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海地区中国人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Zhou J  Jia WP  Yu M  Ma XJ  Bao YQ  Lu W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4):970-975
目的探讨正常糖调节(NGR)及2型糖尿病(T2DM)个体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以及T2DM患者餐前、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上海地区41例NGR及60例新诊断T2DM个体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比较餐后血糖峰值与达峰时间,以及餐后血糖漂移的幅度(PPGE)、时间和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结果(1)三餐后血糖峰值、达峰时间及PPGE在T2DM组(早餐16·45mmol/L±0·43mmol/L、93·1min±4·7min、6·84mmol/L±0·28mmol/L,中餐14·75mmol/L±0·50mmol/L、107·4min±6·5min、4·93mmol/L±0·31mmol/L,晚餐14·91mmol/L±0·45mmol/L、109·3min±4·9min、5·84mmol/L±0·28mmol/L)显著高于NGR组(早餐6·90mmol/L±0·21mmol/L、40·8min±2·9min、2·02±0·17mmol/L,中餐6·74mmol/L±0·16mmol/L、43·7min±3·1min、2·03±0·12mmol/L,晚餐6·94mmol/L±0·19mmol/L、53·5min±3·8min、2·25mmol/L±0·18mmol/L,均P<0·01)。日内餐后血糖漂移时间及IAUC在T2DM组(14·1h±0·3h,2·04mmol·L-1·d±0·09mmol·L-1·d)亦显著高于NGR组(8·3h±0·4h,0·43mmol·L-1·d±0·03mmol·L-1·d,均P<0·01)。(2)T2DM组早餐后血糖较快达到尖峰(P<0·05),且峰值显著高于中、晚餐(P<0·01),PPGE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早、晚及中餐(P<0·05),晚餐的IAUC显著高于早、中餐(P<0·01)。(3)HbA1c与IAUC的相关性(r=0·29,P=0·03)在调整餐前血糖的因素后消失(P=0·05);PPGE与IAUC呈显著正相关(r=0·93,P<0·01)。(4)T2DM组餐后血糖对总体日内血糖的贡献百分比显著高于NGR组(18·1%±0·8%比8·0%±0·7%,P<0·01),但均显著低于其餐前血糖(P<0·01)。(5)当HbA1c<7·5%时,餐后血糖升高部分对总体日内高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前血糖(P<0·05),当HbA1c≥7·5%时,餐前高血糖的相对作用逐渐增加并占主要作用(P<0·01)。结论(1)T2DM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的过度漂移并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伴有血糖尖峰的延迟,其餐后急性高血糖状态以早餐最明显。(2)HbA1c不能反映餐后血糖的漂移变化,PPGE可作为估测餐后血糖漂移程度的简易临床参数。(3)在轻、中度高血糖的患者中,餐后高血糖起主要作用,提示血糖控制越接近达标,餐后血糖的控制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血浆C肽水平的变化 ,了解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30例新诊断的严重高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 ,其空腹血糖 (FBG) >1 5 .0 0mmol·L-1 ,馒头餐后 2h血糖 (2hPBG) >2 0 .0 0mmol·L-1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1 0 %。测定其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水平和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的空腹C肽 (FCP)水平、馒头餐后 2hC肽 (2hPCP)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FBG(1 6 .78± 1 .5 8)mmol·L-1 vs (6 .78± 0 .89)mmol·L-1 、2hPBG(2 2 .7± 1 .97)mmol·L-1 vs (8.82± 0 .94 )mmol·L-1 、HBA1C(1 1 .5 6± 1 .4 2 ) %vs(7.82± 1 .0 1 ) %及FCP(0 .6 2± 0 .1 6 ) μg·L-1 vs(1 .6 7± 0 .4 6 ) μg·L-1 ,2hPCP(1 .86± 0 .1 2 ) μg·L-1 vs(3.84± 0 .84 ) μg·L-1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严重高血糖可抑制胰岛B细胞功能 ,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可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朱宁  李琳丽 《医学争鸣》2002,23(12):1142-1142
1 临床资料  2 0 0 1- 0 2 / 2 0 0 1- 0 6随机筛查我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 5 0例 ,母亲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无其他并发症 ,体质量 2 5 0 0~ 4 30 0 g,生后 1min阿氏评分均在 10分 .新生儿全部母乳喂养 .采用 Boehrinc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微量血糖测定仪 ,于生后 6 h及 2 4 h取足跟血查血糖值 ,以血糖低于 1.7mmol· L- 1 作为诊断标准 .结果 :6 h血糖值为 (3.2±0 .7) mmol· L- 1 ,2 4 h血糖值为 (3.2± 0 .7) mmol·L- 1 . 6 h时有 10例新生儿血糖低于 1.7mmol· L- 1 ,低血糖发生率为2 0 % ,经加强喂养 2 4 h复查 ,其中 8例…  相似文献   

4.
朱宁  李琳丽 《医学争鸣》2002,23(13):1190-1190
1 临床资料  2 0 0 1- 0 2 / 2 0 0 1- 0 6随机筛查我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 5 0例 ,母亲排除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无其他合并症 ,体质量在 2 5 0 0~ 4 30 0 g,生后 1min阿氏评分均在 10分 .新生儿全部母乳喂养 .采用 Boehrincer Mannheim公司生产的微量血糖测定仪 ,于生后 6 h及 2 4 h取足跟血查血糖值 ,以血糖低于 1.7m mol· L- 1 作为诊断标准 [1 ] .结果 :6 h血糖值为(3.2± 0 .7) mmol· L- 1 ,2 4 h血糖值为 (3.2± 0 .7) mmol·L- 1 . 6 h时有 10例新生儿血糖低于 1.7mmol· L- 1 ,低血糖发生率为 2 0 % ,经加强喂养 2 4 h复查 ,…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和血糖水平与其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 (NO)及血糖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窒息新生儿脐血NO和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窒息组的脐血NO-2 (43.74± 13.2 0 μmol·L-1)、血糖 (5 .6 3± 1.2 0m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脐血NO-2 (2 7.2 8± 9.5 2 μmol·L-1)和血糖 (3.6 5± 0 .79mmol·L-1) (P <0 .0 1) ;重度窒息组脐血NO-2 (6 0 .17± 9.93μmol·L-1)和血糖 (7.2 5± 0 .5 4mmol·L-1)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 (36 .72± 6 .33μmol·L-1和 4.93± 0 .5 3mmol·L-1) (P <0 .0 1) ;NO和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且脐血NO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密切相关。结论 新生儿窒息脐血NO和血糖水平的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双参胶囊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测双参胶囊 (Shuangshen Capsule,SSC)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 80 m g· kg- 1 链脲霉素 (Streptozotocin,STZ;n=1 8)和 2 0 μg· kg- 1 肾上腺素(Adr;n=1 0 )小鼠 ip复制糖尿病模型 ;动物随机分组 ,并以0 .6 ,1 .2和 2 .4g· kg- 1 SSC ig,连续 4,8和 1 2 d,末次 ig后 1 h眼眶采血 ,按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按蒽酮法测定肝糖元 .结果  1 SSC 0 .6 ,1 .2和 2 .4g· kg- 1 SSC给小鼠 ig,仅 1 2 d时高剂量组血糖由 (5 .8± 0 .6 ) m mol· L- 1 降至 (5 .4± 0 .5 ) mmol· L- 1 (P<0 .0 5 ) ;2 SSC中、高剂量组给 STZ糖尿病小鼠 ig 8d和 1 2 d时 ,其血糖分别是 (2 0 .5± 5 .0 ) ,(1 8.8± 5 .1 ) mmol· L- 1和 (1 7.7± 5 .1 ) ,(1 7.0± 4.4) mmol· L- 1 [模型组分别为 (2 3.9± 4.9) ,(2 3.4± 5 .7) mmol· L- 1 ;P<0 .0 1 ];Adr糖尿病小鼠是 (1 1 .2± 1 .5 ) m mol· L- 1 ,中、高剂量组 SSC ig后 ,其血糖分别降至 (9.5± 0 .8)和 (9.0±1 .6 ) mmol· L- 1 (P<0 .0 1 ) . 3低、中和高剂量 SSC均使正常小鼠肝糖元显著增高 (P<0 .0 1 ) ,并降低 Adr糖尿病小鼠口服糖负荷后血糖峰值 (P<0 .0 5或 0 .0 1 ) .结论  SSC降血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组织对糖转  相似文献   

7.
中等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艳  梁奕铨 《广州医药》1999,30(5):14-15
目的:研究中等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方法:观察18例2型糖尿病患者于餐后90分钟进行为时30分钟的最大氧耗量的60%的运动强度的急性运动负荷,并与试验前1天不进行运动的同样时间作为对照,观察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结果:发现中等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有显著的即时降糖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一直持续到运动结果后90分钟。结论:中等强度急性运动负荷对NIDDM患者有良好的降糖效应。  相似文献   

8.
氟康唑胶囊在健康人体中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氟康唑胶囊对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 2 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30 0mg两种氟康唑胶囊后 ,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两制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 ,被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分别为 (6 .2 2± 0 .6 9)mg·L-1和(6 .2 6± 0 .6 2 )mg·L-1;Tmax分别为 (1.78± 0 .93)h和 (1.78± 0 .75 )h ;T1/2ke分别 (2 5 .99± 4 .81)h和 (2 6 .2 0± 3.13)h ;AUCt0 分别为 (2 0 2 .2 2± 37.37)mg·h·L-1和 (2 0 9.98± 34.4 1)mg·h·L-1;AUC∞0 分别为 (2 2 1.77± 5 0 .71)mg·h·L-1和(2 2 6 .73± 37.78)mg·h·L-1;对试制剂的相对利用度F10 与F∞0 分别为 (97.74± 17.39) %和 (98.4 2± 19.4 6 ) %。结论 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证明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
格列吡嗪片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格列吡嗪片在健康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9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格列吡嗪片参比制剂和被试制剂 5mg,采用HPLC法测定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二制剂健康人体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一房室开放模型 ,Tmax分别为 (3 0± 0 )h和 (3 0± 0 )h ,Cmax分别为 (30 5± 2 2 ) μg·L-1和 (2 99± 13) μg·L-1;T1/2 分别 (3 2 4± 0 37)h和 (3 2 2± 0 4 0 )h ;AUC分别为 (14 90± 70 ) μg·h·L-1和 (14 90± 70 ) μg·h·L-1。被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0 4± 7 8) %。结论 方差分析和单双侧t检验证明 ,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盐酸曲马多片剂在人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 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 100mg2种盐酸曲马多片剂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2制剂药 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分别为(410. 0±71. 1)μg·L-1和 (427. 0±57. 1)μg·L-1,Tmax分别为 (2. 20±0. 49)h和 (2. 20±0. 55)h;T1 /2ke分别为(7. 13±0. 83 )h和 ( 7. 08±0. 74 )h;AUCt0 分别为 ( 4 376±855 )μg·h·L-1和 ( 4 514±1 068)μg·h·L-1,AUC∞0 分别为(5 184±1 112)μg·h·L-1和(5 241±1 330)μg·h·L-1。与参比制剂相比,被试制剂的Ft0 为(98. 94±16. 04)%,F∞0 为(1 101. 90±21. 92)%。结论: 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脑出血、颅内高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控制颅内高压、避免肾功能恶化的理想方法。方法:84例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治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行腰穿术测定脑脊液压力评估颅内压。结果:常规治疗患者5d后CcR进行性下降,肾功能恶化,颅内压高于CRRT治疗组;CRRT组除5例肾功能明显恶化外,其他病人肾功能稳定,颅内压高峰水平低于常规容量组。结论:CRRT治疗脑出血合并肾功能不全可有效避免肾功能恶化、控制颅内高压,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入选患者71例,随机分组,试验组32例,对照组39例。试验组血浆置换同时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口服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吡啶。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24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ACR50、ACR7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20分别为34%和7.7%;治疗后第12周达到ACR20分别为75%和51%、达到ACR50分别为47%和26%;治疗后第24周达到ACR20分别为90%和74%、达到ACR50分别为62%和36%、达到ACR70分别为30%和10%。试验组及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9例,对症治疗好转。结论:血浆置换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重症RA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且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7例符合条件的IgA肾病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来氟米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14例(糖皮质激素)。实验组开始3d予以来氟米特50mg/d口服,3d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口服,同时予强的松20mg/d口服;对照组口服强的松0.8~1.0mg/(kg·d)。观察治疗4周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完全缓解率8.70%,显效率为13.04%,总有效率为52.17%;对照组显效率为14.29%,总有效率为42.86%。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间比较24h尿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近期降尿蛋白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毕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5):576-577,592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介入对照组和对照组,介入对照组60例给予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介入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溶栓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尿激酶使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在治疗效果、溶栓时间、尿激酶使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联合应用介入治疗外周动脉血管阻塞性疾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糖尿病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无1例死亡,无1例术后感染,患者切口良好愈合,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对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也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5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组和刺五加组 ,所获数据经 χ2 检验。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7%及 85 % ,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两组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 89%及 6 0 % ,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刺五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早期实施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对16例病人高频率胸外心脏按压,以及用药间隔缩短的方法改进下,胸外心脏按压比例100~120次份,人工呼吸单人、双人15:2,用药方法上注重药物的回心效果。用药间隔外周小静脉用药2~3分钟,中心静脉用药1.5~2.5分钟。结果心跳复苏16例,心跳呼吸恢复6例,在抢救间监护下发生心跳骤停10例,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在现场心肺复苏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初级救生,缩短开始复苏时间,尽早用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大静脉通道和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8.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综合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整体针灸法组(治疗组)63例和传统针灸法组(对照组)50例,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残疾率为评价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以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价63例社区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ADL和降低残疾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社区病人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或治疗,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整体针灸法能更好、更全面地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4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7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用尿激酶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观察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13患者颈内动脉狭窄5例,治疗后再通5例;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治疗后再通1例;椎-基底动脉狭窄4例,治疗后再通1例;1例颅内动脉未见异常,总再通率为69.2%。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7例;病情加重4例;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选择合适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行动脉内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最大限度减少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