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占所有女性癌症的12%左右。该病与肝癌一样,约有85%的患者来自欠发达地区。 目的 探讨1993—2017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趋势。 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的发病及死亡数据来源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中心(IHME)疾病负担网站。本研究首先运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模型,对中国1993—2017年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进行分段描述,进一步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计成年女性宫颈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 结果 总的来说,1993—1998年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8—2015年呈上升趋势。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3—2017年,女性宫颈癌的标化发病率从9.54/10万增加到10.88/10万〔AAPC(95%CI)=0.6(0.3,0.9),P<0.05〕,而标化死亡率则从4.88/10万下降到4.48/10万〔AAPC(95%CI)=-0.3(-0.5,-0.1),P<0.05〕。此外,在59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宫颈癌发病率的年龄效应明显增加,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周期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除某些时期外,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呈下降趋势,1916—1920年出生队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均达到峰值,然后趋于平稳,在年轻一代中略有下降。 结论 总体而言,队列效应的降低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而年龄效应和周期效应的增加可能导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一些研究中,牙缺失与上消化道癌症相关,但仅有先前的一项研究使用了前瞻性收集的数据。幽门螺杆菌混杂的重要性仍然不清。本研究目的是在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抑癌的队列研究中,确定牙缺失和上消化道癌之间的关系,并且确定潜在的饮食混杂因素或幽门螺杆菌血清阳性的重要性。材料与方法:一项前瞻性29124例患者的队列研究中,包括1985~1999年之间的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66例食管/胃贲门腺癌和179例及胃非贲门腺癌。Cox比例危险模型校正了的年龄和教育用于评估H R和95%CI。在一个嵌套的病例对照组中计算存在和不存在幽门螺杆菌血清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趋势,评估不同年龄、时期、出生队列对肝癌发病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并对2020—2034年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预测。方法:通过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获得1990—2019年中国不同性别人群的肝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描述肝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和内生因子法估算肝癌发病及死亡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队列效应。采用NORDPRED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肝癌发病和死亡趋势进行拟合,并预测2020—2034年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态势。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先下降后增长再下降的趋势,时期效应结果显示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在1990—2014年随着年份的增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在2015—2019年有轻度上升趋势,队列效应结果显示全人群和女性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随出生队列的发展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男性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在1895—1909年呈现上升趋势,191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2034年中国肝癌的标化发...  相似文献   

4.
背景 艾滋病作为一种极具危害性的传染病,分析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队列3个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能够为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 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究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于2022年3月,以中国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2004—2018年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作为数据来源,提取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各年龄组发病人数、发病率、死亡人数及死亡率数据。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借助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及队列因素对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从0.248 9/105升至4.956 9/105,死亡率从0.060 5/105升至1.431 2/105。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年均上升22.70%[95%CI(20.70%,24....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上海市杨浦区1974-2015年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数据,分析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市杨浦区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趋势,应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和队列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4-2015年杨浦区共报告肝癌死亡9 866例,男女比例为2.7∶1,粗死亡率为2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87/10万;胆道癌症死亡2 173例,男女比例为1∶1.7,粗死亡率为5.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3.82/10万。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1974-2015年肝癌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而胆道癌症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在APC模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癌和胆道癌症的死亡风险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人群中1930年之前出生者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上升趋势;1930-1949年出生的男性肝癌、男女性胆道癌症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1949年之后出生者呈上升趋势;而1930年之后出生的女性肝癌死亡风险呈下降趋势。结论 1974-2015年杨浦区肝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肝癌死亡数高于女性;胆道癌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人数高于男性;由老龄化因素造成的肝癌和胆道癌症死亡率上升;暴露因素对肝癌和胆道癌症的影响较一致,可能与当时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男性人群食管癌发病及死亡随年龄、时期、出生队列三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和IE算法计算食管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结果:1990~2017年中国男性食管癌标化发病率[(25.99~17.4)/10万]与标化死亡率[(27.53~16.84)/...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上海市长宁区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评估年龄、诊断时期、出生队列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上海市肿瘤登记处与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以及长宁区公安局提供的本区相应人口资料,计算1973—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的粗率、年龄标化率和累积率。利用Joinpoint软件分析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变化,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采用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模型分析和评价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1973—2013年长宁区前列腺癌新发病例数从6例升至740例,世标发病率从0.85/10万升至19.00/10万;死亡例数从4例升至300例,世标死亡率从0.78/10万升至6.82/10万。发病率与死亡率的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率的APC为8.78%(P<0.05);死亡率的APC在1973—1997年为1.23%,在1998—2013年为7.11%,后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时期的发病危险比从1.1升至5.9(P<0.01),死亡危险比从1.2升至1.7(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从最早的出生队列(1893—1897年)起,发病危险比从0.1持续上升,至1941—1945年的出生队列达到峰值2.3,之后至1961—1965年的出生队列,危险比保持在2.1~2.3。出生队列的发病危险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危险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市长宁区前列腺癌在1973—2013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上升,发病率上升幅度大于死亡率。年龄、诊断时期和出生队列对发病率趋势均有显著影响,而对死亡率趋势仅诊断时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D)被认为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尚无基于美国人队列的AD与死亡率关系的随访研究。目的: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的前提下,对一个老年社团为基础的队列进行研究,分析其死亡率、生存时间、死亡原因以及AD在患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设计:15年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计算1000人·年的死亡率以及人口相关死亡风险。校正相关协变量,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来评估由AD导致的相对死亡风险。死亡证明中详细列出死亡原因。机构: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一个大型蓝领乡村社团。受试者:基于社团的1670例年龄≥65岁的老年受试者队列纳入本…  相似文献   

9.
背景 脑瘤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获得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少有针对我国脑瘤死亡趋势分析与预测的有关研究。目的 分析2000—2019年中国脑瘤的死亡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5年脑瘤的粗死亡率(CMR),为脑瘤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资料。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脑瘤死亡数据,包括CM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以2019年全球人口数据进行标化,ASMR)。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趋势,采用内生因子估算法(IE算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APC模型)估计CMR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通过R(4.1.3)软件对2000—2019年脑瘤死亡数据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年脑瘤CMR。结果 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2019年全国脑瘤ASMR与不同性别ASMR均呈下降趋势,全国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68%,男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47%,女性脑瘤ASMR平均每年下降0.87%(P<0.05)。APC模型显示,中国男性脑瘤死亡风险随年龄的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随时期变化是上升趋势,女性脑瘤的...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本研究是法国的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其目的是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及其发病率。患者:2002年6月至2000年9月行中段或下段直肠癌手术连续患者参与了本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记录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以评估术后患者发病的可预见危险因素。结果:238例患者年龄为66±13岁(极差26~88岁),其中68%实行过新的辅助放疗。218例(92%)直肠系膜全切,其中151例(63%)保留了肛门括约肌。6例(2.5%)死亡。术后总发病率为43%,包括吻合口瘘(11%)和再次手术(5%)。住院天数为20±16d(极差3~191d)。4个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时期和(或)出生队列效应对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回归及联结点模型对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死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运用对数线性模型中的负二项回归进行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估计各项参数.结果:1985年至2004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粗死亡率为5.33/10万.1985年至1999年河南省宫颈癌年均中国人口年龄调整死亡率为5.28/10万,2000年至2004年下降为4.41/10万.标化死亡率(Y)与年份(X)的线性模型为Y=-0.048X 200(t=2.15,P=0.045),提示宫颈癌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联结点模型显示1998年为联结点,1998年以前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1998年以后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非线性时期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线性队列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河南省宫颈癌死亡率1985年至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8年至2004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喉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对喉癌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影响,预测中国未来20年喉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收集1990—2019年中国喉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以及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喉癌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影响中国喉癌原始发病和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中国未来20年喉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1990—2019年中国居民喉癌ASIR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0.99,P<0.05),男性ASIR呈上升趋势(AAPC=1.30,P<0.05),女性ASIR呈下降趋势(AAPC=-0.50,P<0.05);中国居民喉癌ASMR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1.11,P<0.05);喉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总体上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时期推移,男性和女性喉癌发病风险增大(RR=1.71、1.29),男性喉癌死亡风险增加,出生越晚的人群喉癌发病和死亡风险越低;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一项大规模欧洲人群研究中调查房颤(AF)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方法和结果:本试验是鹿特丹研究的一部分,鹿特丹研究是针对年龄≥55岁研究对象、以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在6808例患者中评估了基线患病率。在平均为6.9年的随访期内,评估6432例患者中的AF发病率。共确定  相似文献   

14.
王曼 《广西医学》2012,(12):1714-17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河南省1986~2010年大肠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大肠癌死亡率在1991~1995年达到高峰,然后呈现下降趋势。4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男女均在8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水平(78.16/10万和66.63/10万)。从19世纪20年代的出生队列开始河南省大肠癌死亡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河南省大肠癌的防治重点为4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5.
引言:有关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诸多研究。然而,在对发病人数的解释和黑色素瘤是否存在浅肤色人群易感性的问题上,还存在争议。目的:分析从法国和欧洲获得的有关皮肤黑色素瘤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总结和分析发表在文献和网络上的关于皮肤黑色素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资料。结果:1980—2000年,法国人群的黑色素瘤发病率,男性从2.4/10万升至7.6/10万,女性从3.9/10万升至9.5/10万。在法国的H aut-Rhin部门,据所登记的Breslow指数显示,黑色素瘤发病率的上升伴随着浅表黑色素瘤发病率的升高。2000年,皮肤黑色素瘤的新发病例统计为7231例,…  相似文献   

16.
背景 乳腺癌位居全球女性癌因死亡首位,具有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目的 评估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流行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15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应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对中国1990—2019年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趋势进行拟合,进一步估计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风险中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队列效应。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从14.14/10万升至52.81/10万,粗死亡率从7.22/10万升至13.40/10万。乳腺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为17.07/10万,2019年为35.61/10万),标化死亡率呈平稳略减趋势(1990年为9.16/10万,2019年为8.98/10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年龄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净漂移值为2.58%〔95%CI(2.34%,2.83%)〕,局部漂移值在65~69岁年龄段达到最高,为3.46%〔95%CI(3.11%,3.80%)〕;死亡率净漂移值为-0.75%〔95%CI(-1...  相似文献   

17.
目的:①明确快速检测上消化道癌用以预测癌变的个体高危特征的预测价值;②建立癌症临床预测模型,并在进一步的队列研究中前瞻性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地记录受试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排查指征及诊断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个体高危特征在1852例连续病例的评估队列中的预测价值。在1785例患者的验证队列中,分析应用修正后排查标准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结果:评估队列平均年龄为59岁,癌症患病率为3.8%,严重的良性病变检出率为12.8%。研究发现吞咽困难(OR3.1)、体重减轻(OR2.6)及年龄>55岁(O R9.5)为显著的癌症预测因素,而其他…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世界各地有可靠癌症记录数据显示皮肤恶性黑素瘤的发病率增加。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马耳他国家癌症登记处1993—2002年登记的211例侵袭性皮肤恶性黑素瘤病例,描述其发病率和生存的变化。结果:侵袭性恶性黑素瘤的标准化年龄发病率从第一个5年期的男性3.7/10万(人·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我国居民1990—2019年膀胱癌的发病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对其的影响,为膀胱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GBD2019数据库中1990—2019年我国居民膀胱癌的发病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膀胱癌发病趋势进行拟合,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并通过建立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探讨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膀胱癌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居民膀胱癌的发病率男性呈上升趋势,女性呈下降趋势,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膀胱癌总人群AAPC为1.54%(95%CI:1.32~1.76)、男性为1.85%(95%CI:1.59~2.11),女性为-0.09%(95%CI:-0.43~0.26)。年龄-时期-队列(age-period-cohort, APC)模型显示,膀胱癌的发病风险(RR)随年龄的增长和时期的推移而增加,但随着出生队列的增长而降低。结论 我国居民膀胱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防治工作需重点关注关男性及老年人群,以减轻膀胱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采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数据,分析中国1990—2019年先心病发病人数、标化发病率、死亡人数、标化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标化DALY率的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以上指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进行先心病死亡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以上指标与人类发展指数(HDI)的相关性。结果:1990—2019年,中国先心病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年平均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0.1%(95%CI:–0.7%~0.4%)、–3.5%(95%CI:–3.7%~–3.2%)及–3.5%(95%CI:–3.7%~–3.2%)。先心病发病主要集中在1岁之前:新生儿平均发病率为2497.9/10万;1岁以下儿童平均发病率为2626.6/10万。1995—2000年新生儿及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呈指数级上升,随后呈平稳下降趋势,但2010—2013年与2014—2015年1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有两次呈指数级上升,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