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引起局部组织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观察外周静脉留置针感染儿局部及全身表现,或以感染局部分泌物细菌培养确诊。采用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在15例患儿留置针穿刺部位,5例出现静脉炎,10例出现脓疱疹。经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用药,3~7天痊愈。结论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易发生静脉炎和脓疱疹,局部护理或配合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优势及静脉反应的防治。结论:留置针可避免静脉重复穿刺,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静  铁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3,25(11):701-702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安全大输液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证。我院自 1999年开始试用于 2 0 0 1年普及 ,在此过程中共观察 30 80例 ,发生静脉炎 30 4例 ,发病率 9.87%。1 临床资料观察组均为内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2 0 80例 ,女性 10 0 0例 ;年龄 18- 91岁。上肢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留置针 2 0 0 0例 ,肘正中静脉留置针 80 0例 ,手背静脉留置针 130例 ,下肢踝部留置针 15 0例。结果发现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药液性质、输…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科对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进行了研究.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进入观察研究的病例数各40例.实验组在穿刺成功后自穿刺点上方5cm沿静脉走行部位皮肤喷涂赛肤润,每日2次,留置期间连续使用.对照组无任何特殊处理.两组病例均连续观察记录至拔针后应用静脉炎国际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使用赛肤润组静脉炎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留置针基本淘汰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既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可适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也有部分病人发生了静脉炎。我科护理人员总结了一定的临床经验,采取了相应措施,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外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防护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凡需要连续输液数天或静脉穿刺较困难、病情危重、不合作等病人,为避免反复穿刺,延长保留时间,应首选静脉留置针。但由于其长期、大量、反复静脉输液,所致的静脉炎成了一个棘手的护理问题。为此,国内外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宝贵的防治经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现将静脉炎的发生原因和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 静脉炎发生原因1 1 药物因素1 1 1 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在组织内可持续停留,使血管痉挛,内皮组织损伤,坏死组织难以愈合。电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的慢性损伤,线粒体…  相似文献   

7.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输液效率,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一次成功率80.126%,成功率与血管的选择、穿刺的手法有很大关系。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生儿,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的损伤,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穿刺与经胸腹壁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新生儿按常规采用外周静脉组(头皮静脉、四肢静脉等)置留置针,胸腹壁静脉组(胸腹壁静脉)置入留置针,比较2组的一次性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显著优于外周静脉组(P<0.01),并发症少于外周静脉组(P<0.01)。结论经胸腹壁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血管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保证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静脉通道的畅通,使各种药物及营养成分能及时输入。  相似文献   

11.
宫内感染是病原微生物进入羊膜腔引起羊水、胎膜(羊膜、绒毛膜)、胎盘的感染。目前宫内感染已成为早期自发性早产的主要原因。病原微生物及感染产物刺激机体发生炎症反应紊乱致炎性细胞因子失控,最终导致早产。另一方面,宫内感染可引起此类早产儿发生多器官功能损伤,如脑损伤、肺发育不良、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心肌损伤等,严重危害其生命,影响其生存生存质量。因此,应该重视围生期的保健以及积极治疗宫内感染,避免和减少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病毒感染合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小于4.0×109/L)的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黄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黄芪注射液5-10mL加0.555mmol/L葡萄糖50-10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观察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回升情况、合并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7 d后,外周血白细胞回升至5.0×109/L的人数黄芪组为30例,无一例合并细菌感染;对照组仅23例,且有两例合并细菌感染(组间比较,P<0.01)。两组7 d内免疫学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发热时间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黄芪组为(10.57±7.83)d,对照组为(12.40±9.23)d,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感染性疾病所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材料工程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人工神经是由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载体,结合以雪旺细胞为主的活性细胞,形成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复合体。该领域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种子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支架材料的开发;人工神经的组织还原。  相似文献   

18.
19.
20.
轮状病毒多感染婴幼儿,它引起的腹泻是婴幼儿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新生儿感染此病毒大多呈无症状型。为了解和证实这一特殊现象,作者采集了2个婴儿室足月正常新生儿无腹泻粪便样本131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和直接电镜法检测轮状病毒,发现感染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2.3%和28.8%。感染株为同一电泳图型,电镜下可见典型的轮状病毒颗粒。从而证实了新疆某些医院婴儿室有轮状病毒无症状感染,并探讨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