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千伏级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kV-CBCT)低剂量扫描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6-11月于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接受IGRT的45例体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科达公司Synergy?直线加速器自带的kV-CBCT系统及XVI软件,于放射治疗前采用低剂量扫描模式获...  相似文献   

2.
张丙新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6):64-64,71
目的:研究比较胸腹部肿瘤3种常用定位方法各自对摆位精确度的影响,并综合比较各方法优劣。方法:75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分别采用无固定装置、热塑体膜与负压真空气垫固定,每周拍一次正交野验证片,对照定位片或定位片DRR影像由医生和技术员共同进行测量,将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3种摆位方式的平均误差分别小于3、2、1.2 mm,均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摆位重复性和精确度。结论: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3种定位方法各有优劣,其中以负压真空气垫摆位方式最为实用有效、摆位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运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采用真空袋实施胸腹部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于真空袋上标志激光定位标志点同时在病人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对照组没有在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通过拍摄定位片与放射治疗前、后射野验证片上的相关点的偏移情况与对照组测量比较,探讨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完成放射治疗过程的摆位误差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1.3%和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有利于摆位重复性的提高,可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胸腹部肿瘤中应用图像引导调强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方法 观察对象选择2020年2~4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2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全部患者接受瓦里安VitalBEAM IGRT加速器治疗,并经由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技术获得线性摆位误差[左右(x)、头脚(y)、前后(z)]以及旋转摆位误差[u(对应x)、v(对应y)、w(对应z)],展开摆位误差分析。结果 ①20例患者采集CBCT共441次,各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以“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代表,分别为:x轴是(0.16±0.08)cm,y轴是(0.09±0.14)cm、z轴是(-0.03±0.13)cm、u轴是0.77°±0.26°、v轴是-0.21°±0.28°、w轴是0.21°±0.18°;②x方向的误差最小,而y方向的误差最大;x方向、y方向、z方向的外扩值为0.61cm、1.12cm、0.69cm。结论 在胸腹部肿瘤治疗中应用IGRT,可在线纠正摆位误差,做到低损伤、高精度治疗;且为避免摆位误差影响,当计算临床耙体积(Cli...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并研究其控制策略。方法:对本院2019年1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放疗前使用KV-CBCT进行扫描,并配合六维床(Lng Lat Vrt Rtn Pitch Roll六个方向)进行校准获得图像匹配数据。对患者治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策略。结果:头部摆位误差较小,误差平均值<1mm,而胸腹部摆位误差相对较大,误差平均值>3mm,头部摆位的误差低于胸腹部,头部摆位的重复性准确率明显高于胸腹摆位;这与技师的技术、设备的精准度以及患者自身的自主和不自主运动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结论:在肿瘤患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经常会出现摆位误差的现象,因此要积极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控制,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运用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采用真空袋实施胸腹部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模拟定位机下定位于真空袋上标志激光定位标志点同时在病人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对照组没有在皮肤上标志定位参考点。通过拍摄定位片与放射治疗前、后射野验证片上的相关点的偏移情况与对照组测量比较,探讨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两种不同标记法完成放射治疗过程的摆位误差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组与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91.3%和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增加病人皮肤标志定位参考点有利于摆位重复性的提高,可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比较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固定装置对患者的体位固定效果。方法:回顾性筛选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某院放疗科行放射治疗的41例病变位于胸中段或胸上段的食管癌患者,其中20例采用胸腹平架固定(作为胸腹平架组),21例采用头颈肩架固定(作为头颈肩架组)。比较X(左右)、Y(头脚)、Z(腹背)、RX(矢状面)、RY(横断面)、RZ(冠状面)方向上的整体摆位误差、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和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范围。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整体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X和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1 cm,P=0.000;0.66°vs 0.80°,P=0.034;0.52°vs 0.80°,P=0.000),但在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02)。在胸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X、RY、RZ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15 cm vs 0.24 cm,P=0.000;0.92°vs 1.19°,P=0.000;0.63°vs 1.00°,P=0.000)。在肩锁关节摆位误差方面,胸腹平架组在RX方向上显著小于头颈肩架组(0.90°vs 1.08°,P=0.019),在Y和RY方向上显著大于头颈肩架组(0.26 cm vs 0.22 cm,P=0.024;0.81°vs 0.62°,P=0.016)。在整体靶区外放方面,胸腹平架组和头颈肩架组在X、Y和Z方向上需要的外放范围分别为0.43、0.66、0.46 cm和0.60、0.58、0.43 cm。结论:对于需要放射治疗的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腹平架和头颈肩架在不同方向上的固定效果各有优劣,临床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 :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体部发泡胶与胸部热塑膜联合体部塑形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时间效率和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行放射治疗的34例胸部肿瘤患者(胸腺瘤2例,食管癌10例,肺癌22例),依据不同的体位固定方式分为发泡胶组和联合组,每组17例。发泡胶组采用体部发泡胶进行体位固定,联合组采用胸部热塑膜联合体部塑形垫进行体位固定,使用电子计时器记录两组的定位与摆位耗时,通过锥形束CT(CBCT)获取两组的摆位误差并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的定位与摆位耗时及左右方向(X)、头脚方向(Y)、升降方向(Z)上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部发泡胶与胸部热塑膜联合体部塑形垫两种体位固定方式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时间效率和摆位误差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均可作为常规体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在实施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随机选取肿瘤放疗中心的70例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23例,胸部肿瘤27例,腹部肿瘤20例,分别采用热塑头模和体模固定,全部行CT模拟定位,患者在放疗期间第1周连续3次,以后每周1次,大分割放疗者每次均做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将采集的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所生成的CT图像进行比较,并分析摆位误差。结果胸腹部摆位误差最大,头颈部摆位误差最小。结论 IGRT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CBCT)研究不同定位方式对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利用CBCT扫描,来测量患者X(左右方向)、Y(前后方向)、Z(上下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并计算总的摆位误差。结果 各组患者在经CBCT校正后,在各个方向上的线性误差和总误差都要比校正前的误差有明显的减少。胸部热塑体罩的残留误差最小(P=0.06)。结论 经过CBCT的校准,可以明显地减少三种固定方式的摆位误差。胸膜热塑体罩由于其良好的物理限制,经CBCT校准后它的残留误差最小,摆位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on the doses received during postoperative 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 for cervical cancer. Overall, 121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sets from 20 patients were rigidly registered to referenc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ets based on bony landmarks. The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pitch, yaw and roll) were calculated. Then, 121 CT sets involving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were created, and the dose distribution in these CT sets were recalculated. The recalculated dosimetric parameters for th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and organs at risk (OAR) were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value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dosimetric parameter differences and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were calculated. Only the pitch setup error was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CTV coverage (r ≥ 0.40) and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V45 for the bladder (r ≥ 0.91) and V40 for the rectum, small bowel and bone marrow (r ≥ 0.91). The maximum dosimetric difference in a single fraction and overall fractions was −1.59% and −0.69% in D98 for the CTV, 11.72% and 5.17% in V45 for the bladder and −8.03% and −4.68% in V40 for the rectum,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only slightly impact dose coverage during postoperative cervical cancer VMAT. However, the pitch setup error occasionally affected the doses received by the bladder or the rectum in the overall fraction when the error was systematic. Thus, rotational setup error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adjusting six-degree-of-freedom (DOF) couches to reduce dosimetric differences in the O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锥形束CT调强治疗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推算其靶区外放边界。方法 采用瓦里安iXTM直线加速器治疗胸上段食管癌40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常规摆位后行CBCT,治疗床在线校正后,再次CBCT,治疗结束后再次CBCT。分别获取摆位后、治疗前、治疗后X射线容积影像,所有容积图像采用自动骨性和手动微调的配准方式与计划CT配准后,即可获得患者前后(腹背)、左右、上下(头脚)误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患者扫描CBCT共计956次,所有入组患者分次间上下、左右、前后误差均减小(Pearson=-0.523,-0.511,-0.562,P < 0.05),全组患者摆位误差在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分别为(0.22±2.94)、(1.51±3.22)、(-1.89±1.38)mm,由公式计算出CTV在x、y、z方向分别需外放5.16、5.87、4.52 mm。结论 锥形束CT可明显减小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从而为缩小CTV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配准结果为参考,验证TiGRT IVS系统的在线校位精度,从而验证其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放疗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30例肺癌患者.首次摆位时行TiGRT IVS系统和CBCT位置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 本研究选取32例IM-RT的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每周一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获取的CBCT图像和CT图像匹配后得出三维方向上的平移误差。结果 摆位误差绝对值分别为左右(1.50±0.87) mm,头脚(1.59±0.87) mm,腹背(1.95±0.99) mm,根据van Herk公式计算得到各个方向的PTV外扩值分别为左右2.9 mm、头脚4.5 mm、腹背3.1 mm。结论 建议PTV不均匀外扩;腹背方向摆位误差较左右、头脚方向大,在摆位中应注意误差大的方向,提高摆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机载影像系统(OBI)分析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应用Varian-21EX医用直线加速器治疗38例鼻咽癌患者。在首次调强放射治疗前应用OBl系统获取锥形束断层扫描(CBCT)图像,前3 d每天1次,以后每周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得出两者间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首次扫描获得的平均误差分别为左右(-0.49±1.90)mm,头脚(0.64±1.36)mm,前后(-0.57±1.78)mm;旋转误差为(0.05±0.11)°。经首次校正后其余各次摆位误差减小为左右(0.30±1.01)mm,头脚(0.12±0.92)mm,前后(0.47±1.05)mm;旋转误差(-0.02±0.03)°。结论:应用OBI系统验证摆位误差可以提高摆位精度,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对于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约为2 m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TOMO-HD螺旋加速器的MV级扇形束CT研究头颈部、胸部、腹盆部肿瘤在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PTV边界的外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TOMO-HD螺旋断层系统分别对30例头颈部、42例胸部和31例腹盆部肿瘤患者每次放疗前行MV级扇形束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患者左右(X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