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脑池造影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漏口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及总结16例通过脑池造影,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准确显示漏口通道的部位及大小.结果 通过CT脑池造影检查,14例术前发现漏口,1例定位错误,1例不能准确定位.结论 CT脑池造影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前瘘口定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创伤性气脑的发病及治疗。方法 在临床中,对于有嗅觉减退或消失,头颅CT证实额骨骨折线已波及额窦这就告诉我们患者有发生脑脊液鼻漏,续而出现气脑之可能。结果 即使在伤后未立即发生脑脊液鼻漏,也要警惕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生,不应过早认为已痊愈出院,以致造成迟发性创伤性气脑的发生。结论 今后对于急性颅脑损伤而有颅骨骨折线通过额窦者治疗后经过一段时间出现鼻腔内有水样漏出一定要对漏出液进行化验,若证实为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均应进行头颅CT检查,以确定患者有无迟发性气脑,以利于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3.
高俊  杜宏利  荣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86+89-86,89
目的:探讨运用脑脊液细胞学和囊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测定,与头颅CT、MRI检查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浆细胞并计数其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脑脊液囊虫抗体,患者全部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92例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50例(54.3%),脑脊液和血清囊虫抗体均为阳性者76例(82.6%)。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囊虫病者58例,经MRI诊断者34例。结论:脑囊虫病者脑脊液中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主浆细胞均明显增多,虽然血液和脑脊液中囊虫抗体有假阳性,但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好,仍是脑囊虫病很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对脑囊虫病常规应选头颅CT,当头颅CT不能确诊或需动态观察囊虫演变指导治疗时应选用头颅MRI。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是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大多数脑脊液漏在外伤后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伴随眶周血肿的患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因此认为脑外伤后合并眶周血肿的患者发生隐性硬脑膜、蛛网膜撕裂伤和延迟性脑脊液漏的几率增加。CT证实存在前颅底的骨折且临床存在脑脊液漏,就不需要再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5.
蔡学礼  高明  余琳玲 《江西医药》2005,40(6):343-344,320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40例SI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H好发年龄30-49岁,体位性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70mmH2O,CT及MRI显示脑室狭窄闭塞、脑组织结构移位,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结论体位性头痛及头颅MRI增强扫描时硬脑膜强化为SIH的特征性改变.影像学改变对SI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寒春  王之敏 《安徽医药》2016,20(11):2081-2083
目的 探讨源于前颅底骨折的外伤性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1例资料完整的前颅底骨折后外伤性迟发性脑脊液鼻漏病例,同时行术前高分辨率螺旋CT(HRCT)颅底骨质薄层扫描三维重建及MR脑池造影(MRC)定位漏口,采用三明治法的筋膜-骨片(肌肉)-筋膜法技术修补漏口。 结果 11例患者漏口定位准确,筋膜-骨片(肌肉)-筋膜法技术修补漏口效果确切。 结论 术前高分辨率螺旋CT(HRCT)联合MR脑池造影(MRC)可以准确定位漏口,去除经颅底骨质缺损处疝出的脑组织,结合带蒂帽状腱膜下骨膜瓣修补重建是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SIH)临床治疗前后的MRI变化。方法比较19例SIH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的MRI表现。结果 19例患者治疗前MRI表现为硬脑膜弥漫增强,脑下沉,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沟、脑裂变窄,垂体增大等,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SIH的临床及MRI表现是可逆的,MRI在其确诊及复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4例创伤性脑脊液鼻漏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修补治疗。用CT、MRI、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瘘口定位。结果 本组14例随访3个月~3年。除8例嗅觉丧失或减退外,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适用于脑脊液鼻满的修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对12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采用额下硬膜外、硬膜下联合人路修补治疗,用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漏口定位,采用自体帽状腱膜、颞肌、骨膜及医用胶为修补材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NO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中NO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病脑(18例)、结脑(9例)、化脑(10例),对照组(11例)脑脊液中NO浓度。结果:病脑、化脑,结脑脑脊液中NO浓度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化脑脑脊液中NO浓度较病脑,结脑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NO参与了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  相似文献   

11.
臧丽格  孙虹  蒋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12-2114
目的:加深对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复发因素、影像学特点及诊断的认识,提高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成功率。方法:经3次鼻内镜修补成功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并蝶窦脑膜脑膨出罕见病例1例附文献复习。结果:该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并蝶窦脑膜脑膨出患者经3次鼻内镜手术后修补成功,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全面认识自发性脑脊液鼻漏在提高修补成功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鼻窦内窥镜下手术修补的效果。结果 3例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经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影像学检查而得到确诊,经手术治疗而全部愈合。结论鼻腔溢出物糖定性定量检测、鼻内镜检查和CT、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主要方法,鼻内镜下寻找漏口及修补术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及成功率高等优点,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SIH住院病例,观察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指标及头颅影像学特点。结果所有病例均有特征性的直立性头痛,多数患者以额颞部头痛为主,伴随有恶心、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可出现脑神经受累及脑膜刺激征,腰穿结果颅内压均低于70 mm H2O(1 cm H2O=0.098 kPa),脑脊液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数和蛋白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加强扫描均有广泛脑膜强化。结论了解SIH临床、脑脊液及影像学特点至关重要,头颅MRI加强扫描是SIH检出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贺鹏  李冉  罗文凯  尚伟  刘安龙 《天津医药》2021,49(6):625-628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27 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将其分为大型肿瘤组43例,中型肿瘤组46例,小型肿瘤组38例,比较3组听神经 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差异。分析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2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耳鸣54例(42.52%)、脑脊液漏49例(38.58%)。大型肿瘤组耳鸣的发生率高于小型肿瘤 组(P<0.017),大型肿瘤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中、小型肿瘤组(P<0.017)。与无耳鸣组比较,耳鸣组病程长,术 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与无脑脊液漏组比较,脑脊液漏组年龄大, 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肿瘤较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 发生耳鸣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尽早发现听神经瘤,避免肿瘤体积增大和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用于后颅窝硬脑膜修补能否减少术后脑脊液漏。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后颅窝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脊液漏发生率传统术式组26.9%,人工硬脑膜组10.6%,自体筋膜组8.5%。早期传统术式组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工硬脑膜组及自体筋膜组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硬脑膜严密缝合及重建是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正确对策,人工硬脑膜及自体筋膜修补硬脑膜后脑脊液切口漏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工硬脑膜是可靠的硬脑膜修补替代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脑、结脑、化脑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18例病脑,9例结脑,10例化脑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肿瘤坏因子(TNF)的含量。结果:病脑、结脑、化脑脑脊液及血清中TNF的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化脑,脑脊液及血清中TNF的浓度病脑和结脑显著升高,(P〈0.01)。结论:脑脊液及血清中TNF的含量测定可以作为病脑,结脑,化脑的鉴别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代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SIH)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统一使用氨茶碱、参芪扶正液、补液等治疗。结果13例患者急性起病9例,缓慢性发病4例。多数(11例)有持续、紧张工作史。其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痛。神经体征少见,部分有颈项抵抗。影像学和脑脊液(CSF)可有轻度异常。使用推荐方法治疗,疗效肯定、迅速。结论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特点为体位直立性头痛,神经系统体征少见;与持续快节奏、高压力工作有关,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颅内感染患者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55例颅内感染患者:病毒性脑炎(病脑)20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和对照组20例的血清及脑脊液中NSE含量。结果无论在脑脊液还是在血清中观察组的NSE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SE含量依次为病脑〉结脑〉化脑(P〈0.05);血清和脑脊液中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NSE含量与脑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测定血清中NSE含量可以做为判断脑损害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于减少术后因素所致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月,共有87例患者接受后路腰椎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其于围手术期接受心理干预、体位干预、呼吸道及消化道的预防性干预等护理措施(记为干预组);同时收集2012年1~5月行PLIF术的72例患者资料,其于围手术期均未接受护理干预措施(记为非干预组)。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例数及所占比例、术后因素所致脑脊液漏的例数及所占比例。结果:干预组共出现8例脑脊液漏,其中因术后因素所致2例,术后因素所占比例为25%,术后脑脊液漏例数占未发生术中脑脊液漏例数的比例为2.5%。非干预组发生7例脑脊液漏,其中因术后因素引起4例,术后因素所占比例为57.1%,术后脑脊液漏例数占未发生术中脑脊液漏例数的比例为5.8%。结论: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因素所致脑脊液漏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耳脑医用粘合剂是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及少量添加剂配伍而成的复合性医用粘合剂。应用此粘合剂粘合修补脑脊液漏27例,其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5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脑脊液漏6例,开颅手术后手术切口脑脊液漏11例,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脑脊液漏5例。成功25例,成功率93%。应用此粘合剂修补脑脊液漏具有简便、迅速、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