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洞悉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并能自动调节其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相似文献   

3.
生命元素与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生命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80余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国内外学者认识到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微量元素在一些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缺乏是导致很多种疾病的缘由,通过临床检查和检验指标的测定判断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及时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会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延缓机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4.
六气探源     
目的:为了加速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统一,融合为统一的外感学派。方法: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探讨的方法,研究六气之源。结果:六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空气和水,六气形成的条件是阳光和地球,空气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空气稳态,空气和水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温度变化,打破空气稳态,六气在空气稳态的建立与打破中产生。结论:温、水之变是六气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伤寒与温病共同的病因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国古代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生命、疾病影响的一门学说。在中国古代应用这一理论,对疫病的流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这一学说对当今的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疾病的控制与治疗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分析古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环境气候对疾病防治影响的相关技术资料,探讨其研究方向与应用的科学价值。五运六气学说在传统中医和环境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环境与人类健康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五运六气理论中一年初之气,开始于农历正月初一平旦,不是开始于大寒节。  相似文献   

7.
读您刊1981年12期有的文章说:“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而言”。显然,将六淫与六气相混淆。笔者认为,两者必须予以辨别。众所周知: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六气的变化已形成了与  相似文献   

8.
“六气”是寒、暑、风、湿、燥、火的简称 ,三阴三阳六经为《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二者相互贯串 ,关系密切。现就其内在联系作一探析。吴锡潢说 :“伤寒一书 ,乃治六气之书。四时推移 ,寒暑变更 ,六气由此产生。”六气是寒暑燥湿风火的简称 ,在正常情况下 ,称为六气 ,不会使人致病。在异常情况下 ,称为六淫 ,多易使人感伤。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 :“非其时则邪 ,当其位则正。”这就说明了了六气的正常和异常情况不同 ,致病和不致病的因素有异。欲知研求《伤寒论》如何治理六气 ,首先应该了解《素问》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关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六气阴阳辨     
六气阴阳辨清·王士雄撰所谓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也。分其阴阳,则《素问》云:寒暑六气,暑统风、火,阳也;寒统燥、湿,阴也。言其变化,则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阴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或云阳邪为热、...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均应适当吃些苦味食品,夏令尤为适宜。夏天心火易亢,苦味能泄暑热、燥暑湿,适当吃些苦味食品能恢复脾胃纳运功能。增进食欲。 苦瓜:苦瓜性寒味苦,有降邪热、解疲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之功。鲜苦瓜泡茶饮,对中暑发热有良效。现代医学发现苦瓜内有一种活性蛋白质,能有效地促进体内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它含有类似  相似文献   

11.
略论王士雄与六气属性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士雄,字孟英,号潜斋,籍贯浙江海宁,后迁杭州,清代嘉靖光绪间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是产生外感病的主要原因。王氏为温热学派著名医家,因此十分重视对六气的研究。《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寒暑湿燥风火,天之阴阳也。”提出了六气当分阴阳。王氏认为,从六气的本质而言,是暑统风火,而均属阳;寒统燥湿而均属阴;但就其变化而言,则“阳中惟风无定体,有寒风,有热风,阴中则燥湿二气,有寒有热,至暑乃天之热气,流金烁石,纯阳无阴。”明确了六气的基本阴阳属性,及风、燥、  相似文献   

12.
《养生大世界》2005,(8B):F002-F002
  相似文献   

13.
正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鲜活的新生命呱呱坠地。第一声啼哭就是第一口呼吸,哭声发自肺腑,气随呼吸进出胸腹,这口气激荡五脏,鼓动血脉,激荡心肺则呼吸心跳;激荡脾胃则消化吸收;激荡肝胆则舒畅条达;激荡肾脏则生长发育。从此天地间走来一个小小的我,开始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之旅,生命之河欢腾奔流,生命之气激荡流转。生命自具完备的生机动力,养生应该是不妨碍、不自扰、顺生命之势、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4.
运气学说不只是在七篇大论,也不仅仅是疾病预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到处都是五运六气,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原理。三阴三阳六气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和特色体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描述的三阴三阳,表述了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笔者据此绘制的“三阴三阳开阖枢时空方位图”和“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可以作为理解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图式。五行即五运。把一年分作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大类自然气息,是为一年中的五个主运。五行是五运的符号,五运是五行的灵魂。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首先是古代的自然科学模型,在中医学中是具体的医学理论。撇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就成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天人相应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有了五运六气,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相应思想。  相似文献   

15.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和笛卡尔二元论生命观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1)二者均认为形和神是不同的存在体;(2)二者均认为形神的紧密连接能够促进和维持人体心身健康状态;(3)笛卡尔认为形神通过一种叫动物精气的物质连接,和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中气是连接形神的媒介类似。二者不同之处体现:(1)前者有五脏神的理论,而后者更加偏重脑与神经的研究;(2)前者明确指出了情绪对气机影响的运动变化,后者未明确指出情绪对人体的存在物质的具体影响。通过比较及思考二者的异同,发现两种理论可以相互映照,共同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五运六气与福建异常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种学说. 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六气指风、热、湿、火、燥、寒六种气象的流转。其演绎方法:一以天干(甲、乙、丙、丁,……)结合五行为主:一以三阴三阳六气(厥阴风气、少阴热气、太阴湿气、少阳相火、阳明燥气、太阳寒气),结合地  相似文献   

17.
1.春季人体的生理变化春天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阳气开始生发之时,“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1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中医学认为,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的影响是显著的,如在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天寒时则气血凝滞沉涩。而春天之气候介于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之间,气候温和,故气血活动亦介于二季之间的状态,即春天的气血活动逐渐增加。这种情况可从脉象上反映出来,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意思是说春天人体的脉搏浮而滑利…  相似文献   

18.
19.
“上火”临床表现为心烦易怒、眼睛红肿、痤疮、口舌干燥、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等.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1]将火分为“内火”、“外火”,认为内火“七情色欲,劳役耗神……可养而不可害”;外火“风、寒、暑、湿、燥、火及伤热饮食……可驱不可留”.本文就“外火”与四季六气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六气胜复"有司天在泉之气淫胜、邪气反胜、相胜相复的不同,会对人体脏腑造成不同的影响而导致不同的病症,从五运六气中"六气胜复"的治疗用药出发,分析其有紧密围绕五味,五行相克关系及寒热温凉用药的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