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春新  沈剑虹  倪艳华 《中国药房》2011,(20):1872-1873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60例,随机分成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治疗一组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二组予退黄合剂口服,对照组未用药。用药5d后,观察3组患儿胆红素浓度平均下降幅度和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一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治疗二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一组总有效率和黄疸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药物,其疗效与退黄合剂相当,且不良反应少,可解决不少医院因无条件配制退黄合剂而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对76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38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89.5%),有效3例(7.9%),无效1例(2.6%),总有效率97.4%。而对照组显效21例(55.3%),有效11例(28.9%),无效6例(15.8%),总有效率84.2%。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380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96例和对照组184例,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及茵栀黄口服液共2d,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比较2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高胆红素血症及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4.59%和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6%和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磨汤联合茵栀黄口服液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0例黄疸新生儿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7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及黄疸消退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91.33%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内,2组患儿经皮测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其中在治疗3~5d,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2组患儿皮肤、巩膜黄染状况、血清胆红素变化和智力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胆红素水平并随访.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91.33%高于对照组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内,2组患儿经皮测胆红素值均逐渐下降;其中在治疗3~5d,观察组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2组患儿皮肤、巩膜黄染状况、血清胆红素变化和智力发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栀花口服液对小儿手足口病辅助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加黄栀花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同时均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及维生素B2片剂,如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注射用抗生素,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3~7d疗程内的退热、皮疹消退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95%(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静脉点滴利巴韦林基础上加口服黄栀花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并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4组,即对照组、茵栀黄口服液组、培菲康散剂组以及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组(联合用药组),每组40例。比较四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97.5%,与对照组52.5%、茵栀黄口服液组77.5%、培菲康散剂组72.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也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黄疸消退时间相对于其他三组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散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独用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栀花口服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成2组,西药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给予黄栀花口服液。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黄栀花口服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5,(36):5090-509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2例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均停止母乳喂养3 d,采用人工喂养,给予保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严重者给予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10 ml,每日2次。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均随时间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母乳性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及血清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且在治疗后第3、6、8d治疗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对于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和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筛选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治疗3 d后及治疗7 d后的外周静脉血总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5%(117/124),高于对照组的79.03%(98/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8,P<0.01);观察组患儿在治疗3 d、7 d后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西药和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患儿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医院正常新生儿2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对照组(116例)单用菌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当经皮胆红素值(TCB)超过257 μmol/L时给予光疗等治疗,否则视为干预有效.结果 治疗组光疗率为4.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刑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菌栀黄口服液联用能辅助退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光疗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结果:用药3d和用药5d后治疗组胆红素水平分别降至(106.4±20.8)μmol/L和(74.2±18.6)μmol/L,对照组胆红素水平下降至(142.8±21.6)μmol/L和(125.6±17.2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展开观察分析。方法对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光疗时间为(35.26±10.58)h、黄疸消退时间为(7.32±2.51)d、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21)μmol/L、住院时间为(7.21±2.13)d同对照组患者的76.47%、(52.63±19.34)h、(10.28±2.94)d、(36±16)μmol/L和(9.18±2.81)d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临床上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具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杨丽霞 《中国药业》2012,(14):100-100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将医院正常新生儿2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采用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116例)单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当经皮胆红素值(TCB)超过257μmol/L时给予光疗等治疗,否则视为干预有效。结果治疗组光疗率为4.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散和茵栀黄口服液联用能辅助退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光疗率。  相似文献   

18.
童雪飞 《海峡药学》2013,(6):184-185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出生的78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第五天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每天排便次数、睡眠时间以及哭闹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出生后第五天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黄疸持续时间、哭闹时间、睡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每天排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杨泽民  冷建刚 《安徽医药》2013,34(7):941-942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于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9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维持母乳喂养;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外,加用茵栀黄口服液1 ml.kg-1.次-1,3次/d;治疗5 d后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治疗组在黄疸消退时间及总胆红素下降值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母乳性黄疸患儿有良好疗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退黄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0.
李莉华  张静  马印图  李丽君  刘芳 《河北医药》2013,(22):3383-338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用于孕期治疗Rh血型不合孕妇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茵栀黄口服液用于降低夫妇抗体效价、早期干预治疗母婴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的Rh阴性孕妇45例,将血清免疫抗体效价抗D≥16的孕妇按自愿原则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 n =30)和对照组( n =15)。对照组常规治疗:VC 3 g,VE 100 mg 1次/d,吸氧2次/d,20~30 min/次,每月治疗20 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20 ml/次,3次/d,每月检测抗体效价、血生化及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直至分娩,观察两组孕妇抗体效价平均下降幅度和时间以及产后新生儿的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抗体下降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 P <0 R.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用于孕期降低血型抗体效价,早期干预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