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的大五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对112例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及99名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大五人格特征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患者组神经质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而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及责任感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抑郁症与高水平神经质(OR=1.106,95%CI:1.029~1.189)、低水平外向性(OR=0.809,95%CI:0.733~0.893)和宜人性(OR=0.870,95%CI:0.794~0.953)相关联(均P0.01)。线性回归分析示,HAMD评分仅与高水平神经质相关(B=0.121,P=0.003),发病年龄则与责任感维度得分相关(B=0.015,P=0.001)。结论本研究确认了抑郁症患者人格维度与正常对照有差异,高水平神经质维度是首发抑郁症患者的重要人格因素特征,低水平责任感则可能与抑郁症发病年龄早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旨在比较慢性与非慢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对策。方法 对 42例慢性与 60例非慢性抑郁症病人进行临床对照。结果 慢性与非慢性抑郁症的抑郁症状和妄想症状在病程中出现时间、内容和应激评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此两种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妄想症状在病程中出现的时间、种类及应激源等方面 ,均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忧郁特征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方法:对“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中626例符合伴忧郁特征的抑郁症患者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自杀模块评估自杀风险,并将患者分为自杀风险组(300例)和无自杀风险组(326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结果:自杀风险组起病年龄明显小于无自杀风险组(t=-4. 390,P=0. 032),出现抑郁发作频繁(χ2=8. 036,P=0. 005)、伴非典型症状(χ2=4. 586,P=0. 032)、伴精神病性症状(χ2=15. 580,P 0. 001)、症状晨重暮轻(χ2=4. 501,P=0. 034)、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χ2=33. 105,P 0. 001)的比率明显高于无自杀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精神病性症状(OR=2. 38,P 0. 001)、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OR=2. 51,P 0. 001)与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相关(P均0. 001)。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伴不切实际的罪恶感可能是伴忧郁特征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述情表达及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1月至12月对110例女性稳定期抑郁症患者及1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检查,并就检查结果进行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组TAS-20总分、F1及F2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3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组TAS-20总分、F1、F2因子分与SHAI总分、SHAI F1、SHAI F2、EPQ-N、EPQ-P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EPQ-E呈显著负相关(P0.01);TAS-20总分、F1因子分和EPQ-L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症组TAS-20总分、F1、F2因子分和EPQ-E、EPQ-N、EPQ-P有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情感识别和描述障碍,思维更具内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等人格特征及严重度可作为评估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疾病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 8 3例妄想性抑郁症和 13 3例非妄想性抑郁症作了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对象与方法本文对象共 2 16例 ,均符合CCMD— 2—R中抑郁发作的标准 ,并排除器质性抑郁、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神经症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等。其中妄想性抑郁症 83例 (下称研究组 ) ,非妄想性抑郁症 13 3例 (下称对照组 )。对两组进行对照研究。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 43例 ( 5 1 81% ) ,女 40例( 4 8 19% ) ;年龄 16~ 63岁 ,平均 ( 3 7 5 1± 12 0 1)岁 ;已婚 5 0例( 60 2 4% ) ,未婚 3 3例 ( 3 9 76% )。对照组男 65… 相似文献
7.
8.
血管性抑郁症临床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 ,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和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 (MMSE)评定 ,对 42例血管性抑郁症与 48例非血管性抑郁症的发病情况 ,症状特点和疗效 (8周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管性抑郁症组的精神病性症状、焦虑 /躯体化症状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等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管性抑郁症组 (P <0 0 5) ,其病程具有波动性特点 ,家属中精神病发生率较低 ,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损害 (P <0 .0 5)。而疗效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这一结果对于有效治疗这些病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D型人格的关系,为丰富抑郁症相关的心理理论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5月-8月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住院部中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n=100)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D型人格量表(DS-14)、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调查患者基本信息、D型人格、述情障碍及抑郁症状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82例抑郁症患者完成调查,其中75例(91.46%)具有D型人格,50例(60.98%)具有述情障碍;患者TAS-20、DS-14总评分及PHQ-9评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76~0.354,P<0.05或0.01),TAS-20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与DS-14社交抑制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24~0.375,P<0.05或0.01),TAS-20情感描述障碍、情感识别障碍维度评分及总评分与DS-14负性情绪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r=0.257~0.341,P<0.05或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述情障碍与D型人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弄清躯体化障碍是否为一处陷匿形式的抑郁症。方法: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躯体化障碍56例(A组)、抑郁症51例(B组),对两级人列均用病史问卷及汉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评定。结果:A组躯体症状频率显著高于B组,抑郁症状频率和HAND总分显著低于B组,两组在HAMD因子分析,疾病行为与态度、病程演变及发病背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5)
目的:探讨复发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自传体记忆损害是否是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对65例复发抑郁症患者(复发组)以及5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发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定抑郁与焦虑症状,采用自传体记忆测验评定自传体记忆水平。结果:(1)与首发组相比,复发组起病年龄更早、病程更长、抑郁症家族史比例更高、认知障碍更严重、概括性记忆更多(P0.05或P0.01);(2)相关分析显示复发组概括性记忆与起病年龄、阳性家族史、认知障碍、迟缓因子呈正相关(r=0.45,0.38,0.39,0.39;P均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概括性记忆是与抑郁症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复发抑郁症患者概括性记忆较多,其与起病年龄、阳性家族史、认知障碍与迟缓因子相关,对预测抑郁症复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472例抑郁症重度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企图史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自杀企图史组与无自杀企图史组.对有自杀企图史和无自杀企图史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药物、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有自杀企图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自杀企图史组120例,无自杀企图史组352例.与无自杀企图史组比较,有自杀企图史组女性多[68.33%(82/120)比57.39%(202/352),χ^2=4.48,P<0.05]、发病年龄早[34.00(24.25,44.00)岁比38.00(27.00,49.00)岁;Z=-2.01,P<0.05]、病程长[6.50(1.00,15.00)年比3.00(0.58,10.00)年;Z=-3.07,P<0.01]、发作次数多[2.00(2.00,3.75)次比2.00(1.00,3.00)次;Z=-3.01,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4,95%CI:1.05~2.56,P<0.05)和病程长(OR=1.04,95%CI:1.01~1.07,P<0.05)是患者有自杀企图史的危险因素.结论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患者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如女性、病程长、发作次数多等,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临床中对自杀风险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的23例抑郁性神经症和47例抑郁症的临床特征、疗效以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临床症状和随访时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分别采用SCL-90及GAF评定。结果显示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除了人为规定的病程以及抑郁严重程度有不同外,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异;本文还对CCMD-2中抑郁性神经症的分类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3项测试对31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31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测试,对研究组患者发病次数、病程及HAMD评分与认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校正的总正确数、总击中数、击中率及A'统计量低于对照组,总漏击数高于对照组(P<0.05).空间工作记忆(SWM)的策略分、RVP的B'统计量、校正的总正确数、错误反应概率和总错误数与病程显示出相关性,SWM的策略分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P=0.017),SWM组内错误(P =0.027)、首步平均时间(P=0.027)及动态筛查(MOT)平均错误(P=0.038)与HAMD总分相关显著.阻滞因子与MOT平均错误呈负相关、和SWM首步平均时间呈正相关(P<0.05),认知障碍因子与MOT平均错误呈负相关(P=0.012),焦虑/躯体化因子与SWM组间错误呈负相关(P =0.037).结论 注意控制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的认知损害特征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东省某理工科大四学生社会支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项目调查表、艾森克个性测量问卷(E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大四学生进行进行测评。结果19.49%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男生精神质(P)量表分明显高于常模(P〈0.001),在外向性(E)量表得分上,男女生得分均高于常模(均P〈0.01);社会支持量表得分最高的是朋友支持,其次是家庭支持。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总的领悟社会支持进入精神质P分方程,朋友支持进入内外向E分方程。结论不但要重视大学生所面对的外界压力和得到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一系列社会技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以及微栓子信号(ME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CISS),选取起病72 h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使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颈动脉斑块的解剖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0例)和稳定斑块组(38例),并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观察对象血清PTX3、hsCRP以及Lp-PLA2水平,分析各组间三种血液学指标水平的差异,并分别对三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稳定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患者行TCD监测,分析两组之间MES检出率的差异。结果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血清Hcy、hs-CRP、PTX3、Lp-PLA2水平及高血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他汀类用药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PTX3、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的MES检出率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X3、Lp-PLA2水平是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PTX3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P0.05),其临界值为2.57 ng/m L时,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84.2%。血清Lp-PLA2水平预测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5),其临界值为54.35μg/L时,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81.6%。结论血清PTX3、Lp-PLA2水平可能是预测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生物学指标。MES监测对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