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山东省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46619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掘警戒信号,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山东省2006年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监测数据反映了全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静脉注射用药;1起不良反应数量最多;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数量和严重程度均居前两位;病例报告的填写尚不完善,质量有待提高;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警戒信号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的安全性监测,重视阿奇霉素注射剂和双黄连注射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570例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挖掘警戒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济南市2008年收集的1570例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进行了重点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前两位的为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通过对给药途径的影响分析,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引起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较多。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抗微生物药品及中药制剂的临床安全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2008年987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丽萍  蒋冬贵  臧萍 《中南药学》2009,7(6):472-474
目的确定今后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重点,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质量。方法通过使用泛珠三角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平台对2008年湖南省上报国家中心的数据进行规整,使用M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湖南省2008年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占总数的86%;静脉给药为主要用药途径,占总数的790A;抗微生物注射液和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分别为54.7%和11.44%。结论抗微生物注射剂和中药注射剂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本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2年12月1日至2007年11月30日深圳市药品医疗器械评价中心收到的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1例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其中259例发生在给药过程中,39例发生在给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引起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提出药师下临床对药物警示的防范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5年3月13日~2005年10月17日收到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报告人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7例ADR主要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占ADR的47.59%;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的ADR反应不可忽视。结论加强ADR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提示临床在使用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及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17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 分析引起不良反应药品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4年西苑医院记录的171例不良反应病例情况.结果 17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中药注射剂71例(20种),占41.5%;抗生素典56例(19种),占52.7%.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46例,占85.38%.提示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及抗生素,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注射剂、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用药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骆军  王若伦 《今日药学》2006,16(1):28-31
目的分析引起我院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提出药师下临床对药物警示的防范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1995年3月13日~2005年10月17日收到的437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涉及的器官系统、给药途径、报告人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7例ADR主要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有关;抗微生物药和中药注射剂占ADR的47.59%;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严重的ADR反应不可忽视.结论加强ADR监测是对医疗用药安全的保障.提示临床在使用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及抗微生物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1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中国药业》2009,18(2):52-53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12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61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居多(46.67%),其次是中药制剂(17.5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需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9.
舒军  文书奎  周国民 《中国药业》2012,21(13):64-66
目的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重庆市2008年涉药单位及个人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主体是医生,来源主体是医疗机构;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给药途径以注射剂静脉滴注最常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尤其注重对中药注射剂的监测,以利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丹 《药品评价》2006,3(2):119-120,104
目的 分析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对2002-2005年国内报道的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多比较严重,须得到应有重视。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使用时要对患者各种因素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11月~2013年1月的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每组15例,分别予以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比较三组之间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的有效率分别为80%、86.7%、86.7%。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率最低,为13.33%;其次是清开灵注射液,为26.67%;最高是参麦注射液,为33.33%。结论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最满意,不良反应最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月—2014年6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络平台的阿奇霉素引起的7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所致相关因素作了分析。结果:阿奇霉素致ADR的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4.3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60.56%;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占33.80%;无新的和严重的ADR发生。结论:应严格掌握阿奇霉素注射剂的用药指证,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双黄连注射液在对患者进行抑菌、抗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其具体的用药原则进行分析,以便于临床中对于该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的药物使用量以及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针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患者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部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表现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以及血管、神经系统反应等,并且男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女性,不同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也不同,因此该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研究分析患者在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时的不良反应,能够有效地控制医生对于该药物的使用剂量,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临床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双黄连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剂患者的完整住院病历,采用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性别不良反应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P〈0.05),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和合并用药均对不良反应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应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医院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2013—2017年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用药信息,对药品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和销售金额基本稳定,但其占药品总金额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同时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的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注射用双黄连和注射用炎琥宁呈下降趋势,热毒宁注射液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的DDDs值呈增长趋势,注射用双黄连和注射用炎琥宁呈下降趋势。DDC值最大的是喜炎平注射液,最小的是注射用双黄连。大部分药物的B/A值均接近1,说明用药份额与用药选择一致性相对较好。结论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儿科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其规范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时荣同 《安徽医药》2012,16(7):1043-104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提示临床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该院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所上报的34例乳酸阿奇霉素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乳酸阿奇霉素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此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应及时给予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未遗留后遗症。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医师(85.5%),药师(10.5%),护士(4.0%)。结论加强ADR检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液与利巴韦林等药物联合用药后渗透压的变化,为临床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用药说明书,模拟临床联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和利巴韦林及抗生素,测定联合用药前后各溶液渗透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及临床联合使用利巴韦林及抗生素前后,等渗溶液(氯化钠注射液0.9%以及葡萄糖注射液5%)的渗透压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