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脑血管病变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加回顾性收集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例877例,以入院后发生的感染为准,分析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77例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427例(48.7%),其中肺部感染360例(41.0%)、泌尿系统感染25例(2.9%)、肺部合并泌尿系统感染12例(1.4%)、其他感染(颅内、深静脉、其他不明原因感染)30例(3.4%)。结论重症监护室脑血管意外感染发生除与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性别、原发疾病严重程度和免疫防御功能、脑血管意外种类、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有关外,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医疗侵入性操作等外,等均与感染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0-991
目的:调查本院近年来临床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就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38例,同时匹配同一时段仅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调查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与可能影响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造成急性脑血管意外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性别、吸烟、既往肺部疾病、吞咽困难、卒中累及脑区等因素相关性较高(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年龄、吞咽困难、既往肺部疾病和卒中累及脑区(P>0.05)。结论 :年龄、吞咽困难、既往肺部疾病和卒中累及脑区是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密切关注,以防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银川新城地区住院病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各种相关因素,对347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的年龄、发病季节及其原有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高;脑出血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特点,原发病中高血压203例,占58.5%,糖尿病104例,占30%。提示年龄、原发病及四季变化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姜殿凤 《吉林医学》2009,30(2):159-159
脑血管疾病是当代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更是危害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见病及心理特征,脑血管病又称中风、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本病为目前世界三大死因的疾病之一。对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笔者将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塞和非脑血管意外病人共35例脑脊液的IgG含量进行比较,发现急性脑出血与急性脑梗塞、非脑血管病病人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急性脑梗塞与非脑血管病无差异性(P>0.05),在临床诊断中有鉴别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急性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神经内科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而其危重症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比较常见,是危重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了解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对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7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及其预后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576例患者均符合2003年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血管意外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磁共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院前救护徐伦英(芜湖市红十字急救中心241000)近几年来,笔者救护脑血管意外患者52例,其中男45例,女7例,年龄60~76岁32例,42~58岁20例。现对本组病例的院前救护介绍如下。脑血管意外病人是常见的急症之一。急性脑血管病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并发脑血管病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5例(分并发脑血管病组30例和未并发脑血管病组4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分别测定透析组与对照组的TM、hs-CRP。结果透析并发脑血管疾病组TM水平较透析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透析并发脑血管疾病组hs-CRP水平较透析未发生脑血管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M、hs-CRP是透析并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诊断透析并发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癫痫又称为脑血管病后癫痫,指癫痫在脑血管意外之后发生,并且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反复的痫性发作会加重脑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卒中后癫痫的发生发展规律,我们对9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都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相互关系密切。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环球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心脏活动的改变,称为脑一心综合征。一、脑血管意外与冠心病的并发率由于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故两者常可并存。Aschcubrenner等早在1983年已提出脑部病变可以伴有心电图异常。Ait等发现约25—50%脑血管疾患合并心肌梗塞。Baker随访430例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发现心肌梗塞的有120例。二、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急性脑血管病时或并发心律不齐,主要是期外收缩。Meallen等述及一过性脑缺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和比较其调脂治疗疗效,探讨血脂对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组108例、脑出血组84例及对照组92例(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用比色法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随机分组将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及非调脂治疗组,并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近期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塞)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脑出血组TC、LDLC低于脑梗塞组;调脂治疗组1个月后FAM评分低于非调脂治疗组,而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好于非调脂治疗组。结论高TG、TC、LDLC及低HDLC水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低TC、LDLC更易发生脑出血;调脂治疗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评价GLA粉剂(Y-亚麻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验组55例,服用GLA粉剂;对照组30例,服用藻酸双酯钠片。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血脂、血压及相关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中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性、血脂水平、头晕、头痛及相关症状的有效率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沉、血小板聚集率、血压、眼底动脉硬化、球结膜微循环有效率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LA粉剂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整血脂、减轻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效降血压埋植棒”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A组167例患者行“长效降血压埋植棒”皮下埋植。B组159例患者采用临床一线口服降压药物。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心脑血管事件进行随访。结果Ⅰ、Ⅱ级高血压患者A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P〉0.05),Ⅲ级高血压患者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长效降血压埋植棒”皮下埋植可以获得和坚持口服降压药物相似的血压降低幅度,更为稳定地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药物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强化干预组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随访43.5个月,记录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前瞻性随访研究43.5个月后结果,①两组高血压和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②高血压伴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4.11、7.59mmHg和6.59、5.57mmHg,除对照组收缩压外,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③本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高血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P<0.01),其中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或<0.05)。④高血压伴MS者事件发生率为4.2%,高于非高血压和非MS者,低于高血压组或MS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强化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近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和治疗。目的 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住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患者406例,从中选取同时满足房颤和冠心病诊断标准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计164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并从心内科同期住院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共病种类与其相匹配的房颤合并冠心病但无脑血管病患者164例作为非脑血管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种类、用药种类、血压、心率、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方案;分别通过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评估患者的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及住院志查询等方式随访至少6年,记录其死亡、再住院次数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 脑血管病组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慢性胃肠病比例低于非脑血管病组,LVEDD、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AS-BLED评分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5)。脑血管病组164例患者失访2例(失访率1.2%),死亡80例(49.4%),根据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80例)和存活组(8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血清蛋白、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低于存活组,心率和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比例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HR=1.63,95%CI(1.05,2.51)〕、陈旧性心肌梗死〔HR=2.19,95%CI(1.14,4.22)〕和D-二聚体≥148 μg/L〔HR=6.99,95%CI(2.10,23.28)〕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R=0.28,95%CI(0.11,0.72)〕和使用他汀类药物〔HR=0.38,95%CI(0.19,0.78)〕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首次发生脑血管病后,其远期死亡与并存的脑血管病无关,而与增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维持适当高的血压水平和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指导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降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诊断为RH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RH常规治疗,研究组(60例)定期给予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辅助指导治疗.治疗随访1年,对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SSR),据此45例被诊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A组).41例无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A组TCD检查血流峰速(Vp)中血管异常率、Vp增快血管率明显高于B组(P均<0.01),脑动脉脉动指数(PI)高于B组(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可能是促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司法鉴定293例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293例司法鉴定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时,多为辨认能力受损,提出判定责任能力的有关见解,还发现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犯罪率最高。从症状分析中可见幻觉占40.3%,妄想占76.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83对(1:1)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BMI;同时测量血压。结果:冠心病组BMI平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检出高血压患者54人(65.06%),对照组检出19人(22.8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BMI水平组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亦有显著差异;BMI与血压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BMI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