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某院2019—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报来源、反应类型及特点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该院2019—2020年收集并上报的931例ADR报告,分别从严重程度、上报来源、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最多(64.34%);一般ADR占比最高(65.2%);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76.2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33.73%)、抗肿瘤药物(28.36%)、心脑血管系统用药(13%);ADR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35.02%)、皮肤及附件(30.72%)。结论 临床用药时,选用安全的给药途径,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系统、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使用上,重点加强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某院2016~2020年严重ADR报告,了解某院严重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某院2016~2020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严重ADR数据,统计分析上报的严重ADR的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药物名称、主要分类、给药途径、ADR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转归等情况。结果 70例严重ADR中,药师上报比例最高(82.86%);男性(38例,54.29%),女性(32例,45.71%);给药途径最多的为静脉滴注(67.14%);引起ADR的药物品种以抗感染药(37.14%)和抗肿瘤药(25.71%)居多;具体药品中以阿洛西林(8.57%)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57%)引发的严重ADR最多;ADR主要累及全身性系统(27.68%)和皮肤及其附件(19.64%);所导致后果中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最多(45.71%);患者临床转归好转的居多(82.86%)。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监测,出现严重ADR时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院21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至2011年上报的ADR报告217例,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报的217例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63.59%,中药制剂占16.1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4.79%,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62%.结论 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石新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33-13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上报的412例ADR报告中,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不良反应报表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30.83%;抗微生物药物的ADR最多,占58.25%;静脉给药所致的ADR最多,占65.53%;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61.41%。结论掌握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安全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6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成功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ADR 25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ADR报告类型、给药途径、发生ADR药品品种、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等,并进行帕累托图分析。结果 255例ADR中,男105例,女150例;年龄>60岁患者占比最高为38.04%;ADR类型以一般ADR居多,其中新的、严重ADR占比达到22.35%;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引发ADR的药品以抗感染类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结论 医院应加强抗感染药物、静脉给药途径及中成药ADR监测,建立并逐步完善门诊患者ADR监测平台,定期开展ADR、药物警戒及相关知识培训,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2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多发于老年人群;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45.77%,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占17.95%,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 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有利于掌握更多的药品信息,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2-2015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职业等,对该院1307例ADR包括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307例ADR报告中,男性的发生比例高于女性,61~70岁的老年人占26.55%;ADR药品种类以抗肿瘤药最多(45.4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20.9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73.2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预后分析,95.8%的ADR患者痊愈或好转.结论 临床上应深入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报的315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1类70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最多,有139例(占44.1%);其次是中药注射剂58例(占18.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263例(占83.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45例(占46.0%).结论 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0~2011年收集的16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3.70%中药制剂占15.2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77.3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7.09%.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 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彝良县人民医院2010—2012年219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219例ADR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为99例(占45.21%),其次为中药制剂的27例(占12.3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146例,占66.67%;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为109例,占48.86%;ADR多发于60岁以上人群。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12.
125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5~2008年度收集到的125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学分析,归纳总结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果4年间共收到181份ADR报告,其中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起的ADR125例占69.06%,病例报告中涉及18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曲松钠(24例)、青霉素钠(20例)和头孢噻肟钠(13例)。ADR累及人体的14个系统,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结论应合理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重视ADR的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4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炜  陈利欣  多力昆 《中国药房》2010,(10):919-92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伴发的ADR报告241例,分别从患者情况、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ADR居多,占69.71%;静脉滴注(西药)引发ADR最多,占71.7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0.92%。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王淑君  王凤霞  于玲  李红旭 《中国药房》2008,19(11):861-863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2007年9月上报的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101例药品不良反应共涉及药品74种,其中抗感染药占25.68%,中药制剂占31.0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70.30%)。结论: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易感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忠  魏润新 《中国药房》2009,(11):862-86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上报的393例有效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逐一检索,进行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61 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21.8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3.71%);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72.26%); 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9.94%);新的、严重的ADR为36例,仅占9.16%。结论: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有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17.
郭晓宁 《首都医药》2014,(22):80-8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13年上报的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5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33例(44%);静脉滴注给药71例(94.7%);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2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61.5%);严重的ADR4例(5.3%)。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抗病原微生物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上报的113例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0岁年龄段发生的ADR构成比高(51例,占54.13%);导致ADR的10种抗病原微生物药中β-内酰胺类发生率最高,其中,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1.86%和28.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56例,49.56%)、消化系统损害(13例,11.51%)多见。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病原微生物药ADR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例(144例次)ADR报告中,中(成)药引起的ADR居首位(72例次,占50.00%),其次为抗感染药(35例次,占24.31%);抗感染药中氟喹诺酮类ADR发生率最高,为48.57%(17例次);在123例ADR报告中,新的ADR为44例,其中中(成)药相关的新的ADR最多(37例)。结论:在今后的ADR监测中应加强对中(成)药及抗感染药的监测,并有针对性地实施ADR防治措施,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20.
某中医院2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225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87.11%),涉及药品13类71个品种,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50.67%)和注射用中药制剂(16.89%);ADR造成皮肤和附件损害最多(54.67%),新的ADR24例(10.67%),严重的ADR19例(8.44%)。结论加强医院ADR监测报告工作,规范干预措施,可以降低ADR重复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