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年龄、病程、血压、血红蛋白、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将1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狼疮肾炎组与非狼疮肾炎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Pearson相关件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狼疮肾炎患者的向心性肥厚发生率(4/67,6%)相比,狼疮肾炎患者的向心性肥厚发生率(14/65,22%)明显增高(x2=6.790,p<0.05).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与尿酸呈正相关(B=0.014,P<0.01),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与尿素氮呈正相关(B=2.977,P<0.01),室间隔厚度与收缩压呈正相关(B=0.022,P<0.01).结论 狼疮肾炎患者向心性肥厚较非狼疮肾炎者发生率高,考虑与SLE累及肾脏进而引起高血压、尿酸与尿素氮升高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进一步加重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患者体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的微弱诱导剂(TWEAK)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和尿中NGAL、MCP-1和TWEAK水平,其中狼疮肾炎27例、非狼疮肾炎24例.并采集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earson和Spearman 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血清NGAL水平狼疮肾炎组为(122±70)ng/ml高于非狼疮肾炎组(56±34)ng/ml (P<0.01).血清NGAL与整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肾外SLEDAI评分、肾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24 h)、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408、0.431、0.339、0.403和0.585,P均<0.05),与血清C3呈负相关(r=-0.396,P<0.01).尿NGAL水平与慢性指数呈正相关(r=0.719,P<0.01).②血清MCP-1狼疮肾炎组(284±1 13) pg/ml高于非狼疮肾炎组(173±69)pg/ml,P<0.01;尿MCP-1水平在狼疮肾炎组M=1154、(P75 41 178,P5 341)pg/mg肌酐高于非狼疮肾炎组M=456、(P75 714,P25 114)pg/mg 肌酐(P<0.01).血清MCP-1水平与整体SLEDAI评分、肾外SLEDAI评分、肾SLEDAI评分、尿蛋白定量(24 h)、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0、0.416、0.385、0.574和0.654,P均<0.05),与血清C3水平呈负相关(r=-0.458,P<0.01).尿MCP-1水平与全身SLEDAI评分、肾外SLEDAI评分、肾SLEDAI评分、血清抗dsDNA抗体、尿蛋白定量(24 h)、血肌酐水平均呈正相关(rs=0.448、0.429、0.459、0.412、0.375和0.419,P均<0.05).尿MCP-1水平与慢性指数呈正相关(r=0.689,P<0.01).③6例狼疮肾炎尿中可检测到TWEAK.结论 尿NGAL和MCP-1水平升高提示肾脏慢性损伤.血NGAL和血、尿MCP-1水平在狼疮肾炎活动时均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狼疮肾炎病情活动.TWEAK临床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尿转铁蛋白(TRU)、尿免疫球蛋白G(IGU)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不同病理类型狼疮肾炎(LN)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散射比浊法、化学放光法测定SLE患者尿α1-MG、尿MA、TRU、IGU及尿β2-MG水平,并与健康人对照,分析尿微量蛋白水平与LN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①SLE患者尿α1-MG、尿MA、TRU、IGU(P均<0.01)及尿β2-MG(P<0.0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伴有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5项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P<0.05);无肾损害临床表现的SLE患者5项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尿β2-MG,P<0.01,其余P均<0.05)。②Ⅳ型LN尿MA、TRU、IGU水平明显高于Ⅱ型LN(P<0.05),尿MA水平明显高于Ⅲ型LN(P<0.05),尿α1-MG水平明显高于Ⅴ型LN(P<0.05),Ⅴ型LN尿MA水平明显高于Ⅱ型LN(P<0.01)。结论①尿微量蛋白能反映SLE患者肾小球和肾小管双重损害及损害程度,是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②多项尿微量蛋白检测提示不同病理类型LN的肾损伤程度不同。尿MA及α1-MG可能是反映不同病理类型LN肾损害差异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变化在狼疮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3例狼疮肾炎,13例原发性肾炎和12名健康对照者的尿MCP-1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其与肾脏损害及其与肾脏组织病理活动性指数(AI)的相关关系。结果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为(1130±403)pg/mg肌酐,显著高于对照者(141±109)pg/mg肌酐(P<0.01)和原发性肾炎患者(452±174)pg/mg肌酐(P<0.01)。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与24h尿蛋白(r=0.558,P<0.05)、血肌酐(r=0.869,P<0.01)、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酶(NAG)(r=0.617,P<0.05)及肾脏组织病理AI(r=0.751,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尿MCP-1水平可作为了解肾脏活动性病变的一个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的水平及FSTL1在狼疮肾炎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SLE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4例SLE患者及27名健康对照组血清FSTL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狼疮肾炎患者肾脏组织及健康者肾脏组织中FSTL1的表达情况.采用Mann-WhitneyU/检验、t检验、X2检验及Pearson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LE组FSTL1血清水平(26±21)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14) μg/L(P<0.01);SLE高血压组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SLE病程≥5年组与病程<5年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FSTL1表达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r=0.319,P=0.022)、年龄(r=0.700,P<0.01)、病程(r=0.513,P<0.01)、补体C4 (r=0.443,P=0.004)、总胆固醇(r=0.460,P=0.001)呈正相关;与血小板计数(r=-0.422,P=0.001)、抗双链DNA(dsDNA)抗体水平(r=--0.276,P=0.046)呈负相关.FSTL1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结论 FSTL1在SLE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提示FSTL1在SL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入选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成年SLE患者540例作为SLE组,按1∶2比例在体检中心选取与SLE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 08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血脂水平,并对SLE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LE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减低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比例均高于对照组,SLE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和LDL-C水平与狼疮肾炎(β值分别为0.695、0.437)、激素治疗(β值分别为1.195、0.715)、补体C4水平(β值分别为4.817、3.382)、24h尿蛋白量(β值分别为0.112、0.078)呈正相关(P均<0.01),与血浆白蛋白水平(β值分别为-0.107、-0.077)、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β值分别为-0.021、-0.014)呈负相关(P均<0.01);TG水平与狼疮肾炎(β=0.359)和24 h尿蛋白量(β=0.045)呈正相关(P均<0.05),与男性(β=-0.605)、年龄(β=-0.014)和血浆白蛋白水平(β=-0.053)呈负相关(P<0.01或0.05);HDL-C水平与年龄(β=0.007)、狼疮肾炎(β=0.188)、激素治疗(β=0.342)、血脂测定前30 d激素总量(β<0.001)及补体C3水平(β=0.351)呈正相关(P均<0.01),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β=-0.005)呈负相关(P<0.01).血脂水平与SLE病程、病情活动、激素治疗时间、血脂测定前激素日剂量、血清肌酐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住院SLE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血脂水平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对照组和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肾组织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对TLR9表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LN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非活动期LN患者及对照组(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1).LN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均较健康组织增高(P<0.01),其中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的Ⅳ型LN肾组织TLR9表达水平较Ⅱ、Ⅲ、Ⅴ型升高(P<0.01),且肾小球TLR9表达水平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P<0.01).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1);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肾小管问质损害程度、尿蛋白定量(24 h)也呈正相关(P<0.01),与e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 TLR9参与了LN患者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及肾脏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探讨规范化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重要性,为改善SLE患者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随机调查252例SLE患者,记录患者自发病以来的用药情况,并分析用药以及就诊情况等因素与肾脏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252例SLE患者中药物治疗以糖皮质激素(99.2%)、免疫抑制剂(75.8%)、羟氯喹(61.5%)为主.免疫抑制剂以环磷酰胺为常用药(75.9%).应用免疫抑制剂6个月以上的患者仅有128例(50.8%).因惧怕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仍为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羟氯喹的主要原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规范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羟氯喹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狼疮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并且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其肾损害以及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χ2=3.996,P<0.05;χ2=13.196,P<0.01),尤其是达到6个月以上的患者,这种差异更加明显(χ2=4.505,P<0.05;χ2=8.453,P<0.01).结论 SLE患者治疗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羟氯喹.尽早及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羟氯喹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狼疮肾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介导的炎症损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关系,了解若干常用的心肌标志物作为狼疮心脏受累预测、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47例SLE心脏损害患者、55例SLE无心脏损害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A水平;应用ADVIA Centaur(R) XP系统与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心肌标志物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方法相对定量13例SLE心脏损害患者、14例SLE无心脏损害患者及1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孤核受体(ROR)Υt基因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独立样本F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①SLE心脏损害组血清IL-17A水平较SLE无心脏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27.98(8.44~138.81),11.12(3.64~22.30),5.77(2.22~9.60) pg/ml;P均<0.05].②SLE心脏损害组脑利钠肽水平较SLE无心脏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49(13.50~107.50),17(9~26),7.50(4.75~13)pg/ml;P均<0.01].③SLE心脏损害组年龄、SLE疾病活动度、病程较SLE无心脏损害组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④SLE心脏损害组RORΥt基因表达水平较SLE无心脏损害组及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升高[2.2(0.79~2.83),0.72(0.39~1.14),0.19(0.15~0.75);P<0.05].结论 ①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SLE心脏损害的发生;②高龄、病程长及疾病活动度高的SLE患者心脏损害发生概率增高;③脑利钠肽有望成为SLE心脏损害的预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脑血流改变,探讨神经精神狼疮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的临床意义.方法 20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NPSLE组)、20例无神经精神表现的狼疮患者(SLE组)和20名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者(健康组)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rCBF显像,并划取感兴趣区作半定量分析得半定量(HQ)值.比较各组SPECT rCBF显像结果,并对HQ结果进行分析.同时20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行CT/磁共振成像(MRI)显像并与rCBF显像进行对比.结果 NPSLE组患者rCBF显像均阳性100%,其中19例局部脑血流降低,1例局部脑血流增加;20例患者CT/MRI头部显像阳性4例(20%),同rCBF显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组患者rCBF显像阳性1例(5%),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20名健康志愿者rCBF显像未见异常.NPSLE组患者rCBF显像病灶主要分布在颞叶(36%)、额叶(18%).其颞叶、额叶HQ值与SLE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 结论 rCBF显像灵敏度高,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神经精神狼疮有重要意义.神经精神狼疮患者rCBF显像多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好发部位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以颞叶、额叶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