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念珠菌耐药机制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耐药现象日益增多引起了人们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关注。念珠菌耐药在分子水平上存在三种机制:药物流出泵的过度表达、药物靶酶的过度表达或突变及其他与念珠菌耐药相关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临床的长期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发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增多,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主要有编码药物靶酶基因的表达增强或突变、编码药物流出泵基因的过度表达、生物膜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ERG11的点突变或过度表达,抗真菌药物外排增加,生物膜的形成等.近年来,有关锌簇转录因子家族与耐药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UPC2、TAC1和MRR1等锌簇转录因子的点突变可引起白念珠菌中耐药基因的过度表达而造成菌株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张卫卫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3):145-146,151
随着念珠菌易感人群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增加,念珠菌耐药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从念珠菌属的菌种变迁、抗真菌药物应用、生物膜形成、药物作用靶酶基因过表达或突变等方面,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汉防己甲素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增效活性的分子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增效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提取 16 株白念珠菌酵母相总 RNA,采用 RT-PCR 方法比较汉防己甲素作用前及作用24 h后白念珠菌药物外排泵基因 MDR1、FLU1、CDR1、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汉防己甲素作用前,MDR1、FLU1、CDR1、CDR2表达水平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汉防己甲素作用24 h后,与作用前相比,MDR1 在氟康唑耐药株中、FLU1在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CDR1和CDR2在氟康唑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耐药株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对氟康唑抗白念珠菌活性增效作用的分子机制与抑制药物外排泵基因MDR1、FLU1、CDR1、CDR2的表达均有关。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是常见机会致病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亦较多.白念珠菌的耐药机制具有多样性,例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改变、药物外排增强、细胞膜中磷脂和固醇组成比例的改变、细胞壁葡聚糖的改变、细胞核DNA合成的改变及生物膜的形成等.白念珠菌耐药株中耐药机制的形成并非单机制,而是多种耐药机制相互协作的产物,应积极防控.  相似文献   

7.
白念珠菌临床株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中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感染最为常见.由于氟康唑的生物利用度高(>90%),不良反应小,常被作为首选药物,广泛用于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随着氟康唑的长期、大量使用,念珠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突出.白念珠菌主要耐药机制包括,细胞对药物外排能力的不断增强、药物作用靶点编码基因突变或高度表达等.本研究针对编码药物外排泵蛋白的FLU1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和敏感株的FLU1基因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FLU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阴道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情况及其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 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MIC法判断敏感菌及耐药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实验组以不同剂量氟康唑敏感菌悬液、耐药菌悬液刺激,对照组以同等剂量标准菌悬液刺激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出白念珠菌108株,其中对氟康唑敏感67株(62.04%),耐药41株(37.96%);各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量均与白念珠菌悬液剂量呈正相关;加入标准菌株悬液的对照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加入敏感菌悬液和耐药菌悬液的实验组,且加入敏感菌悬液的实验1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加入耐药菌悬液的实验2组。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念珠菌可促进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使DCs进一步成熟,氟康唑敏感菌株优于耐药菌株,但两者均不及标准菌株。  相似文献   

9.
日益增多的真菌生物膜相关感染引起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失败,以及真菌感染的手术治疗加重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旨在阐明真菌生物膜(特别是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临床重要性,并从多方面阐述真菌生物膜关键的耐药机制,包括生长条件,细胞外基质,外排泵活性,细胞密度,药物靶点的过度表达以及应激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生物膜是相对于单个分散游离状态的白念珠菌而言的另一种白念珠菌独特的生存形式,其最具特征性的表型是对多种传统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耐药机制及应对其耐药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念珠菌作为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机会性致病酵母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氟康唑为临床治疗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其广泛使用,使得念珠菌耐药日益增加.本文综述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随着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对其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越来越多。已发现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主要与FKS突变、MSH2突变、ERG3突变及生物膜形成、细胞自身应激反应、几丁质含量增高、膜鞘脂合成等相关。本文综述白念珠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可能的耐药调控机制,有助于临床克服和预防棘白菌素耐药,探索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新靶点,开发新药物。  相似文献   

13.
白念珠菌生物膜是相对于单个分散游离状态的白念珠菌而言的另一种白念珠菌独特的生存形式,其最具特征性的表型是对多种传统抗真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结构、耐药机制及应对其耐药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 方法 M27-A2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4株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抽提白念珠菌ERG4基因的总RNA,并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RT-PCR)方法检测ERG4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白念珠菌耐氟康唑菌株组ERG4基因表达量(4.20 ± 2.56)高于敏感组(1.72 ± 1.33)(t = 3.99,P < 0.05);耐伊曲康唑组(3.60 ± 2.47)高于敏感组(1.66 ± 1.61)(t = 3.71,P < 0.05);耐伏立康唑组(3.99 ± 2.72)高于敏感组(2.07 ± 1.58)(t = 2.91,P < 0.05);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同时耐药菌株组(4.49 ± 2.73)显著高于敏感组(1.69 ± 1.82)(t = 3.81,P < 0.05)。 结论 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耐药菌株ERG4基因高表达与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耐药及交叉耐药有关,但白念珠菌ERG4基因高表达在耐药中的作用还有待于通过基因下调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唑类药物是临床上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近年来,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比例不断升高。针对这一趋势,不少学者提出了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或合成特异性抗耐药的新药,并进行了大量的白念珠菌抗耐药或逆转耐药的体外实验加以验证。本文就近年来抗白念珠菌唑类耐药体外实验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更优化的抗耐药方案和临床治疗耐药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多药耐药蛋白基因CDR1、CDR2、MDR1的表达情况。方法 试剂盒法抽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敏感株的总RNA后,逆转录成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白念珠菌多药耐药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 白念珠菌耐药株组CDR2基因的△CT值为7.52 ± 2.53,敏感株组为9.28 ± 3.15,两组比较,t = 2.37,P < 0.05,耐药株的表达量要高于敏感株。结论 白念珠菌CDR2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上白念珠菌耐药现象日趋增多,耐药性形成的主要原因为耐药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可利用基因芯片来绘制相关基因表达图谱,可对临床大量白念珠菌耐药菌株进行大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可用来筛查并检测耐药相关基因,更有助于白念珠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真菌对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菌耐药的产生机制及各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进行综述。真菌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胞机制及分子机制的多种因素有关,不同的真菌对不同的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不同,真菌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携带相同突变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多个耐药基因的表达。方法:选取耐氟康唑白念珠菌14株(均携带相同的ERG11突变G487T和T916C),氟康唑敏感白念珠菌14株,通过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两组多个耐药基因的表达。结果:14株携带相同突变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主动外排基因CDR1和CDR2 mRNA表达较敏感组显著增加(P0.01);而ERG11、FLU1和MDR1基因mRNA水平较敏感株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携带G487T和T916C突变的白念珠菌的耐氟康唑机制可能与主动外排泵基因CDR1和CDR2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的ERG3、ERG11基因突变与其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以初步探讨热带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52株,经体外药敏试验得到耐氟康唑的热带念珠菌6株、白色念珠菌1株;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分别扩增6株热带念珠菌与1株白色念珠菌ERG11、ERG3基因,将扩增后的产物分别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热带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白色念珠菌标准株的序列通过BLAST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基因。结果 6株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序列共发现3个同义突变与2个错义突变,ERG3基因共发现4个同义突变,6个错义突变;1株白色念珠菌耐药株ERG11基因共发现2个同义突变与2个错义突变,ERG3基因共发现2个同义突变,未发现错义突变。结论耐药菌株ERG11或ERG3存在不同程度的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参与热带念珠菌、白念珠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