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肝移植后抗凝治疗是防治早期血管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制剂。近年来,随着肝素的广泛应用,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综合征(HIT,也称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HIT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发现“皮肤巩膜黄染20余日”于2022年10月9日收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1)胆管占位,(2)梗阻性黄疸。于2022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半肝切除+左侧尾状叶切除(Ⅰ段)+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腹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肝门部胆管)高-中分化腺癌。术后患者恢复可。病情平稳后,于术后第17天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相关血液指标,发现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表现为术后第17天血小板计数为107×109/L,术后第23天为63×109/L,术后第24天为43×109/L,术后第26天为31×109/L。请血液科会诊,考虑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  相似文献   

4.
肝素用作抗凝剂,但它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值得注意,兹就其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作一综合分析,供临床上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正>患者,男,71岁,因“发现血肌酐升高2个月,透析后牙龈出血半个月”于2019年9月18日入院。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5年,有陈旧性肺结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患者2019年7月20日患者因纳差于外院查:血肌酐628μmol/L,尿素氮28.2 mmol/L,尿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双肾萎缩,2019年7月22日门诊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收入我科。入院后于2019年7月25日置入右侧颈内静脉临时透析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抗凝剂为普通肝素,并予普通肝素盐水封管。2019年8月1日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出院,返当地医院继续规律血液透析,抗凝方案同我院。半个月前,出现透析后牙龈少量出血,可自行缓解,当地查血小板34×109/L,为进一步治疗,2019年9月18日来我院。  相似文献   

7.
王君萍  舒冰  张家佳 《骨科》2015,34(6):752-754
目的 关注肝素/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 。 方法 通过分析临床病例资料,探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从而提出临床工作中的药学监护事项。结果 该患者出现的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肝素诱导的免疫反应有关,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与该药存在可能相关性。结论 对于术中、术后应用肝素合并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应加强监护,尤其是加强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如出现血小板减少,在排除其他药物作用的情况下,应高度怀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给予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大增加了体外循环手术的风险。对其早期诊断和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替代肝素抗凝是这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关键。我们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体外循环抗凝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钱皎  王卓  李静 《骨科》2015,34(6):756-758
目的 为临床药师参与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HIT患者,并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结果 临床药师协助医生排除导致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的药物因素并最终判定HIT,提供合理的替代抗凝治疗方案,提出临床药师对于此类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结论 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专长,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有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可以引起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临床表现十分危重甚至可以致命.对该病保持临床警觉可以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误诊或者对该病认知不足,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本文就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5岁,高处坠落致意识不清2 h并多发伤、多发骨折于2020年10月11日急诊入院抢救.入院当天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5. 5 U、新鲜冰冻血浆940 ml维持循环稳定,入院后第2 天继续静脉输注悬浮红细胞6U、血小板8U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常用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诱发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患者,女,68岁,因多尿、多饮10余年,间断颜面水肿5年,恶心、呕吐3d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48×10^9/L,BUN26.25mmol/L,Ser503.9μmol/L,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入院后行右股静脉双腔管置管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慢性肾衰竭维持性透析的患者逐渐增多,血液透析常用的抗凝剂肝素诱发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逐渐出现,但低分子肝素引起HIT的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9岁,因“便血”门诊就诊,拟诊:混合痔。于门诊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中结扎切除3、7点位痔核。术后第1天出现左下肢抽搐,第2天出现左下肢水肿,第3天出现左下肢浮肿,发紫,疼痛,不能行走。查体:左踝动脉无搏动,考虑走下肢静脉血栓,遂收住心胸外科。下肢彩超检查示左侧髂、股、胭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肝素诱发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HIT是血透患者潜在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日益受到肾内科医师的重视。卫生部颁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也对肝素抗凝的监测等做出了明确的指导。HITI型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继续用药血小板计数回升。  相似文献   

1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的难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发症复杂,治疗难度大,其并发下肢大面积溃疡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的病例罕见.本文报道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及下肢大面积溃疡,并复习相关文献,阐述其发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中抗凝药物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有效抗凝是确保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滤器凝血不仅会增加治疗费用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会降低治疗效率、影响患者预后。普通肝素(UFH)是血液净化过程巾最常用的抗凝剂,使用简便、经济,但其潜在的副作用(如出血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促使人们寻求新抗凝方法。本文将血液净化抗凝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80岁。2016年8月11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病检示:前列腺腺泡细胞癌(Gleason分级2+3),8月17日在连硬外麻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口服比卡鲁胺(Bicalutamide、康士得,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C60446)50 mg Qd内分泌治疗,10月5日因口腔血疱伴皮肤多处瘀斑5 d入院,体格检查:BP 126/69 mm Hg,神志清楚,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何先珍  白淑霞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骨科》2015,34(6):755-756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发病前无感染病史。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11月7日门诊检测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5.83×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N)16.30%,淋巴细胞比例(L)71.0%,单核细胞百分比(M)6.5%,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3.370×1012.L-1,血红蛋白(hemoglobin,Hb)94.0 g.L-1,血小板(platelet,PLT)4.0×109.L-1。体检:神志清楚,全身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未见瘀斑及紫癜。前囟平,张力不高,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不大。骨髓细胞学检查显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以颗粒性为主;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凝血功能、Torch五项检查,大小便常规均无异常,心肌酶:羟丁酸脱氢酶286.0 U.L-1,肌酸激酶同功酶26 U.L-1,乳酸脱氢酶375.0 U.L-1;按国家计划免疫程序接种,已接种乙肝疫苗2剂,卡介苗1剂,未发生不良反应。结合症状、体征及辅检符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诊断标准。患儿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每次1 g.kg-1,共用2次,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维生素K1及酚磺乙胺(止血敏)止血。2013年11月12日皮肤出血点基本消退,复查PLT 100×109.L-1; 患儿发病前无发热、呕吐、腹泻,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出院后随访半年,患儿4个月时改为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后未见不良反应,接种其他疫苗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好发于下肢,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一种多发病,常常继发于手术、分娩、肿瘤等危险因素。发病率每年不断上升,据报道美国VTE发病率每年约为(104~117)/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