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小儿咽喉部手术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和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50例需要咽喉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来两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麻醉。结果两组HR、MAP、SpO2无明显差异,瑞芬太尼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不及舒芬太尼。结论舒芬太尼在儿童咽喉手术中和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在儿童咽喉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周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4,(24):161-162
目的:研究异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和芬太尼在小儿麻醉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68例3~8岁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不拘性别。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34例用于小儿全麻的对比。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高于A组。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能协同作用互为补充,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翟孟林  张娟 《医药世界》2009,11(7):357-358
氯胺酮是经典的小儿麻醉用药,以其强力的深部镇痛及镇静作用和灵活多样的给药方式而广泛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但它也以刺激腺体分泌和拟交感作用及致幻等不良反应而著称。丙泊酚是20世纪末以来静脉麻醉药领域的新宠。因其强效镇静、代谢快、苏醒快等突出优点而备受推崇。但它也有循环抑制,无镇痛作用等不足而使用受限。小儿手术的麻醉有其独到之处。大多的普通小儿手术一般历时较短,无须气管插管全麻,但要求镇痛完善、患儿安静。本文将氯胺酮和丙泊酚复合泵注用于50例小儿手术麻醉,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侯望平 《河北医药》2013,35(7):999-1001
目的观察分析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行下腹部手术的患儿93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1例。A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进行术后自控麻醉镇痛;B组给予常规剂量氯胺酮进行术后自控麻醉镇痛;C组给予芬太尼进行术后自控麻醉镇痛,观察对比3组患儿术后2、6、12、24、36、48h的麻醉镇静评分、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3组患儿术后2、6、12、24、36、48h的麻醉镇静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理想,小剂量使用即可达到满意镇静和镇痛效果,使用期间基本能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较少,不会产生呼吸抑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手术的方法。方法:设立A、B两组,A组单独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及对呼吸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B两组麻醉苏醒时间(38.47±5.46)min和(16.62±6.38)min,P<0.01。麻醉效果:HR、RR、镇静均P<0.05;术中不自主肢动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术中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呼吸抑制轻。结论:B组麻醉方法对下腹和会阴部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采用长效局麻药更有利于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和本研究利用腰麻本身镇痛不全,常需给予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骶管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耐受能力(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四肢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组(Ⅰ组)和罗哌卡因组(Ⅱ组)。两组术后行骶管镇痛,术后2、4、8、16、24h评价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Ⅰ组均优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骶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氯胺酮分别复合丙泊酚和咪迟唑仑在小儿麻醉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28岁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不拘性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B组),每组备20例(n=20),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且A组比B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圾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骶管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耐受能力(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四肢行择期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组(Ⅰ组)和罗哌卡因组(Ⅱ组)。两组术后行骶管镇痛,术后2、4、8、16、24h评价镇痛和镇静效果。结果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Ⅰ组均优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苏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术后骶管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白洁  陈煜 《上海医药》2000,21(1):23-24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4例小儿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静脉麻醉及术中监测,结果:氯胺酮静脉麻醉对手术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静、镇痛效果佳。结论:氯胺酮静麻醉是小儿经皮球囊瞌脉瓣成莆术的理想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镇痛和镇静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哌替啶与氟哌啶醇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镇痛和镇静;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研究组患者实施麻醉镇痛和镇静。结果研究组患者用药前后AAI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彻底苏醒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麻醉镇痛和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麻醉镇痛和镇静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罗宝林  孙琳  刘延青 《河北医药》2009,31(12):1495-1495
小儿麻醉多年来一直寻求一种诱导快、术中镇静镇痛完全、易控制、术后清醒快、不躁动的麻醉方法,使小儿手术安全性提高。笔者采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一氯胺酮合剂,分次辅助异丙酚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外科手术901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正>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镇静和镇痛中,其中可乐定的镇静和镇痛效果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1]。近年来,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麻醉手术中,其镇静和镇痛效果比可乐定更好[2]。本研究旨在研究Dex的镇静效应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丙泊  相似文献   

13.
丁娴  陈肖 《江苏医药》2012,38(24):3023-3024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各个领域的麻醉,它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特别适合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氯胺酮麻醉后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等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常见[1],具有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是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药,具有良好镇静作用.我们应用帕瑞昔布钠预防小儿氯胺酮全麻苏醒期躁动,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文辉  李坤  阮凯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61-3562
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优点.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和骶管阻滞本身镇痛不全,常需给予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我院采用小剂量丙泊酚、氯胺酮微泵输注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儿科手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氯胺酮(ketalar)是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分离麻醉"、不抑制心血管和呼吸系统[1,2],可用于麻醉前给药、镇静、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很多小儿手术时间短,不需肌肉松弛,全身麻醉时往往不需要气管插管,因此氯胺酮广泛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但其缺点,苏醒时间长[3,4]、分泌物增多、心率增快、恶心呕吐及术后躁动、谵妄等给麻醉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氯胺酮与其他镇静麻醉药复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静脉镇静复合小儿骶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曾在我院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儿148例,将这些患儿在随机原则下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且将这两组患儿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来进行表示。对照组中患儿在手术过程中对其单纯应用小儿骶麻,观察组静脉镇静联合小儿骶麻。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镇痛效果、肌松满意度以及患儿配合度,对这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观察比较这两组患儿在治疗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手术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儿镇痛优良率,观察组织患儿的优良率为94.6%,对照组中患儿的麻醉优良率为78.4%;观察两组之间的肌松满意度,观察组中患儿的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中的满意度为81.1%;观察组中患儿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两组患儿在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均无较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静脉镇静复合小儿骶麻可得到较理想效果,能够使镇静优良率得到有效提高,提高麻醉效果,使肌松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并且能够使患儿手术配合度提高,有利于手术进行,患儿各项生命体征较平稳,有较高安全性,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在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气管拔管前5 min给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比较两组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术后2 h的疼痛程度、术后4 h的疼痛程度、术后8 h的疼痛程度、术后12 h的疼痛程度;术后2 h的镇静评分、术后4 h的镇静评分、术后8 h的镇静评分、术后12 h的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术后2 h的疼痛程度、术后4 h的疼痛程度、术后8 h的疼痛程度、术后12 h的疼痛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2 h的镇静评分、术后4 h的镇静评分、术后8 h的镇静评分、术后12 h的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复合喷他佐辛(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药)外科全身麻醉术后镇痛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和发挥镇静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减少自控镇痛泵按压的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丙泊酚是一种速效短效、镇静确实、苏醒迅速且完全的静脉麻醉药,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本文将两者联合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麻醉效果,评价其实用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单士强  王本清  张彬 《河北医药》2011,33(4):581-582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镇静,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静脉全麻药,尤其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临床一般推荐1~2mg/kg静脉注射,作用时间为10~15min,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剂量的氯胺酮维持时间短且麻醉效果欠佳。因此,本文对我院小儿短小手术采用地西泮复合不同剂量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其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辅助25G腰穿针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方法。方法本文将20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独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辅助骶管麻醉。结果A、B两组麻醉苏醒时间(38.47±5.46)min和(16.62±6.38)min,P〈0.01。麻醉效果:HR、RR、镇静均P〈0.05;术中不自主肢动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1)。术中B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呼吸抑制轻。结论B组麻醉方法对下腹和会阴部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采用长效局麻药更有利于术后较长时间的镇痛,但由于小儿不合作和本研究利用蛛网膜阻滞麻醉本身镇痛不全,常需给予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