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对茶碱控释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血药浓度与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合用非洛地平前后不同时间茶碱的血药浓度,采用3P87程序判别模型并计算参数。结果联用非洛地平后茶碱血药浓度比单用茶碱时消除明显减慢,但只有在给药后8.0 h合并用药比单用茶碱时茶碱血药浓度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用非洛地平对茶碱的消除半衰期(t1/2β)、消除速率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d)均有显著影响(均P<0.05),AUC、Cmax、tmax、ka、t1/2α等无明显变化。结论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和茶碱时,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的消除,但茶碱的血药浓度能保持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长期联用非洛地平和茶碱控释片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2.
非洛地平对兔体内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成春  孙军  董玉波 《医药导报》2003,22(9):602-603
目的:观察新西兰白兔灌服非洛地平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改变.方法:实验分为两期,Ⅰ期:6只兔单独灌服氨茶碱,连续给药4 d后定时采血;Ⅱ期:合用非洛地平与氨茶碱7 d,每次给药量氨茶碱30 mg•kg 1,非洛地平1 mg•kg 1.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对两期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Ⅰ期比较,Ⅱ期的消除半衰期(t1/2β)、消除速率常数(Ke)、表观分布容积(V•C/F)差异有极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AUC、Cmax、tmax、Ka、t1/2α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合用非洛地平和氨茶碱,非洛地平能延缓茶碱在兔体内的消除,但需要密切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稳态时加替沙星对茶碱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稳态时加替沙星对茶碱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 ,HPLC法平行监测合用药前后茶碱的血药浓度 ,通过PKBP N1软件拟合茶碱的药动学参数 ,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 :合并用药前后茶碱的血药浓度AU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合用后茶碱的血药浓度显著提高 ,峰时Tmax提前 ,吸收速率Ka 变大 ,消除半衰期T1 / 2 β相应延长 ,消除率相应减少。结论 :加替沙星能延缓茶碱在体内的代谢 ,提示合并用药时应对茶碱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防止因茶碱代谢减慢而引起蓄积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司帕沙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茶碱缓释片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18例老年COPD患者联用司帕沙星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用PKBP-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用司帕沙星(200mg,qd)5 d后血药浓度较联用前均有升高(P<0.01),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及最大峰浓度(Cmax)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司帕沙星以200 mg,qd给药对茶碱的药动学有显著性影响,临床联用时应监测茶碱血药浓度,防止茶碱因代谢减慢而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兔注射美罗培南前后对稳态时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SVPA)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用组(Ⅰ期)和合用组(Ⅱ期)兔给药后不同时间点SVPA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非线性程序WINNONL IN拟合,求得SVPA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合并用药后(Ⅱ期)峰值时间内SVPA血药浓度(0.5,1.5 h)比单独应用SVPA(Ⅰ期)的浓度显著降低,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用药后(Ⅱ期)SVPA的消除半衰期(t1/2β)低于单用者(Ⅰ期),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用药后血浓度达峰时间推迟,但与单用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罗培南可以使SVPA的峰浓度显著降低,而使其t1/2延长,两药合用时应注意监测SVPA的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茶碱缓释片药动学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联用加替沙星前后采集血样,测定茶碱血浓度,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联用加替沙星后,茶碱峰浓度、曲线下面积明显上升(P<0.01)。结论:加替沙星对茶碱药动学有显著性影响,临床上两者联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洛美沙星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18例老年COPD患者联用洛美沙星(400 mg,q 12 h)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用PKBP 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联用洛美沙星5 d后茶碱血药浓度较联用前稍有升高(P>005),药动学参数除达峰时间(tmax)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变化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洛美沙星以400 mg,q 12 h给药对茶碱的药动学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健康人体内茶碱稳态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健康人体单独给药和合并甲磺酸加替沙星给药后茶碱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药动学软件处理,选用非参数法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和Tmax为实测值,AUC采用梯形法计算曲线下积分面积。主要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和合用甲磺酸加替沙星后,茶碱的药动学参数Cmax、t1/2、CL、AUC0-12、AUC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max明显下降,t1/2明显减小,AUC0-12与AUC0-∞明显下降。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对健康人体内茶碱稳态药动学有影响,两者合用可能降低茶碱疗效,提示两药合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与烯丙基氨基格尔德霉素(17-AAG)联合应用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评价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用同一剂量组,两种用药方案分别单次给药,用药方案:伊马替尼40 mg.kg-1,伊马替尼40 mg.kg-1加17-AAG15 mg.kg-1。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用3p87软件估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进行参数比较。结果:大鼠灌胃给药后伊马替尼的药动学规律可用一室模型来描述。伊马替尼单用及伊马替尼与17-AAG联用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Cmax、tmax、AUC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伊马替尼与17-AAG联合应用后其药动学特征发生改变,两组分有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12只大鼠单独给药和联合葛根素给药后多索茶碱及其代谢产物茶碱的血浆浓度,采用DAS药动学软件对多索茶碱血浆浓度 时间数据进行非房室模型分析,求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大鼠多索茶碱t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增加了6.65%;C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38.00%。单独给药组和合并给药组茶碱AUC(0 8)、Cmax、t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增加了35.29%;CL/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减少了35.29%。结论葛根素能抑制多索茶碱在大鼠体内代谢,且能延长多索茶碱代谢产物茶碱在体内的消除,两药同时使用应注意监测血茶碱浓度。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25):1952-1954
目的:研究脂质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给予脂质饮食同时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脂质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和脂质饮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分别为(4.00±0.84)、(7.87±1.54)h;tm ax分别为(2.29±1.08)、(3.61±2.72)h;Cm ax分别为(6.06±0.87)、(2.91±1.27)μg·mL-1;AUC(0~t)分别为(56.74±10.80)、(45.35±10.81)μg.h.mL-1,其中t1/2ke、Cm ax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脂质饮食明显影响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茶碱缓释片体内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临床慢性COPD患者联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血药浓度的测定,获得相关药动学参数并作统计处理。结果联用加替沙星前后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清除率有显著降低。结论加替沙星明显延缓茶碱在体内的代谢,临床上二者联用时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用于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阿魏酸的HPLC-UV分析方法,并用于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与阿魏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相互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单硝酸异山梨酯组、阿魏酸钠组以及硝酸异山梨酯和阿魏酸钠联合给药组,于给药后规定时间点采集血样,HPLC-UV法测定二者的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药动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魏酸钠后,两药单用以及联用的药动学过程均为三室模型。联合用药后,单硝酸异山梨酯的Vd和CL与单独用药时相比显著性降低,而阿魏酸的Vd、CL和t1/2与单独用药时相比显著性增加,两药的其他药动学参数MRT,AUC0-t则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大鼠体内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魏酸的药动学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和阿魏酸钠联合用药后各自的药动学参数均发生明显变化,两药有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兔体内加替沙星对多索茶碱药动学影响。方法16只大耳白兔按随机分为多索茶碱单用组和多索茶碱与加替沙星合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测定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以3P97药动学软件对药-时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组和合用组多索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30.95±8.28)μg/ml,(31.25±6.23)μg/ml(P>0.05);t1/2β:(1.83±0.037)h,(1.89±0.042)h(P>0.05);AUC:(67.20±2.05)μg/ml,(69.20±2.58)μg/ml(P>0.05)。结论兔体内两药合用时加替沙星对多索茶碱的药动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松峰  阚全程 《中国药房》2013,(18):1668-1670
目的:考察健康人体内达稳态时普卢利沙星对多索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男性健康受试者给药前、后不同时间点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药-时数据用非线性程序WINNONLIN拟合,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多索茶碱在健康人体内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合用前、后测得多索茶碱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0.280±3.234)、(10.958±3.934)mg/L,t1/2a(0.218±0.179)、(0.298±0.182)h,tmax(0.883±0.458)、(1.222±0.475)h,t1/2β(4.770±3.311)、(5.537±3.577)h,AUC0-12hss(90.934±88.380)、(121.774±108.162)mg·h/L。结论:在该给药剂量下,两药合用在药动学上无明显的相互作用,提示两药临床上可以合用,但应注意监测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6.
杜会强  夏惠丽  卫晓娅  张磊  郭玉玲 《中国药房》2007,18(32):2508-2509
目的:研究健康人体内加替沙星对多索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自身对照分为多索茶碱单用组及与加替沙星合用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多索茶碱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用组与合用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82±0.58)、(3.00±0.78)μg·mL-1,t1/2β分别为(76.59±7.11)、(85.67±10.95)min,AUC分别为(220.70±64.84)、(250.51±54.12)mg·min.L-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人体内2药合用时加替沙星对多索茶碱的药动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片在人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1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非洛地平10mg后的血药浓度,并以DAS2.0药动学模块程序处理药-时数据及计算药动学参数。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监测。结果:平均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0~48、AUC0~∞、Ka、t1/2分别为(3.88±0.35)h、(5.94±1.45)μg·L-1、(61.73±15.54)μg·h·L-1、(67.62±16.09)μg·h·L-1、(0.73±0.33)h-1、(15.43±4.15)h,以不同时间血药浓度分别对SBP、DBP、HR和MAP进行回归分析,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14 6、0.985 6、0.907 7和0.568 6。用药2~8 h内DBP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非洛地平血药浓度与药效相关,其有效血药浓度约为2.64~5.84μg·L-1,临床应用非洛地平应重点监测DBP、H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研究了布洛芬和拉呋替丁联合用药前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变化规律。方法:用LC-MS/MS测定两者的血药浓度,用DAS 2.0统计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联合用药前后两者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不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合用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布洛芬巴布剂在兔体内药动学。方法:用HPLC法测定兔分别给予布洛芬巴布剂和混悬液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布洛芬的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对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进行单、双侧t检验。结果:布洛芬混悬液和自制巴布剂贴后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房室一级吸收模型,2种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Ka、Ket、1/2(Ka)t、1/2(Ke)t、peak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巴布剂具有缓释作用,当巴布剂给药量为口服液的2倍时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峰浓度与口服液的峰浓度差异无显著性,自制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1±6.0)%。结论:与参比混悬剂相比,自主开发的巴布剂药动学参数发生了明显改变,且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对茶碱血药浓度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6例中老年慢喘支病人联用扎鲁司特前后茶碱各时点的血药浓度,并用PKBP-N1程序求得药动学参数,用配对T检测法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用扎鲁司特(20mg,q12h)3d后血药浓度较联用前稍有降低,药动学参数降曲线下面积(AUC)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扎鲁司特以20mg,q12h给药对茶碱的药动学情况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