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素酶对兔眼玻璃体及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自军  曾水清 《眼科研究》2004,22(3):271-274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软骨素酶(CA)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的能力及其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Ⅰ、Ⅱ、Ⅲ组,右眼为实验眼,各12眼,分别注射CA 0.1、0.2、1 U/0.1mL;左眼为对照眼,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溶液(BSS)。于注射后不同时间行临床观察、电生理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注射后1周,实验组兔眼即可观察到玻璃体液化,但未见玻璃体后脱离(PVD)。注射后5周,实验组全部兔眼玻璃体液化,部分兔眼发现临床可见的PVD并经组织学检查证实。对照组未见玻璃体液化及PVD。结论 CA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导产生玻璃体液化并对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POAG房水内皮素与眼压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通过放射免疫饱和分析法(RIA)测定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正常眼压的白内障患者房水内皮素(ET)。结果 POAG组明显高于白内障组(P〈0.01)。两组术前眼压比较,P〈0.01POAG眼压和ET回归分析,P〈0.05,白内障组眼压与ET回归分析,P〉0.05。结论 POAG眼压与ET分泌有相关关系,眼部ET水平的改变是机  相似文献   

3.
徐翀  王方 《国际眼科纵览》2012,36(5):352-35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眼内玻璃体氧分压分布及变化机制的研究进展,明确玻璃体氧分压的维持主要是与眼内抗坏血酸盐耗氧有关,探讨了玻璃体切除术后提高的玻璃体氧分压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缺血、缺氧状态,并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视网膜黄斑水肿。维持玻璃体内氧分压梯度有助于保护晶状体及小梁网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玻璃体切除术后晶状体、小梁网周围的氧分压升高可能导致术后核性白内障、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率升高。此外,还介绍了玻璃体氧分压及视网膜氧分压的检测方法,玻璃体维持氧分压梯度对药物性玻璃体切除临床应用的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12,36:352-357)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后脱离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就玻璃体生理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定义、分类、症状进行了简述,并就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对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影响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李美玉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个体眼球对眼压的耐受力不同,有些眼球眼压高于2.8kPa(1kPa=7.5mmHg)可产生视乳头和视野损害,形成真正的青光眼;有些眼压虽高出正常值,却不产生视乳头和视野...  相似文献   

7.
8.
熊××男43岁以左眼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后疼痛、视物不见1周主诉入院。1周前因“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度近视,右眼视网膜脱离、无功能”眼在当地医院行左眼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手术顺利,3小时后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比较剥脱性青光眼(PX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01/2018-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XG患者38例40眼作为PXG组,另选取基线资料相匹配的POAG患者36例46眼作为POAG组。观察两组患者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标准A(IOP≤21mmHg)、B(IOP≤18mmHg)评定手术疗效,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满足上述标准且不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条件成功定义为满足上述标准但需进行药物治疗(≤3种)。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明显降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均减少。术后1、3mo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及条件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1、2a,根据标准A,PXG组手术条件成功率(90%、80%、74%)均略低于POAG组(91%、86%、82%,均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50%、40%、29%)均明显低于POAG组(85%、64%、61%,均P<0.05); 根据标准B,PXG组手术条件成功率(70%、70%、59%)略均低于POAG组(80%、80%、75%,均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45%、30%、18%)均明显低于POAG组(78%、61%、54%,均P<0.05)。

结论:PXG及POAG患者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能够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两者短期手术成功率相似,但PXG患者远期手术成功率明显偏低,且无法达到低标准眼压控制。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其对策(I)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亮 《眼科》1996,5(1):56-59
  相似文献   

12.
玻璃体后脱离的并发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阐述了玻璃体后脱离发生过程及可能机制,列举玻璃体后的脱离的分类。详尽描述玻璃体后脱离的并发症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出血、特发性黄斑前膜形成与脱落、视网膜新生血管、特发性黄斑裂孔子、黄斑囊样水肿和视乳头水肿。对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03-206)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住院病人的构成及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了解青光眼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 ,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1996 7~ 2 0 0 2 6期间在本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 5 2 2 2例 ,按出院诊断、性别、年龄分组 ,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各占青光眼总数的5 4 42 %、 2 1 73 %、 3 3 5 %、 6 3 2 %和 14 1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 ( 2 2 5 4% )逐年下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则逐年升高 (P <0 0 5 ) ;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包括GIG)中 ,年龄大于 40岁的占 80 97% ,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占82 0 9% ,年龄小于 40岁的 ,开角型青光眼占 89 62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 =1∶1 5 3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 =2 5 5∶1;皮质类因醇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 10~ 3 0岁 ,占 77 71%。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仍然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 ,但开角型青光眼的防治研究不能忽视 ,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应特别注意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 ,40岁以下的男性群体则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的进展和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了近年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方法的评价和研究进展。小梁切除术作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最初治疗手段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可获得更稳定的眼压控制和更高的成功率,术后较少发生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认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适应证是治疗前眼压大于30mmHg和视野检查有绝对暗点存在。根据眼压和视功能损害程度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选择合理地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把眼压控制在安全的水平(15mmHg以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后的青光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眼压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发生和发展不同于一般青光眼,有其特殊的规律。随着人们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提高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在其发生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预防治疗的研究中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对有典型玻璃体后脱离症状的108例(127眼)进行了详细的眼氏检查,民有受检眼均玻璃体后脱离,其中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59只眼,不完全性者68只眼,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裂孔30只眼(周边圆孔16只眼;马蹄表裂孔14只眼),玻璃体积血7只眼,黄斑出血4只眼,黄斑裂孔4只眼,视网膜出因、黄斑区水肿及玻-网粘连灶各3只眼。 对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白内障术后的眼压变化,评价手术方式对其的影响。方法:高度近视白内障患190例,分为ECCE和PHACO两组,分别观察。结果:术后随访后,ECCE组眼压升高25例,占21.93%,开角型青光眼3例,占2.63%;PHACO组眼压升高3例,占3.94%,可凝开角型青光眼1例。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术后眼压升高存在一过性升高和青光眼发作两种情况,超声乳化术后眼压升高较少。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德国眼科学家Albercht Von Graefe第一个提出青光眼以来,眼科工作者对此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就近年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一、发病机理: 尽管其确切机制尚未明了,但近年来机械学说和血管学说趋于统一,从而更好地解释了青光眼的某些病理变化。机械学说——神经轴浆流传递障碍学说派已肯定了阻滞部位在筛板区,而且承认了贫血会促进轴浆流阻滞。血管学说——眼压所致贫血学说派已证实筛板前区是眼压所致贫血的敏感区,而且承认该区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性萎缩,促进神经轴浆流的阻滞。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的眼压日内波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贠洪敏  傅培  袁劲松  张斌  黎晓新 《眼科》2007,16(1):33-36
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昼夜波动趋势及其眼压峰值出现的规律,比较双眼眼压波动趋势是否一致。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POAG、NTG患者及正常对照各30例。方法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日曲线,比较双眼的日眼压波动模式及眼压峰值分布。主要指标眼压测量值。结果眼压峰值出现于非办公时段的正常人为右眼6.7%、左眼10.0%;NTG患者为右眼20.0%、左眼23.3%;POAG患者为右眼23.3%、左眼20.0%。结论POAG、NTG患者和正常人有着不同的眼压昼夜波动模式,且双眼的波动趋势不尽相同,不能完全将双眼等同看待;部分观察对象的峰值眼压分布于非办公时段,办公时段多次眼压测量不能完全代替一日眼压监测。(眼科,2007,16:33.36)  相似文献   

20.
对有典型玻璃体后脱离症状的108例(127眼)进行了详细的眼底检查。发现所有受检眼均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其中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59只眼,不完全性者68只眼。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裂孔30只眼(周边圆孔16只眼;马蹄形裂孔14只眼),玻璃体积血7只眼,黄斑出血4只眼,黄斑裂孔4只眼,视网膜出血、黄斑区水肿及玻—网粘连灶各3只眼。文中对玻璃体后脱离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