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们采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格列酮治疗30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 2组 ,罗格列酮组 (30例 )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罗格列酮 4mg,qd ,po ,对照组 (30例 )维持原治疗方案。试验历时 5 2周 ,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和HOMA -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分别下降了 (1.4± 1.3)mmol·L-1,(0 .8± 1.0 ) % ,(3± 6 )mU·L-1和 (1.93± 3.13) ,均P <0 .0 5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罗格列酮组的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HDL -ch总胆固醇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结论 :罗格列酮可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 ,并能改善脂代谢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格列喹酮30 mg/d,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d,共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及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病数已达4000多万,而2型糖尿病约占总数的85%。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部分病人的胰岛素水平不低,但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我们所用的口服降糖药改善胰岛素效果不佳,马来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口服胰岛素增敏剂,属噻唑烷二酮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罗格列酮的抗炎作用。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均给予罗格列酮4 mg/d,1次/d,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结果: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31±0.21)%较治疗前(8.39±0.26)%降低(P<0.01),C反应蛋白水平(19.2±1.7)mg/L较治疗前(60.5±8.1)mg/L降低(P<0.01);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已经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12周。结果安慰剂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罗格列酮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基线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IRI),hsCRP均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在治疗T2DM时,除了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使hsCRP下降。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循证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双  朱兰  李峻 《华西医学》2003,18(1):1-2
1 前言随着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围绕其展开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大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是 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而胰岛素抵抗与众多疾病关系密切 ,其中与冠脉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尤为引人注目 ,并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各类抗高血糖药物中 ,噻唑烷二酮类 (thiazolidinedione)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成为近年来所谓糖尿病理性化治疗方案的主要药物之一。在这类新药中 ,曲格列酮 (troglita zone)因其严重的肝脏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EH)患者的降糖、降压疗效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方法:60例T2DM并EH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和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胰岛素(H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降低上述指标,但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T2DM并EH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肥胖型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较大剂量其他降糖药 ,血糖控制稳定但水平较高 (FBG >7 5mmol/L ,但 <12mmol/L) ,加服罗格列酮 4mg/d ,6周后 ,观察血糖血脂变化。结果 罗格列酮降低空腹和餐后 2h血糖有效率分别达 95 %和 72 5 % ,且能降低TG ,提高HDL C ,不良反应少。结论 肥胖型 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其他降糖药效果不理想时 ,加用罗格列酮可进一步降低血糖 ,改善血脂 ,且服用方便、安全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空腹及餐后2h血浆胰岛素水平减少(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1)。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测定尿肾小管间质标志蛋白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方法 同期测定215例2型糖尿病24h尿白蛋白(24hUAE)、视黄醇结合蛋白(RBP)、a 1-微球蛋白(a 1-MG)、B 2-微球蛋白(β2-MG)、Tamm-horsfall糖蛋白(THP)、尿糖(UG)和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URBP、24hUal-MG和24hUβ2-MG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39.5%、45.1%、34.4%,且其排泄增高的发生率均随24hUAE的增加而增高;24hTHP排泄降低的发生率为40.0%;2、在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24hUal-MG增高亚组与正常亚组比较,Ccr明显降低,p<0.05;3、24hURBP、24hUa 1-MG、24hUβ2-MG和24hUTHP排泄与24hUG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除肾小球病变之外,肾小管间质病变亦相当常见,甚至早于肾小球病变,并参与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的降血糖、降血压疗效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方法68例T2DM合并EH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在服用二甲双胍和缬沙坦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 mg/d。对照组不加罗格列酮,疗程均为1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 I),同时观察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降低上述指标,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T2DM合并EH的患者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尿微量蛋白的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单纯CHD患者186例(Ⅰ组)、单纯2-DM患者83例(Ⅱ组)、2-DM合并CHD患者241例(Ⅲ组)及正常对照者30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结果:Ⅲ组血清hs-CRP水平[25.77mg/L,95%可信区间(CI)21.73~29.80mg/L]较对照组(3.69mg/L,CI3.12~4.25mg/L,P<0.01)均显著升高。结论:2-DM合并CHD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水平是反映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的差异以及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的改变。方法选择无任何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空腹葡萄糖(FPG)、餐后2h葡萄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IL-6和脂联素水平,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体重指数(BMI),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清IL-6水平与FPG、2hPG、HbA1c和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FPG、2hPG、HbA1c和TG呈负相关。结论IL-6作为炎症始发因子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脂联素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罗格列酮通过降低IL-6水平和增加脂联素水平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和正常对照组47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水平;同时测血糖、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腰围、臀围、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性、胰岛B细胞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胰岛素、血压呈正相关.在正常对照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性、胰岛B细胞功能相关.而且血清抵抗素水平在糖尿病肥胖组显著高于糖尿病非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升高,与肥胖相关,血清抵抗素可能是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体内成分的差异,进一步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包括体脂肪、内脏脂肪区域、骨骼肌、腰臀比及蛋白质、矿物质含量等指标,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组体脂肪[(19.68 ±6.78) kg]、体脂百分比[(29.87±8.04)%]、肥胖程度[(115.93 ±15.94)%]、内脏脂肪区域[(104.48 ±36.19) cm2]、体质量指数[(24.85±3.51) kg/m2]、胸围[(94.06±7.86) cm]、腰围[(85.18 ±9.50) cm]、腰臀比(0.90±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脂肪:(17.31 ±5.55) kg、体脂百分比:(27.38±6.47)%、肥胖程度:(108.88±13.80)%、内脏脂肪区域:(85.44±44.04) cm2、体质量指数:(23.43 ±3.10) kg/m2、胸围:(91.11 ±7.52) cm、腰围:(80.79±8.17) cm、腰臀比(0.86 ±0.05)](t值分别为2.55、2.30、3.12、2.86、2.73、2.28、3.12、4.76,P均<0.05),而体质量控制[(-7.01 ±7.49)kg]、肥胖控制[(-8.53 ±6.66)kg]、肌肉控制[(1.52±1.43) kg]均低于对照组[体质量控制:(-4.08 ±6.79)kg、肥胖控制:(-6.39±5.78) kg、肌肉控制:(2.31 ±2.09) kg(t值分别为-2.59、-2.17、-2.15,P均<0.05).糖尿病组尿酸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2,P均<0.01),与内脏脂肪区域、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1、0.40、0.36、0.36、0.31、0.42、0.42,P均<0.05),甘油三酯与体质量控制、肥胖控制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0.41,P均<0.01),与体脂百分比、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肥胖程度、胸围、腰围、体脂肪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5、0.46、0.46、0.35、0.42、0.42,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脂肪含量及体脂肪分布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中心性肥胖可能与糖尿病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进行gH基因检测和分型。方法 抽提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DNA,以巢式PCR(nest PCR)法扩增HCMV gH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I对HCMV gH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 1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标本为HCMV gH基因阳性,酶切分型结果均为gH1型。结论 杭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HCMV流行株以gH1基因型为主,该基因型与标准株AD169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侯春兰  刘静  常丹 《临床医学》2006,26(11):8-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及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对9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将病人分为血糖控制良好、控制较差和控制差三组,采用方差分析法观察血糖浓度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P〈0.05);随着HbAle水平升高,TG、TC、LDL呈逐渐增高趋势,HDL呈下降趋势。结论 血糖浓度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血糖浓度的同时应注意其对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前后血糖控制水平、胰岛功能的改变。方法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Ⅱ治疗2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血脂、胰岛功能等的不同水平。结果CSⅡ治疗显示了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血脂、胰岛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有保护胰岛功能、稳定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樊华英  成兴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15-13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水平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30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35例,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30例,分别检测hs—CRP、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组和C组患者服阿刮匹林,4周后复查hs—CRP。结果B组和C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经阿司匹林治疗后,hs—CRP浓度变化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T2DM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长期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hs—CRP水平,从而可延缓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