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愉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3):121-12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2010年1月~2013年4月本科行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分成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营养指标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对改善术后胃肠功能、促进快速康复以及改善营养状态的效果好于肠外营养,而且肠内营养更经济和安全,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实验组,去年同时期收治的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6.67%,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患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研究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行食管癌根治术的9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体重变化、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重的变化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营养支持治疗费用(1.78±1.22)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7.23±1.65)万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副反应的发生率15.1%低于对照组38.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加患者的体重,同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费用相对低廉、副反应少、高效安全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7.
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与全肠外营养(TPN)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按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分为EEN组和TPN组,EEN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法,TPN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肝功能以及营养指标、血糖变化、胃肠道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4dEEN组肝功能以及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水平均远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d内TPN组患者血糖波动水平较EEN组大,且波动值高于E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EEN组肛门排气时间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无一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仅能维持血糖平稳,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随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以4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肠内营养( 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与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组30例。 EN组采用术中放置鼻空肠营养管,PN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于术后24 h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30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早于PN组( P<0.01),两组之间比较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无显著差异,但白蛋白两组间有差异,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对于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李建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66-6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34-35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荣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3):27-28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行肠外营养。观察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IgG、IgA、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48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n=24)及完全肠外营养(TPN组,n=24)。EEN组在术后1~2 d均通过空肠营养管输注能全力(纽迪西亚产品);TPN组通过中心静脉给予静脉营养。两组予等热量、等氮量,总热量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结果①EEN组肛门排气时间少于TPN组(P〈0.01),E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TPN组(P〈0.05);②术后7、10 d:EEN组体各指标均高于TPN组,两组间比较转铁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前白蛋白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TPN支持相对比,EEN可促进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改善全胃切除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44例全胃切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别,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住院费用少于肠外营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胃切除术中早期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不但能对术后康复起到有效促进作用,且较肠外营养更为方便、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48例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与TPN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全静脉营养液经中心静脉途径的支持效果。方法比较胃大部切除患者经中心静脉和周围静脉胃肠外营养支持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含量、氮平衡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应用胃肠外营养液对其白蛋白的早期恢复正常以及机体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术后第14d时胃肠外营养液经中心静脉途径给予的效果明显优于周围静脉途径(P<0.01),并发症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中心静脉胃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30例作为对照组,空肠造口的2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8d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为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较佳的肠内营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对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使用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对其营养状况和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进行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分别在每个化疗周期记录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0)的营养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T1-T4周期内,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外营养联合支持能够改善原发性肺癌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