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峰  郑孝荣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9-2700
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进行的一项精神病物理治疗技术…。笔者将依托咪酯用于MECT治疗精神障碍患者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电抽搐治疗是一种经典、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病方法之一,而传统意义上的电休克治疗因为术中的肌强直和肌颤引起的术后肌痛给患者造成程度不同的恐惧感,为此在传统电休克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了麻醉剂和肌松剂,最大限度降低了电休克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使其易于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避免了传统电休克带来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病患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恐惧感,增加了治疗的依从性,为临床治疗各种精神障碍提供了新方法,为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类精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将临床观察的结果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无抽搐电休克是一种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作用[1,2]。为了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效果评价,特选取56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  相似文献   

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病物理治疗技术。国内近5年来发展和普及的速度较快。目前仅有少数几个省份未开展此项目。现对我院进行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梁锋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104-10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急性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氯丙嗪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中,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急性期疗效确切、起效迅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让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抽搐发作以治疗精神疾患的方法,其治疗机理尚未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传统电休克治疗的改良,其不良反应较ECT明显减少,且程度轻、安全性高。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MECT可导致患者的短期记忆障碍,虽然程度较轻,并且可逆,但在进行MECT及其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因记忆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学习等。为探索改善MECT所致的短期记忆障碍,我们对MECT患者同时以长春西汀(润坦)静脉滴注治疗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接受的改良电休克治疗的59例重性精神病患者及采用普通治疗方案的5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治疗效果的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1.53%,对照组为53.56%,治疗效果最好的为抑郁症实验组达到100%,躁狂症位于第二达到(92.3%),最后为精神分裂症(82.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电休克治疗重性精神病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治疗手段值得在精神科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重度抑郁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08月到2017年05月期间行电休克治疗的80例重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接受电休克治疗的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电休克治疗前后的焦虑程度。结果:电休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休克治疗后,实验组的焦虑评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重度抑郁患者在电休克治疗后存在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I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休克治疗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痉挛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1,2]。1 MECT治疗的适应证①严重压抑、自伤、拒食患者;②极度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的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情况。方法对9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时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0例病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服用药物一般维持在治疗量的中间值,在药物的选择上以利培酮最多。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影响药物的选择、合并用药,但用量较治疗量小。  相似文献   

11.
李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341-34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到武汉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就诊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100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顺利,治疗前后进行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抑郁症有效率为92.3%,情感性障碍有效率为91.2%,精神分裂症有效率为89.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护理工作对治疗安全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 81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选择积极合理的临床护理策略。结果 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实施临床护理方案后,81例精神病患者中80例顺利完成MECT治疗,病情好转,有效率为98.8%。其中1例精神患者MECT治疗未完成(患者对药物不适,家属自动放弃治疗),患者病情无好转,1例无效,无效率为1.2%。结论 MECT是在利用电治疗前,先给患者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之后选择一定量的电流直接刺激患者的大脑,引起意识丧失,目的是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案。治疗时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方案,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临床护理。方法对56例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前、后期护理,367人次MECT治疗均顺利进行,患者配合度达96%。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好,做好心理护理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金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71-872
电休克治疗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治疗,且电刺激引起的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极易导致缺氧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对治疗有恐惧感.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技术的开展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同时也对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1].2006年11月至2010年6月,本院采用在异丙酚配伍琥珀胆碱静脉全麻下行MECT治疗精神病患者180例(共计1 500例次),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头痛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对照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提供临床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治疗后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两组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均发生不同程度头痛情况,护理前两组VAS量表评分对比P>0.05,经相应护理后研究组VAS量表评分较之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头痛程度,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和麻醉作用。方法200例拟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异丙酚或硫喷妥钠静脉麻醉。全麻诱导后,给予琥珀胆碱,肌松后行电休克治疗。记录基础、给药后2分钟、电治疗2~3秒、电治疗结束、意识恢复时的SBP、DBP、MAP、HR、SpO2、动态心电图。结果与硫喷妥钠组相比,异丙酚麻醉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更小,麻醉效能更安全。结论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效果优于硫喷妥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的态度.方法 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住院的符合CCMD-3中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合并应用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24例为研究组,未合并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的24例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并作比较.结果 治疗一周对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HAMA减分率为72.79%较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均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 多参数监护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广泛性焦虑治疗显效快速、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门诊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性大,适应范围广,并发症少。原理是在全身麻醉及肌肉松驰的基础上.予患者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病性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陆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246-24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精神障碍患者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8例精神障碍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痊愈者44例,显效者32例,有效者19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6.94%。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而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在传统电休克疗法基础上改良而成,目前认为是治疗难治性神经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有关MECT应用于神经症的报道较少.我们于2004年3月~2005年8月采用MECT治疗焦虑性神经症5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