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茄病镰刀菌刺激小鼠角膜基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分布,探讨TLR4在角膜真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角膜基质细胞,采用茄病镰刀菌液(孢子密度为1×10^6CFU/mL)来刺激传3代的小鼠角膜基质细胞,于刺激0h(即未刺激)以及3、6、12h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培养的角膜基质细胞1周后融合,波形蛋白荧光染色阳性。TLR4蛋白及mRNA在未刺激角膜基质细胞呈微弱表达,3h较前明显升高,6h达到高峰,12h开始减弱,但与0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蛋白:t3h=0.031,t6h=0.097,t12h=0.069,P〈0.05;mRNA:t3h=0.367,t6h=0.422,t12h=0.078,P〈0.05)。TNF-α分泌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6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3、6、12h组与0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h=21.152,t6h=40.854,t12h=27.713,P〈0.05)。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TNF-α的分泌间均呈正相关(r=0.729,0.751,P〈0.05)。结论TLR4可能在角膜识别真菌感染、介导炎性防御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跨膜受体,最初在果蝇体内发现,至今已在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上发现11种TLR,分别识别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结构,并经过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先天免疫,可能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报告角膜上皮细胞表达功能性的TLR4和TLR5,分别识别绿脓杆菌的脂多糖和鞭毛蛋白。了解TLR信号转导通路将为感染性角膜病的治疗提供很多特异性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Toll样受体(TLRs)是先天性免疫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在病原体的识别、获得性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转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随着对感染性角膜炎和角膜移植术后急性、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TLRs在角膜免疫应答中的诱导和调控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对TLRs激活细菌性角膜疾病、真菌性角膜疾病、病毒性角膜疾病、角膜移植后植片排斥反应等炎症过程中的免疫信号通路已有较多研究,对TLRs及其信号系统表达的调控有助于减轻或阻止上述炎症反应过程.就TLRs、TLRs信号转导途径及其对角膜炎症反应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探讨其关键作用及可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Toll样受体(TLR)是一类跨膜受体,最初在果蝇体内发现,至今已在哺乳动物和人类细胞上发现11种TLR,分别识别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结构,并经过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启动先天免疫,可能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报告角膜上皮细胞表达功能性的TLR4和TLR5,分别识别绿脓杆菌的脂多糖和鞭毛蛋白。了解TLR信号转导通路将为感染性角膜病的治疗提供很多特异性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肽聚糖对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C57小鼠角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肽聚糖刺激)及按照肽聚糖刺激浓度分为10 mg·L-1组、30 mg·L-1组、80 mg·L-1组(作用时间均为12 h);按照肽聚糖刺激时间分为12 h组、24 h组、36 h组(作用浓度均为30mg·L-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LR2、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0 mg·L-1组(4.35±0.46、3.53±0.50)、30 mg· L-1组(8.06±0.72、5.31±0.34)、80 mg· L-1组(2.93±0.46、2.23±0.04)的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2h组(2.94±0.46、2.23±0.50) 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和12 h组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肽聚糖可以刺激小鼠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提示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识别病原体并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绿脓杆菌对角膜基质细胞介导的胶原降解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组织破坏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Ⅰ型胶原凝胶,混悬及不混悬角膜基质细胞,与绿脓杆菌培养液共同培养24h,超滤去除天然胶原纤维,超滤液经过水解,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alarodin对胶原降解作用的影响。结果 绿脓杆菌培养液可直接降解Ⅰ型胶原,如同时存在角膜基质细胞此作用增强。无论 角膜基质细胞存在与否,Galardin可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人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HCF)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对这种影响的调控作用,探讨TLR及糖皮质激素在角膜细菌感染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人供体角膜细胞,对其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通过RT-PCR及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中TLR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种浓度LPS(1、10、100 ng/ml)共培养,检测TLR的表达.在此基础上,选择在10 ng/ml LPS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10、100 μg/ml)进行干预,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此种情况下HCF中TLR的表达.再通过免疫荧光组化来检测TLR2、TLR4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各组数据的差异性采用Student t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Real-time PCR的倍数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结果 TLR1-10 mRNA在HCF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各不相同,其中TLR2、TLR4、TLR5、TLR7、TLR8、TLR10呈高表达.LPS能增加HCF中TLR mRNA的表达,且当LPS为10 ng/ml时,TLR的表达量最高.加入氢化可的松干预后,随着激素浓度的增加,HCF中TLR mRNA的表达却随激素浓度的增高而下降.免疫荧光组化结果显示,在10 ng/ml LPS刺激、10 ng/ml LPS+10 μg/ml氢化可的松共同刺激以及正常条件培养3种情况下,TLR2、TLR4在HCF内均有表达,且强度不同,趋势与分子水平的表达一致.结论 TLR1~10 mRNA在HCF中均有表达.LPS能改变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TLR mRNA的表达,提示该细胞表达的TLR与角膜抵御细菌的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可以调控LPS刺激的HCF TLR的表达,即对LPS刺激的HCF TLR的表达表现出抑制;提示当细菌的侵袭突破角膜上皮到达基质时,糖皮质激素起到了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房水中Th1/Th2炎性因子的变化,了解Th1/Th2炎性因子与本病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茄病镰刀菌培养7d后收集真菌混悬液,调整孢子密度为10×109 CFU·mL-1.清洁级树鼩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对照组10只,右眼为实验眼.实验组将真菌孢子混悬液50 μL注入角膜基质中央,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50 μL.造模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流式细胞仪分析房水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4、IL-10的水平;病理学检查观察浸润细胞类型.结果 Th1型细胞因子IL-1β和IL-6浓度均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造模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h2细胞因子IL-10浓度在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造模后第7天、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IL-4浓度仅在造模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结果示:炎症细胞浸润数量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实验组各时间点均可见菌丝平行于基质纤维生长.结论 促炎因子IL-β和IL-6及抑炎因子IL-10在树鼩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炎症反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unman corneal epithelial cell line,HCEC)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糖皮质激素对这种影响的调控,探讨TLR及糖皮质激素在角膜细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RT.PCR及实时PCR检测角膜上皮细胞中TLR mRNA的表达;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种浓度LPS(1μg·L-1、10μg·L-1、100μg·L-1)共培养,检测TLR的表达;以及在此基础上,选择在10 μg·L-1 LPS刺激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氢化可的松(1×103μg·L-1、10×103μg·L-1、100×103μg·L-1)进行干预,并检测TLR mRNA的表达;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IL-8的释放;并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TLR蛋白的表达.结果 TLR1-TLR10 mRNA在HCEC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各不相同,其中TLR2、TLR3、TLR4、TLR5、YLR6高表达.LPS能增加细胞TLR mRNA的表达,且当LPS为10μg·L-1时,TLR mRNA的表达量最高,同时IL-6、IL-8的释放也相应增加.加入氢化可的松干预后,随着激素浓度的增高,HCEC中TLR mRNA的表达也随之增加,此时IL-6的释放减少,IL-8的释放增加.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也显示了3种浓度激素干预下HCEC的TLR2蛋白、TLR4蛋白在胞内均有表达,且强度不同,趋势与分子水平的表达一致.结论 LPS能改变角膜上皮细胞TLR mRNA的表达,提示上皮细胞表达的TLR与角膜抵御细菌的固有免疫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可以调控LPS刺激的HCEC中TLR的表达,即轻度促进LPS刺激的HCEC中TLR的表达,在细菌侵袭角膜的早期,糖皮质激素可能具有一定的免疲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比正常人与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恢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及抗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抗体(HTA125)干预后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TLR4在HLA-B27相关前葡萄膜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LA-B27阳性前葡萄膜炎恢复期患者10例,相同性别及年龄段的HLA-B27阴性正常人10例作为对照。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分为以下5组体外培养PBMC:(1)正常人非LPS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1的PBS进行培养;(2)正常人LPS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1的LPS进行培养;(3)HLA-B27阳性患者非LPS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1的PBS进行培养;(4)HLA-B27阳性患者LPS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mg·L-1的LPS进行培养;(5)HLA-B27阳性患者LPS+HTA125干预组:终浓度为5mg·L-1的HTA125预先干预PBMC 30 min后再加入1mg·L-1的LPS共同培养。分别于培养4h、8h、12h、24h后,利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a、IL-10和(4)(5)组中IL-6的浓度。结果 LPS未刺激组,PBMC培养4h、8h、12h、24h后,HLA-B27阳性患者TNF-α浓度分别为(1329.46±155.09)ng·L-1、(1926.76±163.28)ng·L-1、(1424.61±141.63)ng·L-1、(526.98±112.29)ng·L-1,正常人分别为(562.83±106.45)ng·L-1、(839.57±73.98)ng·L-1、(559.60±88.48)ng·L-1、(200.81±51.39)ng·L-1,两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LA-B27阳性患者PBMC培养8h、12h、24h后,IL-10浓度分别为(145.51±26.91)ng·L-1、(259.16±32.71)ng·L-1、(435.98±134.54)ng·L-1,正常人分别为(63.57±17.28)ng·L-1、(123.21±15.73)ng·L-1、(247.82±32.10)ng·L-1,两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PS刺激后,正常人与HLA-B27阳性患者PBMC分泌TNF-α和IL-10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比LPS刺激前明显升高,且HLA-B27阳性患者升高更明显。HLA-B27阳性患者PBMC在LPS刺激后与LPS+HTA125干预组相比,后者各时间点分泌TNF-α、IL-10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HTA125干预组IL-6浓度在4h、8h时较单纯LPS刺激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LA-B27阳性患者PBMC对LPS的刺激更加敏感,抗TLR4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HLA-B27阳性患者PBM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前葡萄膜炎是最常见的葡萄膜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认为,G阴性细菌感染启动、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转导在急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脂多糖-Toll样受体-4信号转导通路及通过对该通路干预来调控炎症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窝别分为常氧组、OIR组及OIR+脂多糖(LPS)-EB组,常氧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组及OIR+LPS-EB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P7)与母鼠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饲养5d以诱导OIR模型,于P12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LPS-EB组P12小鼠腹腔内注射LPS-EB,剂量为1 mg/kg,OIR组同法注射PBS.各组摘取P17小鼠眼球于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中固定并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计算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的百分比.各组制备P17小鼠眼后节组织冰冻切片并行免疫荧光检测,计数小鼠5 mm视网膜全长活化小胶质细胞数目;采用CD11b和TLR4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CD11b、TLR4的表达及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正常,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央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比为(18.47±1.32)%,新生血管面积比为(3.29±0.85)%,分别大于OIR组的(15.78±1.44)%和(1.7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4.22,P=0.00).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增强,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其中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0士4.77)/5 mm与(74.83±4.17)/5 mm,t=8.00,P<0.01].常氧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荧光增强,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TLR4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9.50±6.38)/5 mm与(28.17±6.24)/5 mm,t=5.86,P<0.01)].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CD11b和VEGF/IL-1β/TNF-α共表达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分别为(1.17±0.75)/5 mm、0和0,而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共表达CD11b和VEGF/IL-1β/TNF-α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50±8.78)/5mm与(28.50±5.61)/5 mm,F=44.07,P<0.01;(24.10±6.49)/5 mm与(16.00±3.46)/5 mm,F=11.31,P<0.01;(33.83±14.82)/5 mm与(23.00±2.83)/5 mm,t=19.92,P<0.01]. 结论 TLR4可促进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LR4激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相关的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长因子及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TLR-4是一种天然免疫受体,在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不详。目的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研究正常大鼠及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TLR4的表达情况,探讨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的免疫机制及TLR-4在RGCs修复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d~5周龄的雄性清洁级纯种SD大鼠150只,用烧烙3条巩膜静脉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Tono—penⅡ型笔式眼压计测量造模前、造模后2h,1、3、7、14、28、56d大鼠眼压。上述各时间点分别取5只高眼压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TLR4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TLR-4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实验组手术后眼压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早期TLR--4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开始增加,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O.05~0.01);RT—PCR检测表明,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眼造模后各时间点TLR-4mRNA在视网膜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01);WesternNot检测显示TLR4在造模后早期视网膜组织中即有表达,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TLR-4在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眼视网膜中的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其在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 CD4+效应T细胞(Th1/Th2)的平衡模式以往常用于解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机制.近年来发现,除Th1和Th2细胞亚群外,Th17细胞亚群也参与抗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清洁级BALB/c小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和损伤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小鼠采用角膜表面镜术辅助上皮刮除并层间注入1×106 CFU/ml真菌菌液5μl法建立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损伤对照组在角膜表面镜术辅助上皮刮除后层间注入等体积(5μl)的PBS液.采用质量分数10% KOH湿片法检查菌丝,部分用接种法进行真菌培养并鉴定菌种,另一部分进行细菌培养以排除细菌污染.于造模后第1、3、5、7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炎症的变化特点,参照Wu和Hu的方法对角膜炎症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1、3、5、7天处死小鼠并获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IL-17mRNA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ELISA法检测IL-17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第1、3、5、7天角膜的炎症评分分别为(3.2±0.8)、(6.6±1.1)、(9.4±1.1)、(6.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86,P=0.010),其中第3天和第7天角膜炎症评分明显高于第1天,但低于第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与角膜炎症评分变化趋势一致.造模后第3、5、7天,IL-17 mRNA在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小鼠角膜的表达分别为4.12±0.73、20.72±1.81、14.16±1.88,高于损伤对照组的0.35±0.17、0.28±0.09、0.2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内比较第5天时表达量高于第1、3、7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IL-17蛋白在造模后第1、3、5、7天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各时间点RORγt 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IL-17 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P<0.01). 结论 IL-17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在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组织中的表达量均上调,其表达量变化的趋势与其炎症反应程度相关,推测Th17在真菌性角膜炎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oll受体4(TLR4)、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视网膜中白细胞聚集与视网膜通透性改变。方法 Brown Norway大鼠120只,剔除自然死亡1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3只大鼠。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建模后4周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观察大鼠视网膜中TLR4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大鼠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性细胞水平;吖啶橙眼底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伊凡思蓝(EB)检测视网膜通透性。结果 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TLR4 mRNA、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06、0.789,P<0.05);视网膜匀浆上清液中MCP-1、IL-1β、TNF-α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22、5.758、4.829,P<0.05)。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分别为(6.2±0.5)×10-5、(2.2 ±0.3)×10-5个细胞 /像素2,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5,P<0.05)。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量分别为(23.41±4.47)、(13.22±3.59) ng/mg,实验组大鼠视网膜EB渗漏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8,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TLR4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均显著提高;视网膜中白细胞密度和视网膜渗漏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是否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极化影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取30只C57BL/6小鼠和30只TLR2基因敲除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在受体小鼠右眼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分别为野生组和基因敲除组;取19只C57BL/6小鼠右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术后每周两次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水肿程度和透明度,参照Sonoda评分标准对排斥指数(reject index,RI)进行评分;术后14 d收集角膜.分别取9只C57BL/6小鼠和TLR2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野生对照组和基因敲除对照组,行常规HE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植片水肿和混浊程度不一,以野生组最为严重.角膜RI评分显示术后7d、14 d、21 d,基因敲除组(0.80 ±0.83、0.90±0.55、1.35±0.99)低于野生组(1.55 ±0.94、2.25 ±0.97、2.55±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0.000).HE染色显示,野生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而基因敲除组和自体组炎症反应较轻.PCR检测显示,基因敲除组角膜Th1和Th17细胞因子(IFN-γ和IL-17)mRNA表达(1.94±0.34、2.62±0.30)比野生组(4.27±0.37、3.99±0.4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Th2细胞因子(IL-4)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除TLR2可能通过抑制Th向Th1和Th17极化,降低角膜移植排斥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