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并比较HBV DNA含量与ALT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AL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5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70例、中度60例、重度20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肝炎患者55例、慢性肝炎患者56例,同时选取6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清总胆汁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组血清总胆汁酸(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测定结果(x±s)分别是:(4.10±2.32)、(18.75±13.89),(39.01±11.43)、(295.09±160.81),(17.60±7.52)、(81.21±5 5.26);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于急性、慢性肝炎患者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4.
闫芳  梁利民  李筠竹  俞舒  裴欢欢 《安徽医药》2017,38(11):1459-1461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合肥市滨湖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各基因型与患者年龄、HBeAg、病毒载量(HBV D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之间的关系。结果 208份血清标本,B基因型144例(69.23%),C基因型64例(30.77%),未检出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的病毒载量和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7.13±1.21) log10copies/mL vs(6.61±1.48) log10 copies/mL,P<0.05;93.75%vs 77.78%,P<0.05];2种基因型ALT、AST均明显升高,B基因型的ALT、AST与C基因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35.58±477.45) U/L vs(430.69±259.00) U/L,P<0.05;(305.08±345.59) U/L vs(260.06±175.90) U/L],P<0.05)。结论 合肥地区部分成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未见其他基因型;患者HBeAg阳性率、肝功能(ALT、AST)等指标可能与基因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3例艾滋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合并或未合并乙型肝炎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常规、病毒学指标,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计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65.43±23.91)U/L、(72.93±33.87)U/L及(16.38±5.5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2.72±22.15)U/L、(34.53±18.62)U/L以及(11.80±3.17)μmol/L;观察组白蛋白(ALB)为(38.31±6.40)g/L,低于对照组的(42.91±8.02)g/L;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0.74±48.60)×109/L,低于对照组(200.85±58.38)×109/L;观察组患者HIV RNA病毒载量为(6.21±1.10)log10 copie/mL,高于对照组(4.26±0.79)log10 copie/m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8+细胞个数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 RNA载量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CD4+ T细胞及CD4+/CD8+与HBV DNA载量以及HIV RNA载量呈负相关(P<0.05);CD3+ T细胞及CD8+ T细胞与HBV DNA载量以及HIV R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IV/HBV合并感染时,两种病毒可能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加重患者肝损伤及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应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至2019年在某院接受某原研TDF片300 mg/d抗HBV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初治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体内血药浓度等临床资料。按HBeAg水平分为阴性组(<1 IU/mL)、低水平组(1~<50 IU/mL)、中水平组(50~1 000 IU/mL)高水平组(> 1 000 IU/mL)。监测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代谢相(服药后约12 h)药物浓度,考察该血药浓度与HBV DNA达标时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检验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7例患者代谢相血药浓度为(125.29±35.06)ng/mL;HBV DNA由103IU/mL降至<30 IU/mL所需时间为(8.71±6.95)月;HBV DNA 6个月达标率,低、中、高水平组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血药浓度在100~150 ng/mL时各组间...  相似文献   

7.
闵佳  常德成  陈晓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0):788-788
目的观察晶珠肝泰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晶珠肝泰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3月为一疗程,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标志物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晶珠肝泰舒胶囊能明显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治疗前后平均ALT分别为(175.5±93.7)U/L和(49.5±43.6)U/L,AST分别为(102.9±98.4)U/L和(47.1±39.8)U/L,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1.3±47.2)μmol/L和(19.64±9.5)μmol/L,P值均<0.01. HBsAg阴转3例,HBeAg 8/27例(29.6%)阴转,HBV DNA 11/31例(35.4%)阴转.结论晶珠肝泰舒胶囊具有保肝、降酶、退黄的良好作用和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医护肝解毒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护肝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41.34±10.41)U/L、AST(30.14±15.44)U/L、TBiL(12.26±2.11)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4.26±13.13)U/L、(53.16±24.34)U/L、(17.44±3.1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护肝解毒汤对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36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160例、中度140例、重度60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患者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e抗原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Abbott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HBV DNA含量与e抗原含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HBe Ag阳性组与HBV DNA含量明显高于e系统双阳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与HBe Ag呈正相关性,随着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的不断下降,肝损害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研究表明HBV DNA与HBe Ag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恶化加重,HBV DNA水平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12.
HBV经典问答     
  相似文献   

13.
谭太昌  王智斌 《淮海医药》2007,25(2):103-10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pre-S2Ag、HBV-DNA、HBV-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HBV-M及pre-S1Ag、pre-S2Ag采用ELISA法,检测96例HBV-DNA阳性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pre-S2Ag、HBV-M,同时以30例HBV-M全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HBeAg、HBcAb阳性检出率为64.6%;HBsAg、HBeAb、HBcAb阳性检出率为20.8%;HBsAg、HBcAb阳性检出率为14.6%;pre-S1Ag在96例HBV-DNA阳性标本中检出率为70.8%;pre-S2Ag检出率为79.2%;均明显高于HBeAg的阳性率64.6%,30例对照中未检测出pre-S1Ag、pre-S2Ag及HBV-DNA.结论 HBeAg、HBV-DNA、pre-S1Ag、pre-S2Ag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re-S1Ag和pre-S2Ag均较HBeAg敏感.pre-S1Ag与pre-S2Ag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ELISA检测HBV-M、pre-S2Ag及pre-S1Ag只是表型指标,只能提供HBV感染的间接证据.而HBV-DNA的检测是HBV感染与否的直接证据.HBV-M、pre-S1Ag、pre-S2Ag、HBV-DNA的检测各自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应用pre-S1Ag、pre-S2Ag、HBV-DNA及HBV-M进行联合检测,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了解HBV复制、转归及监测疗效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前后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片,100mg/d,并随访2年。于治疗后每隔3个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水平,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PCR-RFLP)检测YMDD变异。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组,产生变异的时间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超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变异株的病例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与其血清HBV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HBV携带产妇乳汁的传染性。方法:对207例HBV携带产妇,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产妇的乙肝五项及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携带产妇血清、乳汁及脐血中的HBV-DNA含量。结果:125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9.6%,82例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2.4%。两组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7,P=0.045);血清HBV-DNA〈106 copies/ml的产妇其产妇乳汁及脐血中HBV-DNA均为阴性。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其乳汁HBV-DNA阳性率为12.5%、其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15.17%,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对于HBsAg阳性的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HBsAg单阳性的产妇,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传染性高于血清HBV-DNA〈106copies/ml的产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2抗原和乙型肝炎5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对Pre-S2Ag定性和乙型肝炎5项指标定量检测。结果244例感染组标本中,PreS2的阳性率为87.7%。在同一HBVFMs模式下,指标含量改变最为常见,反映患者免疫力变化。HBVFMs各项指标的低含量存在,经常出在少见模式中,也是模式发生变化的主要人群。结论PreS2-Ag是反映病毒复制情况比较敏感的指标。乙型肝炎5项指标定量可以检出较低浓度HBsAg,指导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效果,动态观察病情和疗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石家庄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以及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状况。 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五医院就诊的遵医嘱口服核苷(酸)类似物6个月以上的3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区基因序列测定。结果:HBV B型为17例(4.8%),C型为337例(95.2%);共检出突变182例,在B型中检测出有10例突变(58.8%),在C型中检测出有172例突变(51.1%),两组间突变率无显著差别;182例HBV P区存在突变的病例中以rtL180M+rtM204I/V/S联合突变最多,占突变比例24.2%;其次是rtM204I/V/S单位点突变,占突变比例20.3%,这两种突变模式的比例达到44.5%;第3位是rtL180M+rtM204I/V/S 再加上其他一个或多个位点的突变,占突变比例12.6%。结论:石家庄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基因突变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耐药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M阳性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燕  黄兴华 《天津医药》1997,25(5):288-290
应用聚合链反应对1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HBV M)阳性的慢性肼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HBV DNA总阳性率为72.86%;BH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纺分别为76.56%、96.15%和74.42%;HBs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3.33%,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59.09%。2.各HBV感染模式中,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