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26-1027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11例此类病人的诊治经验。结果 全组病人,治愈7例,死亡4例。结论 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桂形成是普外科很凶险的急腹症,但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0例,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8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例。痊愈6例,5例于术后3~7d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45.5%。6例出院患者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死亡率极高,重视其临床变化及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有效方法,及时治疗为降低病死率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是罕见的腹内疝。现将我院的一例引起绞窄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于1984—01—06中午主诉脐周痛转右下腹剧痛29h入院。患者于昨晨6h许无明显诱因觉脐周隐痛,恶心呕吐4次,吐物为胃内容,吐后腹痛无减轻,解少量干便后腹痛加剧,来门诊。经服茛菪片,注阿托品无效,旦腹痛阵发性加剧,呃逆频发,留住观察室。在观察中其腹痛转至右下腹阵发性剧痛而入院。既往无腹部外伤史及类似腹痛史。检查:表情痛苦,呈蜷曲位不能半卧,体温37.1℃,脉搏100次/min,  相似文献   

6.
绞窄性肠梗阻5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芳锦 《河北医药》2001,23(3):221-222
绞窄性肠梗阻病情凶险 ,在农村发病率较高。自1990年 2月~ 2 0 0 0年 2月共收治 53例 ,经及时外科治疗总疗效较好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3例中男 2 2例 ,女 31例 ;年龄2岁~ 76岁 ,平均 4 3岁。本组病人均表现不同程度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血便 5例 ,果酱样便 2例。其中休克病人 12例。全组均经详细体检 ,结合X线透视、B超、腹穿和化验等辅助检查。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并经术后确诊绞窄性肠梗阻。1.2 梗阻原因 手术后致肠粘连 2 4例 ,疝 14例 (其中腹股沟疝 8例 ,股疝 3例 ,闭孔疝 1例 ,肠内疝 2例 ) ,…  相似文献   

7.
王晓旭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30-1832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至2004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及我院共计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其中8例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为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2例行栓子取出、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9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6例治愈,5例死亡,死亡率45.5%。结论 及时诊断,早期手术可以提高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4例急性肠系膜供血不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多为高龄,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后,病死率较高。结论充分认识该病,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11.
我科自1994年3月至2006年8月共收治绞窄性肠梗阻患者306例,其中老年绞窄性肠梗阻72例,本文就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其中男49例,女23例,男女比约2∶1,年龄61~87岁,平均6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h以内3例,12~48h23例,48h以上4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2h以内49例,2~6h18例,6~24h2例,24h以上3例。1.2病因小肠扭转36例,乙状结肠扭转11例,斜疝嵌顿7例,股疝嵌顿7例,肠粘连2例,肠套叠4例,隔疝2例,小肠系腹裂孔疝嵌顿3例。1.3临床症状72例病人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64例(89%),肠型及蠕动波53例(74%),气…  相似文献   

12.
肌酸磷酸激酶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扬  沈祖楹 《贵州医药》1994,18(6):502-503
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可降低死亡率。我院自1987年开始对急性肠梗阻病人作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测定,该指标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以肠系膜血管缺血为特点,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AMI根据缺血血管及性质的不同,分4类: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非闭塞肠系膜缺血,临床以前两者多见。AMI常以急腹症入院,诊断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如何提高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正确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就AMI常见的诱因及相关临床表现作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985年~ 1999年间内、外科共收治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 2 8例 ,兹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本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2 8~ 80岁 ,平均 5 4 4岁。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13例 (4 6 4% ) ,其中 ,患有肝硬化或已行脾切除者 6例 ,腹腔内感染性疾病 2例 ,原因不明 5例。肠系膜动脉缺血 15例 (5 3 6 % ) ,患有高血压 5例 ,心功能不全 3例 ,有心律失常、房颤 5例 ,有脑梗塞史 2例。二、临床表现 :骤起的持续加重的腹痛是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最早、最突出的表现 ,解痉剂及吗啡类止痛药效果不佳 ,初起伴恶心、呕…  相似文献   

15.
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是外科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若诊断和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我院自1988—2007年共收治急性肠梗阻245例,手术中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4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死亡率高,达到60%[1]。本文回顾性分析一组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CT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之间14例经过DSA血管造影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缺血的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女5例,男9例,年龄分布在38~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13.2)岁。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裂孔疝是较少见的腹内疝,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其诊断和病理情况只有在术中方能明确。现就我院1970~1984年行急性肠梗阻手术的537例中,经手术证实有7例肠系膜裂孔疝,将其诊断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中,男4例,女例3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1岁,28~49岁占5例。既往有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持续腹部绞痛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12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早期误诊率高。结论:认识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特点,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是提高临床早期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8例的治疗过程,分析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59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9.12%;5~10岁病例的死亡率13.04%(6/46);60岁以上者13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8.46%,与总死亡率和5~10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共46例,死亡4例,死亡率8.7%;术前未确诊的22例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探查时确诊,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40.91%)。两组死亡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MOF、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ARDS和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儿童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