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期痴呆的生存时间和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94年4月~2002年4月间住院死亡的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病例共87例.了解其发病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和死亡原因.结果:AD组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显著高于VD组.两组生存时间差异无显著性.但AD组中男性生存时间显著短于女性.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死亡原因主要均为感染和全身衰竭.结论:我国住院的AD患者发病年龄和死亡年龄均晚于VD患者.女性AD患者生存时间长于男性患者.感染和全身衰竭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诊治的痴呆性老年患者8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VD)患者40例为VD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40例为AD组,均行AD行为评分表(Behave-AD)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结果 AD组患者偏执和妄想发生率、行为紊乱发生率、攻击行为发生率、焦虑和恐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VD组,AD组患者偏执和妄想评分、行为紊乱评分、攻击行为评分、焦虑和恐惧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幻觉发生率高于VD组,AD组患者日间节律紊乱发生率、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VD组,AD组患者幻觉评分高于VD组,AD组患者日间节律紊乱评分、情感障碍评分均低于V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偏执和妄想、行为紊乱、攻击行为、焦虑和恐惧等病症较为严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AD患者存在较明显的额-枕叶萎缩有关。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血管性痴呆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病(AD)与脑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征。方法:按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D患者和89例VD患者,使用问卷调查,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ASIC-2.0)评定。结果: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BPSD等方面与VD有显著差异。结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有各种差异。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痴呆时临床症状。方法:认知功能测试量表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精神行为症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对住院AD157例及VD150例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症状。AD组患者认知功能较差,VD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较差。结论:不同严重程度的AD和VD患者临床症状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阿尔茨海默氏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9例AD和38例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特点、伴随的躯体疾病、头颅CT检查以及脑电图检查进行比较。结果AD组与VD组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以及行为脱抑制方面有显著差异;AD组伴随的躯体疾病无明显特异性,VD组多伴发高血压、冠心病;AD组头颅CT多表现为脑萎缩,VD组多表现为脑梗塞;脑电图检查AD组无明显特异性,VD组界限脑电图居多。结论AD与VD患者的BPSD及所伴随的躯体疾病可有不同特点,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老年期痴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AD、22例VD老年患者和对照组28例进行TCD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D组TCD异常率为89、7%,VD组为95、5%,两组相仿,均表现为全脑平均血流速度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常规TCD指标无法鉴别AD、VD,但对揭示痴呆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分析53例AD患者(AD组)及49例VD患者(VD组)近1个月精神行为症状及发生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世界卫生组织-加利福尼亚大学听觉词语学习测验(WHO-UCLA AVLT)和画钟测验(CDT)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AD组攻击行为、行为紊乱发生率明显高于VD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VD组(P均0.05);AD组MMSE中记忆、言语能力评分显著低于VD组,注意力评分显著高于VD组(P均0.05);AD组WHO-UCLA AVLT中延时记忆、长时记忆评分显著低于VD组(P均0.05);两组间CD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较VD患者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及行为紊乱,认知功能损害以记忆、言语能力下降更重;VD患者较多出现抑郁症状,注意力损害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特点及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AD和72例VD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结果 VD患者焦虑(P=0.0024)和抑郁(P=0.005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患者,AD患者则以无目的闲逛(P=0.0018)明显多见;而情感失控和情绪不稳的发生率在两组痴呆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AD和VD患者的精神行为改变各有其不同特点,这对二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两种老年期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D患者55例(AD组)、VD患者58例(VD组)和正常体检者30名(正常对照组)。VD组和AD组均按病情严重程度再分组:按痴呆严重程度根据总体衰退量表评分,得分3、4分者为轻度组,5分为中度组,6、7分为重度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受试对象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和VD组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P〈0.05),AD组与VD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0 9);AD重度组与AD轻度组比较(P〈0.05),VD重度组与VD轻度组比较(P〈0.05)。结论:测定血浆Hcy水平对诊断AD和VD有帮助;AD和VD的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Hcy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老年期痴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期痴呆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将10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分为两组,阿尔茨海默病(AD)组和血管性痴呆(VD)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AD组有焦虑20例,伴抑郁17例;VD组有焦虑17例,伴抑郁15例。共病28例,AD组与VD组各14例。AD组与VD组在HAMD因子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期痴呆患者抑郁和焦虑共病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阳性检出率及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痴呆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AD和VD诊断标准,其中AD患者102例,VD患者100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神经精神问卷(NPI)进行测评。结果 AD和VD患者BPSD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16%和8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05)。AD组幻觉、激越、淡漠、易激惹、异常运动行为、睡眠夜间行为的阳性检出率高于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VD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和VD患者BPSD存在差异,对BPSD测评可能有助于AD和VD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胜  张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7(3):136-139,144
探讨ApoE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25例AD,30例VD及40例对照组人群的ApoE基因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D和VD患者ε3频率降低(P<0.05),ε4频率升高(P<0.05),两组患者间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E多态性与AD和VD的发病机制相关,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3.
男性痴呆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男性患者血清性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变化。方法:老年男性共114人,其中AD 3 2例;VD 3 0例;无痴呆正常老年人5 2名。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中黄体生成素(LH )、促卵泡成熟素(FSH)、雌二醇(E2 )、催乳素(PRL)、睾酮(T)的含量,并计算E2 /T的比值。结果:AD组及VD组患者血清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 <0 .0 5 ,P <0 .0 1)。VD组患者血清E2 /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也较AD组明显升高(P <0 .0 1,P <0 .0 5 )。AD、VD组患者血清E2 、LH、FSH、PR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老年男性AD及VD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采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死亡病例病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  奚巍 《精神医学杂志》2002,15(4):228-229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痴呆患者起病年龄,死亡年龄及病程。方法 对住院87例痴呆患者起病年龄,死亡年龄,病程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阿尔采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组间及组内进行对照。结果 AD的起病年龄高于VD(P<0.01),AD的平均死亡年龄大于VD(P值<0.01),AD组的平均病程为(4.0±2.7)年,VD组的平均病程为(4.6±3.8)年,AD与VD的病程无明显差异(P>0.05),AD平均病程女性大于男性(P<0.05),男性平均(3.3±2.1)年,女性(5.3±3.1)年。结论 女性AD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男性,AD病人与VD病人存在不同的死亡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照料困难,已成为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重社会、经济问题。迄今,AD的诊断尚无可靠的客观诊断指标。近年来,国内外对AD患者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甚多,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升高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标志物与痴呆严重程度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目标:比较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总tau蛋白(total tau,T-tau)和第231位苏氨酸磷酸化tau蛋白(P-tau231)的基线浓度,随访6个月,观察它们在AD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基线期中度AD患者11例(10≤MMSE≤20),重度AD患者10例(MMSE≤9)以及年龄匹配的重度VD患者7例,其中7例AD与6例VD完成了6个月的随访。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脑脊液T-tau,P-tau231的浓度。结果:基线期AD组与VD组患者CSF T-tau的浓度分别为470.08(263.58)pg/m L、208.76(42.24)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9,p0.001);CSF P-tau231的浓度分别为90.94(49.86)pg/m L、42.96(13.10)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7,p0.001)。重度AD与重度VD相比,CSF T-tau(Z=-2.830,p=0.005)、CSF P-tau231(Z=-2.392,p=0.017)的浓度仍有统计学差异,重度AD患者CSF T-tau、CSF P-tau231的浓度比重度VD患者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Z=-2.605,p=0.009)的浓度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D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与VD相比显著升高。中度AD患者CSF P-tau231显著高于重度AD患者。6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脑脊液T-tau、P-tau231浓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颞叶内侧萎缩(MTA)标准化视觉量表在血管性痴呆(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VD患者(VD组)、28例Alzheimer病(AD)患者(AD组)和25例非痴呆患者(非痴呆组)进行头部冠状位三维梯度回波序列核磁共振(MRI)检查,采用MTA标准化视觉量表对入组者MTA程度进行视觉直观评价(0~4分)和比较.结果 双侧MTA评分AD组为(5.89±1.74)分,VD组为(2.32±1.67)分,非痴呆组为(0.54±0.98)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A发生率在AD组、VD组分别为100%及84%.结论 MTA标准化视觉量表时以简单、快捷且相对准确地评价VD患者的MTA.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不同类型老年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64例,依据痴呆类型分为老年性痴呆(AD组)26例,血管性痴呆(VD组)20例,混合性痴呆组1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前列地尔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分析治疗前后3组神经状态与生活能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为期12个月的随访,无脱落。治疗前后AD组MMSE与ADL分值均出现较大变化(P0.05),混合性痴呆组MMSE与ADL分值则出现显著改变(P0.01),VD组MMSE分值出现较大变化(P0.05),但ADL分值变化不大(P0.05);治疗过程中,4例(6.25%)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继续治疗后均消失。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能够显著改善AD、混合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状态与生活能力,对VD患者的神经状态有一定改善,但对其生活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痴呆 (AD)和脑血管性痴呆 (VD)的诱发电位特点。方法 :收集 2 5例AD组、2 4例VD组及 2 2名正常老年人 (NC) ,完成听觉诱发电位 (AEP)和视觉诱发电位 (VEP)检查。结果 :AD组和VD组及NC组在潜伏期AEP/N1、P2 ,VEP/P1,波幅AEP/P2、P3,VEP/P2、P3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与NC组相比 ,AD组潜伏期AEP/N1、P2 ,VEP/P1延迟 ,波幅AEP/P2、P3,VEP/P2、P3降低。与NC组相比 ,VD组在潜伏期VEP/P1延迟 ,波幅P2、P3降低。AD组与VD组相比 ,在潜伏期AEP/N1、N2上有显著差异 ,AD组延迟于VD组。AD组VEP的P1潜伏期 ,VD组AEP的P3波幅及VEP的N1潜伏期改变上与其MMSE评分有关联。结论 :AD组与VD组的诱发电位变化有类似的异常 ,但AD组病损范围广 ,经不同感觉系统诱发的脑诱发电位均有异常。两组痴呆中的三个指标与MMSE关联的特点 ,值得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否存在关联。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58例无亲缘关系的中国昆明地区AD患者、10例VD患者及96例健康老年人,进行ApoE基因变异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组、VD组ApoEε3/ε4基因型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AD和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循环酶法检测37例VD患者的血浆Hcy浓度,并与39例非痴呆脑梗死患者作为同龄对照组血浆Hcy浓度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VitB12浓度,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划分VD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20~24分),中度(10~19分),重度(10分以下)。结果:VD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VD组血浆叶酸水平显著低于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两组间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VD患者血浆Hcy、叶酸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Vit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