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1990年2月26日收治1例临床少见的尿毒症并地高辛中毒Ⅲ°房室传导阻滞,经20天的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一、病例介绍患者男,55岁。确诊糖尿病7年,间断服用降糖宁效果好。1989年9月出现双下肢浮肿,服用地高 相似文献
2.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下称Ⅲ°AVB)是常见的心脏急症,老年患者也不罕见,常以昏厥,阿—斯综合征进行抢救。我院心血管病房1976年6月至1986年6月共收治Ⅲ°AVB 患者64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2例,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38岁 ,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入院 ,拟行双瓣膜置换术。患者心功能Ⅱ级。入院后查患者除有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体征外 ,尚有消瘦、突眼、心慌、多汗的症候群。TT3 (三磺甲状原氨酸 )8 0 9nmol/L (参考值 1 4~ 3 4 )、TT4(总甲状腺素 )2 87 6 9nmol/L(73~ 15 5 )等六项指标均比正常值明显升高。诊断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家属强烈要求 ,手术在患者没有接受甲亢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术前按常规用药。入室后患者呈紧张状态 ,心率较快。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 相似文献
4.
王浩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7,(4)
作者报道一例与锁骨上臂丛阻滞有关的严重心律失常。68岁女性,体重62kg。因左肱骨髁上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否认摔伤当时意识丧失,亦无晕厥史。病人持续每天服用维拉帕米(Verapamil)缓释剂360mg治疗高血压。血压17.6/9.6kPa,心率50bpm,律整,呼吸频率16次/min,无发烧。术前ECG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PR间期0.2s,QRS间期0.09s,QT间期0.38s,心室率88次/min,实验室检查正常,血钾3.9mmol/L。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9岁。因胸闷、气促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晕厥2次。入院后心电图(ECG)示:心房颤动,Q-T间期正常,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损害。于2005年7月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分别置换St.Jude 25mm和21mm(Regent)双叶机械瓣。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6min。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反复发生心室颤动,电击除颤5次,恢复窦性心律,查血清钾为4.0mmol/L。术后早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5h患者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继之为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很快发展为心室颤…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2岁,患风湿性心肌炎后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合并妊娠42周。病人自觉胸闷、心悸,心功能Ⅱ级,心界不扩大,心尖区闻及Ⅱ级SM,心率40bpm,血压16/9kP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及术中影响成人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后延迟拔管(PMV)的危险因素.方法 行双瓣置换术及同期其他手术患者2026例,延迟拔管组230例,对照组179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筛选导致延迟拔管的术前及术中危险因素.结果 延迟拔管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5%对0.2%,P<0.01).年龄>60岁、糖尿病史、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术前危重状态、左心室射血分数≤0.50、血肌酐> 110 μmol/L、体外循环>180 min及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患者双瓣置换术后PMV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瓣置换术后PMV的患者具有较高的住院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可于术前筛选出高危患者,更好地进行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患者为男性,33岁,因肾功能衰竭于1999年4月在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恢复顺利,肝、肾功能均正常。2003年7月,患者出现胸闷、心慌,此后该症状反复发作并加重。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提示,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但可触及抬举样冲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2次/min,律不齐,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754例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方法手术中立即发生CAVB8例;其中6例立即再次阻断主动脉重新修补,2例使用心外膜起搏和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其中1例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重新修补缺损;手术后3~4天由于CAVB发生心源性昏厥2例,均安置临时心内膜起搏器。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全部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CAVB的发生与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位置和手术操作有关;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中一旦发生CAVB应果断拆除原修补缝线,重新修补缺损;术后安置心外膜或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对防止心源性昏厥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女,26岁,体重46kg。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拟行ASD修补术。术前心电图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结性逸搏心率。超声心动:ASDⅡ孔型33.5mm,三尖瓣中度返流;胸部正位片:肺血多、右房及右室大。术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哌替啶50mg。入手术室监护仪连接后HR72次/分,心电图仍为典型皿Ⅲ1-VB(交界部),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ABP)18.67/10.67kPa。麻醉诱导以静脉注射安定5mg、2.5%硫喷妥钠(SP)10ml、氯胺酮70mg、…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度A-VB)及阿斯综合征(A-S征)甚少见。我院1990-2002年共收治3例,治愈2例。死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为男性,56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于2008年11月20日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术前2 h及术后4 d分别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诱导治疗,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术后第5天,受者的血肌酐(Cr)降至216 μmol/L,自行去厕所不慎滑倒,当时无不适. 相似文献
15.
16.
17.
患者,女,63岁。1个多月前,因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原发性高血压入住本院外科,并行二尖瓣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口服地高辛、酒石酸美托洛尔、氢氯噻嗪、螺内酯、盐酸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期间恢复良好。2013年11月19日出院后继续服用地高辛0.125 mg,qd,连续14 d; 酒石酸美托洛尔12.5 mg,bid,连续14 d;盐酸胺碘酮0.2 g,qd,连续7 d。2013年12月2日患者来本院复查,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0次.min-1。由于患者血压控制不好,给予盐酸阿罗洛尔,每晚10 mg,替代酒石酸美托洛尔。患者2012年12月2日晚20:30服用盐酸阿罗洛尔10 mg后,次日00:30出现心悸、四肢颤抖,于当地医院就诊后转入我院,12:15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最低27次.min-1、血压60/40 mmHg,行临时起搏器术,术后给予多巴胺4 μg.kg-1.min-1、异丙肾上腺素2 μg.min-1静脉滴注维持。患者心悸症状明显减轻,血压108/60 mmHg,心率80 次.min-1,血氧饱和度98%,神志清楚。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拔除临时起搏器,于2013年12月6日转入内科继续药物治疗(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47.5 mg,qd),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93年 12月至 1998年 6月我们共施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 89例 ,占同期换瓣手术 32 % (89/ 2 79)。现就双瓣膜置换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中遇到的难点、术后处理及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措施等方面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9例中男 33例 ,女 5 6例。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1 2岁。风湿性心脏病 86例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SBE) 2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SBE 1例。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 16例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 1例 ,二尖瓣闭式扩张及体外循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后 1例。心功能II级 4例 ,III级 6 0例 ,IV级 2 5例。 7例有… 相似文献
19.
20.
一例双拇外伤性缺损延迟一期再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8岁。双拇指被冲床轧掉1小时,于1995年8月7日入院。局部检查:双拇指经近节指骨完全离断,离断远端毁损,无再植条件。诊断为双拇指第四型外伤性缺损。拟行游离足趾移植。当时病人及家属对治疗意见不统一,先作双拇指清创术,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包扎,静脉点滴广谱抗生素。第2夭,全身及局部无感染迹象,患者及家属同意行第2趾移植再造双拇指。先行有拇指再造,切取有第2趾移植,第1跖背动脉为Ⅰ型,游离后,将第2趾趾骨与右拇指指骨残端用1.2mm克氏针作髓内固定。足背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头静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