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 ,临床表现与处理方法有别于其他类型肠梗阻。现将我院 1990年以来收治的 2 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6~ 63岁。临床表现 :腹部持续性胀痛 2 0例 ,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绞痛 4例 ,腹胀 19例 ,呕吐 17例 ,肛门停止排气及排便 2 1例 ,腹部压痛 18例 ,腹部扪及包块 3例 ,肠鸣音亢进、偶尔可闻及气过水音 19例 ,肠鸣音减弱 3例。X线腹部立卧位平片 :2 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肠积气积液表现。发病前手术类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 8例 ,胆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合理的保守治疗,治愈28例(80.0%),显效4例(11.4%),有效3例(8.6%),总有效率为100.0%;肛门排气时间为(3.1±0.8)d,排便时间为(3.3±0.8)d,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4±0.5)d,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为(5.6±0.8)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0±0.5)d,治疗时间为(9.4±1.2)d.结论 术后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应慎用手术治疗,采用保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月13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及中药的应用。结果本组1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7.2天。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周左右,应首选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是指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在早期出现的肠梗阻。有其特殊性,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作者1999年来诊治的EPISBO3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近几年来,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既有肠梗阻的共性,更有其特殊性。现就我科1998-10/2008-04诊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7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以腹部手术后4~30d有明显肠梗阻表现为基本条件,男14例,女3例,年龄2.5~72(平均36)岁。术后出现肠梗阻时间平均13d。 相似文献
8.
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tion,EPISBO),系在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为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占术后肠梗阻的20%[1].处理方法与其他肠梗阻截然不同,处理不当会引起多发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1998年7月至2006年6月我科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部手术后常可伴发炎性肠梗阻,如处理不当或误诊误治,可导致再次手术或引起肠瘘、短肠综合症的发生,为探讨其防治方法,本文对22例腹部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普外科住院病例4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应用肠梗阻导管减压组);B组(应用鼻胃管减压组)。均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胃肠外营养及应用抗生素。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腹部影像学改变和自主排气、排便时间,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A组与B组相比较,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8±1.5)d和(5.2±1.6)d(t=3.191,P=0.004),自主排气排便时间为(6.3±2.8)d和(10.5±3.5)d(t=2.815,P=0.012),CT恢复改变时间(6.8±2.3)d和(9.2±2.9)d(t=5.016,P=0.013),胃肠减压有效率A组与B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过程中,应用肠梗阻导管能够加速改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梗阻症状,缩短治疗进程,是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8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5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全部治愈。1例手术治疗,另2例在非手术治疗期间放弃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一个较明显的临床特点,即患者术后可能有一过性少量的排气或排便。非手术治疗大多有效,手术治疗极为困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肠梗阻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肠梗阻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结果 57例患者中确诊小肠梗阻41例,结肠梗阻14例,误诊2例;40例经手术治愈,15例经非手术治愈。结论超声可以作为肠梗阻常规检查手段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肠切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采用肠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在肠切除手术中有60例患者出现肠坏死情况,12例患者小肠粘连成团,10例患者形成缩窄环。经过肠切除手术后,治愈78例,占95.1%,有4例患者死亡,死因为中毒性休克。手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腹腔感染3例,占3.7%,切口感染5例,占6.1%,切口裂开1例,占1.2%,肺部感染3例,占3.7%,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1.2%,所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要判断其是良性或恶性,临床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绞窄、肠缺血及坏死等情况,而肠切除是有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但个别患者若情况危急则可以采用其他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4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治疗及护理。方法齐河县中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有1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解除肠梗阻,经综合治疗后,上述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时全部恢复正常饮食。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我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0例,根据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的综合疗法.结果 40例中38例均经非保守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5 d;2例分别因发生机械性肠梗阻、肠绞窄后中转手术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腔污染重或创伤大的腹部手术,多发生于术后1~2周,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绝大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有效,仍有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绞窄,须手术治疗方能痊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肠梗阻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肠梗阻患者142例,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符合率。结果①引起肠梗阻的病因有粘连、肿瘤、腹内外疝、肠套叠、炎症、腔内病变、肠扭转、外伤等,其中粘连、肿瘤、腹内外疝居前三位;②对粘连、肿瘤、腹内外疝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3%、94.7%、86.6%,所有cT病因诊断中,总的符合率为87.3%。结论应用CT对肠梗阻进行病因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及时明确病因,及时给予相应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