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朱小明  刘申  彭东林 《江西医药》2010,45(3):220-221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下肢骨肉瘤保肢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2001~2008年收治的26例下肢骨肉瘤的患者,通过术前给予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后再手术保肢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保肢成功,下肢功能均达到负重行走活动,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5年存活率达84%。结论选择性下肢骨肉瘤供血动脉进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是一种有效的保肢方法,能使肿瘤大部分供血动脉中断,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易于分离,组织水肿减轻,术中出血少,获得良好的外科切除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部纤维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0例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进行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主要是PVA颗粒。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结果:主要由颌内动脉的分支血管供血者18例,咽升动脉供血者2例。20例栓塞治疗均成功,其中15例栓塞后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分消失。栓塞治疗3~5 d内手术,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有10例患者术中出血少于200 mL。结论: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全切率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巨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肿瘤最大直径6.1-8.5 cm,均由多支颈内、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术前5-7 d,对14例巨大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完全栓塞4例,部分栓塞10例。术中出血量300-1000 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巨大颅内脑膜瘤供血丰富,手术切除前应用介入造影可了解肿瘤血运情况,避免术中损伤重要血管。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颅内和椎管内高血运性肿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术中大出血往往使肿瘤难以全切;而采用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能减少术中出血,为肿瘤全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科近几个月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性肿瘤4例,椎管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在骶骨肿瘤术前栓塞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3例骶骨肿瘤常规行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术前均行DSA下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及相关骶正中动脉及腰动脉造影、栓塞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63例骶骨肿瘤中,脊索瘤27例(其中复发7例);巨细胞瘤10例;神经鞘瘤6例,转移性肿瘤5例,其它肿瘤15例.肿瘤表现为富血供者36例,以恶性肿瘤及巨细胞瘤为多;乏血供者27例,以部分脊索瘤和良性肿瘤为多.富血供者除髂内动脉供血外,骶正中动脉参与供血者22例,腰动脉参与供血者15例.54例术前栓塞后手术效果满意者23例,较满意者15例,尚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3例.结论 对骶骨肿瘤术前栓塞除常规髂内动脉栓塞外,应考虑到肿瘤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等多支供血的特点,多血供肿瘤者应尽量栓塞彻底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6.
颅内和椎管内高血运性肿瘤,尤其是大型、巨大型,术中大出血往往使肿瘤难以全切;而采用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能减少术中出血,为肿瘤全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科近几个月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术前栓塞颅内高血运性肿瘤4例,椎管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颅底部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和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底部的脑膜瘤位置较深,加上脑膜瘤为富血供性肿瘤,因而手术难度相对较大.我们对17例颅底部CT和/或MRI检查发现最大横断面直径大于3cm的脑膜瘤进行术前DSA检查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结果效果满意,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及鼻内镜下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均行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及栓塞,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动脉或咽升动脉,栓塞物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90%肿瘤血供完全消失,栓塞后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栓塞后3~5d手术最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前出血,对于Ⅰ~Ⅲ期病变,于栓塞术后再行鼻内镜直视下切除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解皓  李海涛  刘保良 《河北医药》2007,29(6):575-576
目的 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 28例骶骨肿瘤行术前化疗栓塞,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23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8例化疗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28例均在化疗栓塞后2~4 d内手术,术中失血量(1 376±190) ml,手术时间(162±38) min.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化疗栓塞后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并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经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经动脉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9例RAML患者,经肾动脉造影后,将导管超选至肿瘤的供血动脉,将平阳霉素一碘化油乳剂注入供血动脉,再将明胶海绵碎片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最后将导管置于肾动脉主干造影,监测栓塞程度。结果RAML经动脉栓塞治疗瘤体明显缩小。坏死囊变,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在RAML的非手术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光斌  李江山  石磊 《安徽医药》2011,15(12):1531-1533
目的探讨在CT三维血管成像指导下进行动脉栓塞治疗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术前行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根据CT结果行阴部内动脉栓塞治疗,术中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术后1周行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阴茎血供情况。结果 3例术前CT检查提示阴茎海绵体假性动脉瘤,行选择性阴部内动脉栓塞后,阴茎异常勃起消退,术后1周复查CT检查提示出血消失,随访两年阴茎勃起正常。结论 CT三维血管成像对外伤性阴茎异常勃起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可用于指导介入治疗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2.
孙刚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1-452
目的研究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术前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病理改变。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宫颈癌35例,其中鳞癌32例,腺癌3例,FIGLOL临床分期Ⅰb2期14例,Ⅱa期5例,Ⅱb期16例。患者术前实施动脉介入化疗,抗癌药物为顺铂、阿霉素和博来霉素,灌注化疗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 35例宫颈癌患者均进行一次术前介入化疗后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用于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安全有效,可在短期内有效控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并可能降低临床分期,有利于肿瘤根治切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实施经供血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16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术前血管瘤直径为(7.67±2.68)cm,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瘤直径为(5.78±1.82)cm,术后6个月复查血管瘤直径为(4.60±0.73)cm,未出现严重的栓塞综合征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肯定、创伤小、复发率低及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4.
<正>脑膜瘤多为良性,为颅内常见高血运肿瘤,占所有原发颅内肿瘤的30%[1]。手术全切后临床效果好。但因巨大脑膜瘤或位于颅底(如中颅窝、后颅窝及蝶骨嵴内的脑膜瘤1/3)脑膜瘤血供丰富,术中出血多,易伤及周围重要神经血管,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利用血管内技术超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血管,不但可以减少术中出血,亦可使肿瘤丧失血功而软化、坏死,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同时,术前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能正确评估肿瘤供血动  相似文献   

15.
王继军  秋楠  杨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88-1189
目的 回顾总结了脑膜瘤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及其效果。方法 52例幕上脑膜瘤术前行超选择颈外供血动脉明胶海绵微粒栓塞,栓塞后3~5d开颅脑膜瘤切除。结果 肿瘤单纯颈外供血25例,颈内、颈外均参与供血27例(其中颈内为主8例)。肿瘤全切除48例,大部分切除4例,无栓塞相关并发症。结论 单纯颈外供血或主要颈外供血者.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行螺旋CT(S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结合术中血管造影,了解肿瘤存活区血供变化。方法对肝癌诊断明确,瘤体大小5~10cm,碘油沉积良好,在6个月内行3次TACE术,并在每次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增强双期扫描的27例患者进行肿瘤区血供分析。结果根据SCT表现将肿瘤存活区血供分为3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少血供型。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肿瘤存活区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肝动脉、门静脉双重供血及少血供较少,但随着TACE次数的增加,肿瘤存活区血供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即门静脉参与肿瘤区血供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7.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顾萍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90-1390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目前介入治疗肝癌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正常肝脏组织具有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双重血供,其中门静脉供血占70%~75%,肝动脉供血仅占25%~30%,而肝肿瘤病灶的血供90%来自肝动脉,只有10%来自门静脉。因此,对肝癌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肿瘤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周围静脉给药,而肝的代谢作用使周围血管药物浓度不高,且栓塞阻断了肿瘤的营养供给血管而对正常肝组织供血影响不大。所以癌结节大部分坏死,而肝脏功能不受损或受损不严重。它的适应证是:各期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减轻肝癌引起的疼痛和控制肿瘤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评价骶骨肿瘤术前经导管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将36例骶骨肿瘤术前行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直接行手术切除的骶骨肿瘤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例患者栓塞后造影均显示肿瘤血管、肿瘤染色明显减少,较栓塞前减少90%以上。全部病例均在栓塞后24h内手术,术中失血量为(1062±221.67)ml,手术时间为(158.26±47.83)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栓塞后肿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液化和囊性变,部分肿瘤边缘有假包膜形成。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骶骨肿瘤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肿瘤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廖小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59-260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后血供的变化,以及其在临床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行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术后3月、6月进行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子宫肌瘤血供的变化情况。结果行血管造影后可见子宫肌瘤为富含血管的良性肿瘤,血供丰富,由双侧的子宫动脉供血。行选择性的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子宫肌瘤血供被阻断,瘤体缩小。栓塞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月经量、月经期的恢复正常率为98%,贫血症状改善,子宫体积和瘤体明显缩小。结论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膈下动脉灌注化学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怀疑有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病例进行膈下动脉造影,确诊者给与超选择性化学栓塞治疗.结果 29例32例次证实膈下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这些病灶都位于肝脏上部或靠近肝脏边缘.造影表现为膈下动脉及分支增粗、肿瘤染色、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等.化学栓塞成功率100%,肝肿瘤被碘油完全充填占93.7%,其余则大部分充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尽早发现膈下动脉参与供血是提高肝癌介入疗效的关键,超选择性膈下动脉化学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