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予中药汤剂疏肝降逆汤口服治疗,治疗组25例予以埃索美拉唑40mg,qd,吗丁啉10mg,Tid口服。[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疏肝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自拟顺气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多发病,中医属“噎膈”、“胸痛”、“胃脘痛”、“反酸”等病证范畴。多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而发病,临床常见恶心、呕哕、反酸、嗳气、胸骨后痛伴烧灼感等症,西医治疗多采用抑酸剂及胃动力药物等,药物副作用较多,且极易复发。笔者自2001年至2003年期间采用自拟顺气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调胃降逆汤,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6.
调胃降逆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
滕菲  姜一欣 《四川中医》2021,39(1):83-86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通腑降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6月7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和胃通腑降逆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1例。治疗组予自拟疏肝降逆汤,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对照组予口服雷尼替丁胶囊,每次150mg,每天2次;吗丁啉片,每次10mg,每天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和72.13%,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拟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疏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病6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并与用雷尼替丁、吗丁啉、庆大霉素片治疗的61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对并发症食管炎胃镜复查情况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返流病是临床上常见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它是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引起嘈杂、灼心、胃脘作胀隐痛、恶心纳少、剑突或胸骨后正中灼热 ,灼痛频作 ,咽部梗塞感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咽喉、气管等组织损害。笔者临床工作 3 0年 ,曾用自拟降逆顺气汤治疗胃食管返流 78例 ,均有胃镜和病理组织复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8例中 ,男性 42例 ,女性 3 6例 ,男女之比 1.14:1;18岁~ 3 0岁 11例 (占 14.1% ) ,3 1岁~ 40岁 15例 (占 19.2 % ) ,41岁~ 5 0岁 3 2例 (占 41% ) ,5 1岁~ 60岁 13例 (占16.7% ) ,61岁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来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动态随机Taves最小化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疏肝和胃降逆汤,每天1剂;对照组34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于治疗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EE分级和复发情况评价。结果:疏肝和胃降逆汤在改善临床综合症状和胃镜下黏膜损害方面与奥美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的疗效相似,但对于胸痛和嗳气症状的缓解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其有效率为84.2%和91.7%,分别与对照组的47.1%和65.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远期(停药6个月后)复发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GERD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与莫沙必利联合应用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医院近年来于本院门诊治疗的12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两组均服用莫沙必利,同时口服硫糖铝。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时口服自拟疏肝和胃降逆汤。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分,其考察的指标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泛酸嗳气等症。同时参照《中医内科学》及《实用消化病诊疗学》中的标准对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及总体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疏肝和胃降逆汤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达52.4%、93.9%,而无效率仅2.4%,均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经治疗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症状评分平均为(12.2±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降逆汤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和胃方与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GER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降糖、抗酸、胃动力药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降糖、营养神经的基础上予自拟疏肝和胃方内服,两组治疗均2 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方与西医常规疗法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GER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最为常见类型,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50%~70%。中医治疗多辨证分型、专方加减以及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等,从整体入手,疗效较好。中西药物联合针刺治疗具有简、便、廉、效等特点,疗效显著,无创伤性手术之痛苦,易被接受,已引起广泛关注,开辟一条新的治疗路径。  相似文献   

15.
蔡淦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蔡淦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辨治经验。病因病机方面突出肝郁脾虚,治疗以健脾和胃、疏肝清热为基本治法,并注意明辨病之轻重,分期施治。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等3种类型,其典型和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和反流,其他症状包括上腹痛、胸痛、暖气、腹胀、上腹不适、咽喉异物感、吞咽困难以及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本病属中医学“吐酸”“嘈杂”“胃痛”“结胸”等范畴。病位在食管,与脾、胃、肝、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证分四型治疗: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宜疏肝泻热,降逆和中;脾胃虚寒型,治宜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气滞血瘀型,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认为脾胃为本,肝胆为标,疏肝和胃,活血行气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