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徐兆峰  齐悦  贡欣  常亚彬  张宏艳 《天津医药》2011,39(11):1013-1015
摘要 目的:研究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儿童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5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1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及22例川崎病(KD)儿童,测量左室16节段心肌达最低收缩末期容量时间的最大差异(Tmsv16-Dif)及其标准差(Tmsv16-SD),为排除心率的影响,将上述2项指标与心率比值的百分数(Tmsv16-Dif%,Tmsv16-SD%)做为其标准化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照组中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接近正态分布,且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Tmsv16-Dif、Tmsv16-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msv16-Dif%、Tmsv16-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D与DCM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高于对照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与LVEF存在负相关(r分别为:–0.583、–0.565、–0.487、–0.567,均P<0.01)。对照组左室16段心肌容量—时间曲线排列有序,呈抛物线状,起伏较为一致,各节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几乎一致;KD及DCM患儿左室16节段心肌容量—时间曲线排列紊乱,达峰时间点分散。结论:可利用Tmsv16-Dif%及Tmsv16-SD%作为评价不同年龄儿童左室收缩同步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方法选取26例PAHCM患者作为PAHCM组,同时选取26名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自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应用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RT-3DE图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获得左心室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时间的差值(Tmsv16-Dif)、经心率校正后的Tmsv16-SD(Tmsv16-SD%)和经心率校正后的Tmsv16-Dif(Tmsv16-Di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AHCM组EDV、ESV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VE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AHCM组Tmsv16-SD,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3DE能准确反映PAHCM患者左心室收缩的同步性,为临床评估以及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以及心脏超卢结合组织多普勒检查对患者筛选和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 10例CHF患者.接受CRT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检查,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并指导术中左室电极的植入.结果 术后6~12个月随访较术前比,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45±0.80)cmvs.(6.89±0.40)cm]明显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44.80±8.40)%vs.(29.00±2.20)%]明显增加;心脏收缩不同步指标也明显改善.结论 CRT可改善左室功能,逆转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是筛选患者及评价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1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植入,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对AV和VV间期进行优化,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及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LVEDV、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同步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6 min步行距离增加,LVEF增加,LVDD、LVDS、LVEDV和LVESV缩小,心脏同步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在超声指导下对AV、VV间期进行优化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双心室的同步性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在慢性心衰患者左室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慢性心衰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内同步性。RT-3DE评价左室16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及其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sv-16SD%,SDI) 和最大差值(Tmsvl6Dif%)。STI评价左室16节段QRS波起点至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ls-l6SD%、Trs-l6SD%、Tcs-l6SD%)和对应的最大差值(T-Dif%)。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小于术前,LVEF比术前改善。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6个月患者Tmsv-16SD%、Tmsvl6Dif%、Tls-l6SD%、Trs-l6SD%、Tcs-l6SD%及T-Dif%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msv-16SD% 、Tmsvl6Dif%、Trs-l6SD%、Tcs-l6SD%与LVEF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左心室整体、局部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同步性,为心衰患者的诊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LDDE)识别存活心肌,并对冠脉再通术前后心脏收缩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阐述多巴酚丁胺(Dobu)超声心动图检测存活心肌的局限性.方法 选择急性前壁心梗(AMI)4周后左前降支(LAD)完全闭塞或濒临闭塞病变,拟行介入性治疗(PCI)的患者20例,PCI术前进行LDDE,根据收缩性储备功能(CR)分组:有CR组和无CR组,对术前静息、术前小剂量Dobu、术后静息状态下进行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LDDE术前判断无收缩功能的心肌(无CR组),PCI术后部分恢复收缩功能(占32%),其LVEF术前、术后对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术前检测存活心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助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评估完全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后心脏结构与大小的近、中期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在UCG引导下行经皮ASD封堵术的10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术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收缩峰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和右室内径(RVd)大小及变化.结果 在完全UCG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后1月、术后3个月中LVEF与LAd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LVEDd、RVd与肺动脉收缩峰压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能有效改善房间隔缺损患者近、中期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58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检查,观测结果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缺损最大直径与介入治疗选择封堵器直径无显著差异,而二维超声测量缺损直径低于选择封堵器直径(P<0.05),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可观察整体病变情况。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在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提供更真实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卢业伟 《安徽医药》2014,35(12):1670-1672
目的 分析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方法 应用心脏三维定量高级插件测量50例频发室性早搏 患者与45例正常对照组左室16节段心肌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即达到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最大差值结果 (Tmsv16 Dif);计算标准差,即最小收缩体积的时间的标准差结果。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达到收缩末最小容积值所在曲线 上的位置较为离散,左室16节段心肌Tmsv16 Dif显著增大。结论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此类患者左室心肌 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心动过缓患者分为RVOTS起搏观察组(38例)和RVA起搏对照组(30例),起搏植入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电图QRS波宽度,比较心室收缩同步性.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2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做功指数(Tei指数),评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结果:起搏植入后观察组QRS波宽度为0.14±0.04 s,对照组QRS波宽度为0.17±0.03 s,较植入前均有所增加,但观察组QRS波宽度比对照组窄(P<0.01).随访6个月后2组LVEDD及LVESD均无显著变化;第6月时LVEF对照组较观察组低(P<0.05);Tei指数在术后随访的第1月、第3月、第6月时对照组均较观察组高(P<0.01);对照组Tei指数第6个月与第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VOTS起搏对维持心室收缩同步性及保护心室功能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有无LVH,分为LVH组(n=70)和非LVH组(n=90),比较2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分析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与LVH的关系.结果 ①LVH组与非LVH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VH组与非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收缩压标准差、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标准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14)mmHg(1 mmHg=0.133 kPa)比(121±9)mmHg、(18±4)mmHg比(82±5)mmHg、(16 ±5)mmHg比(11±4)mmHg、(153±11) mmHg比(123±10) mmHg、(17±5)mmHg比(13±4) mmHg、(100±9)mmHg比(83±6)mmHg、(16±5) mmHg比(10±3)mmHg、(147±14)mmHg比(112±12)mmHg、(15±6)mmHg比(10±4) mmHg、(96±10) mmHg比(77±8)mmHg、(14±6) mmHg比(8±3) mmHg](均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及血压变异性异常与LVH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大者,LVH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心力衰竭药物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病情,分别植入右心房、有心室和冠状静脉左心室分支电极导线,以行房室顺序双心室同步起搏.分别记录治疗前后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6 min步行试验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QRS时限为(187±13)ms,对照组为(188±15)ms;观察组患者的NYHA分级为(3.7±0.5),对照组为(3.7±0.5),2组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QRS时限为(131 ±11)ms,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0±1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NYHA分级在治疗后为(2.3±0.5),对照组为(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F、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64 ±6) mm、(34±7)%、(398±147)m,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 ±8) mm、(25±8)%、(256±136)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多点组合再同步心脏起搏的方法治疗伴有心室传导阻滞的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患者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脏射血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评价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情况下加用国产曲美他嗪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LVEF〈35%)患者,平均年龄(61±9)岁,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曲美他嗪每日60mg,治疗12个月,随诊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胸比率、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以及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由(31.6±7.5)%升至(40.7±9.8)%(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由(58.5±6.8)ml/m2减到(52.1±7.7)ml/m2(P〈0.01);心胸比率由(57.2±5.6)%降至(53.0±6.9)%(P〈0.01);Holter记录的心肌缺血次数由(3.6±4.8)次减至(1.2±3.4)次;6min步行距离由(134.8±47.1)m增至(340.9±56.5)m(P〈0.01)。结论:国产曲美他嗪联合其他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增加6min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14.
邓燕 《天津医药》2010,(11):936
摘要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房内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CM组共31例和正常人30例,应用RT-3DE测量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6节段QRS起点达最小收缩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 16-SD、Tmsv 12-SD、Tmsv 6-SD)及离均差(Tmsv 16-Dif、Tmsv 12- Dif、Tmsv 6- Dif),测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左心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被动射血分数(LAEFpassive)及主动射血分数(LAEFactive)。结果:与正常组比,DCM组左心房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不同步参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均P<0.05);LAVmax、LAVpre、LAVmin指数较正常组增大,而LAEF、LAEFpassive、LAEFactive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左心房不同步参数与心房容积与功能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其中,左心房Tmsv16-SD、Tmsv 16Dif 与LAVmax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0.74,均 P<0.01), 与LA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72,均P<0.01)。结论: RT-3DE可准确检测DCM左房机械运动不同步情况,左心房内机械运动不同步与左心房扩大及整体功能降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吴云英  张广宏  左春洁 《中国医药》2014,(10):1433-1435
目的 通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表现,提高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2008-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其超声心动图心腔内径、前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及观察有无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征),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室流出道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流速压差(PGmax)等以及对心电图的ST段、T波及QRS波群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电图出现ST-T改变19例,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大15例,心律失常4例(其中心房颤动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P波高尖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超声心动图显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7例(其中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加速者4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5例,左有心室壁均肥厚1例.23例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定量测定:主动脉根部内径(32 ±4)mm,左心房内径(41±7)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7 ±8)mm,前间隔厚度(20±4)mm,左心室后壁厚度(12±2)mm,左心室射血分数(69±12)%.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是目前临床心血管领域中最常用且无创性检查方法,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肌复极的变化。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T波峰末(Tp-e)间期。临床上10例接受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将1根标测电极送至左心室表面静脉分支,另1根电极送达右室心尖部,分别起搏左心室心外膜、右心室心内膜及上述两部位同时起搏,记录心电图并测量Tp-e间期。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Tp-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 Epi)时最大:(86.56±16.34)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6.68±14.89)ms,最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5.21±13.86)ms(两两比较,均P〈0.01)。而在人体,体表心电图上Tp-e间期在左室心外膜起搏(LV-Epi)(106.48±18.37)ms、双心室起搏(BiV)(99.58±22.53)ms明显较右心室心内膜起搏(RV-Endo)(95.48±13.65)ms延长(P〈0.05)。结论左室心外膜参与起搏后会增大心室肌的跨室壁复极差异,可能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中具有致心律失常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联合β1受体阻滞剂方案与ARB、β1受体阻滞剂联合醛固酮拮抗剂方案在控制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血压及心力衰竭风险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航天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继发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24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1例)和对照组(128例).对照组给予ARB联合β1受体阻滞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2组患者均治疗24个月.分析2组血压、左心室功能、脑钠肽等的变化.结果 入组前和治疗2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分别为(204±34)、(128±25) ng/L,对照组分别为(200 ±33)、(156±27) ng/L.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脑钠肽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9±16) mmHg(l mmHg=0.133 kPa)比(163±25) mmHg,(137±17) mmHg比(162±25) mmHg;舒张压:(89±14) mmHg比(98±19) mmHg,(89 ± 13) mmHg比(98±2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58±5)%比(53±4)%,(52±5)%比(46±5)%;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1.34±0.68)比(0.68±0.23),(1.06±0.55)比(0.71±0.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累计发生心力衰竭例数分别为21例和44例,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edtronic3830主动固定导线在右室间隔(高位室间隔部和中位室间隔部)起搏的优劣。方法71例需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根据心室电极位置的不同,随机分为高位室间隔组(n:35)和中位室间隔组(n=36),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3个月的各项心室电极参数以及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结果电极全部植入成功,术后未发生导线脱位或心肌穿孔。中位室间隔组QRS波时限要短于高位室间隔组[(116±23.6)InsVS(150±34.2)ms,P〈0.05]。中位室间隔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LVEF、BNP无显著改变,高位室间隔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LVEF降低[(0.46±0.12)%Vs(0.62±0.07)%],P〈0.05]、BNP升高[(161.3±34.2)ng/LVS(80.1±33.2)ng/L,P〈0.05]。术中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心室起搏阈值、阻抗、感知无差异。结论采用3830主动电极行右室间隔部起搏可行,右室中位间隔起搏QRS波时限更短,对心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老年人(〉60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螺内酯(治疗组)和不加螺内酯组(对照组)。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血钾、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肾功能。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6mill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213.4-21)mVS(165±15)m,OP〈0.05);血清K无明显增高(4.9±O.14)mmol/LVS(4.3±0.16)mmol/L,(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4s±6)mmvs(52±10)mm,(P〈0.05);治疗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螺内酯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钾无明显增高,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