经过手术、药物、放射等治疗仍会复发,国外学者将其称为"aggressive pituitary adenoma",类似与国内部分学者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肿瘤向鞍区周围组织浸润,破坏正常结构,突破垂体包膜,侵蚀蝶骨、蝶窦、鞍底硬膜,浸润血管壁,侵入海绵窦和周围脑组织,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IPA有恶性生物学行为:高度增殖、侵袭性增长、手术难以全切、复发等.早在1986年Scheithauer等[2]就提出IPA是垂体腺瘤与垂体癌中间的一个过渡类型.垂体腺瘤呈膨胀性生长,但有边界;垂体癌则伴有颅内外转移;IPA具有向周围组织侵袭的特征.本文就其侵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发病率的15%,发病率居颅内肿瘤的第2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根据文献报道,通过系统的放射学检查和尸检,在17%~25%的普通人群中可以发现垂体腺瘤。大部分垂体腺瘤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但有30%~40%的垂体瘤呈侵袭性生长,对于此类肿瘤,无论采用经蝶入路手术,或经额下、翼点入路手术,均难以全部切除,且术后约有20%的病例发生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