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银屑病皮肤病损中免疫细胞及分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银屑病研究的深入 ,有关细胞免疫在其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获得较多的实验资料 ,特别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与角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受到大多数学者的重视。本文就T淋巴细胞参与银屑病发病的证据 ,皮肤病损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 ,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淋巴细胞与表皮角朊细胞的相互作用 ,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银屑病研究的深入,有关细胞免疫在其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获得较多的实验资料,特别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与角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大多数学者的重视.本文就T淋巴细胞参与银屑病发病的证据,皮肤病损中T淋巴细胞的活化,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T淋巴细胞与表皮角朊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与银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90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抗原致病学谙用于解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超抗原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抗原分子可以活化比普通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细胞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因子诱导角朊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是引起银屑病皮损内炎症细胞停留的关键。另一方面,在超抗原介导下,角朊细胞本身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作用引起角朊细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90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抗原致病学说用于解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超抗原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抗原分子可以活化比普通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细胞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因子诱导角朊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是引起银屑病皮损内炎症细胞停留的关键。另一方面,在超抗原介导下,角朊细胞本身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作用引起角朊细胞本身的异常增殖与分化构成了银屑病组织病理另一特征。本文以超抗原链球菌致热外毒素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近十多年来研究证实,本病与免疫有密切的关系。免疫异常可导致角朊细胞膜的异常,进而引起cAMP和前列腺素失去平衡,使表皮增生而发病。国内尚少见有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和外周血B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中四种细胞因子表达以及核因子NF—kB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发病中的核因子调控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资料,方法:从银屑病患者外周全血中分离T细胞,与角朊细胞混合培养,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混合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mRNA含量,并采用凝胶迁移率电动分析(EMSA)方法分析其中的NF-kB活性。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实验组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NF-kB活化也增强;而如先用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酮(TPCK)、雷公藤多甙预处理角朊细胞,可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和NF-kB活化。结论:NF-kB活化增强是导致银屑病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抑制NF-kB活性的药物可有助于改善炎症病情。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中四种细胞因子表达以及核因子NF-κB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屑病发病中的核因子调控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资料. 方法从银屑病患者外周全血中分离T细胞,与角朊细胞混合培养,利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混合培养体系中的细胞因子mRNA含量,并采用凝胶迁移率电动分析(EMSA)方法分析其中的NF-κB活性. 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实验组4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NF-κB活化也增强;而如先用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甲酮(TPCK)、雷公藤多甙预处理角朊细胞,可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和NF-κB活化. 结论 NF-κB活化增强是导致银屑病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抑制NF-κB活性的药物可有助于改善炎症病情.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认为角朊细胞不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无法提供淋巴细胞增殖过程中关键的共刺激信号,但培养的角朊细胞膜片移植后,最终供者细胞被完全排斥,具体机理不明。本实验使用近交系小鼠,有和无血清两种体系培养角朊细胞1、4、7d,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RT-PCR方法检测角朊细胞在培养过程中MHCⅠ类、Ⅱ类抗原,及CD80、CD86的表达。证实培养的细胞中不含郎格罕氏细胞,首次发现乳鼠角朊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达CD80,但不表达CD86,可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执行抗原递呈细胞功能。本研究结果为角朊细胞膜片移植排斥提出另一种可能的解释:MHCⅠ/Ⅱ类分子和CD80的表达,使培养的异体角朊细胞兼具外来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刺激受体淋巴细胞增殖,参与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0.
角朊细胞激活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TPA和IFN γ联合作用 ,激活角朊细胞表达表面分子 ,FACS检测MHCI、II类分子和CD80、CD86分子水平 ,RT PCR检测B7 H1共刺激分子表达。由激活角朊细胞提供T淋巴细胞激活的第二信号 ;绵羊红细胞花环沉淀分离纯化T细胞 ,抗CD3单抗提供第一信号 ,建立体外混合培养系统 ,3 H TdR渗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 ,ELISA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浓度。结果显示 ,TPA和IFN γ联合作用可诱导角朊细胞表达B7 H1共刺激分子 ,并上调其MHCII类分子。以B7 H1为第二信号 ,可以协同抗CD3单抗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 ,并呈现独特的细胞因子分泌格局。因此角朊细胞激活后表达B7 H1共刺激分子 ,此第二信号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对其功能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10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角朊细胞诱导的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MEIC体外模拟系统,检测在引入和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实验系统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γ的浓度,并用IL-10基因敲除小鼠实验观察IL-10在诱导抑制中的作用。结果:在未引入自体角朊细胞的MELC体系中,表现的是典型的Th1相关的细胞因子动力学曲线,在加入自体角朊细胞后,则出现了细胞因子由Th1和Th2转换的动力学曲线,且IL-10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角朊细胞去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角朊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率虽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而以IL-10基因knockout小鼠的淋巴细胞替代实验体系中的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时,对自体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被显著缓解,表明对抑制起关键调节作用的是自体淋巴细胞来源的IL-10,而非自体角朊细胞分泌的IL-10。结论:在混合皮肤移植中,自体角朊细胞是通过激活Th2细胞,后者分泌大量的IL-10和IL-4等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增殖,从而抑制Th1亚群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及移植物排斥来诱导局部免疫耐受的。  相似文献   

12.
自体角朊细胞引起Th1向Th2极化抑制同种异体免疫应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已有的工作揭示 ,在混合皮肤移植的体外模型MELC中 ,自体角朊细胞可通过间接递呈同种异体抗原诱导免疫抑制。本文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其中Th1和Th2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1)向MELC引入自体角朊细胞后约 32h ,原同种异体应答中出现的IFN γ和IL 2分泌格局开始让位于IL 4和IL 10 ,6 4h后IFN γ和IL 2完全消失 ,表明发生了淋巴细胞Th1向Th2亚群的极化 ;(2 )单抗封闭试验表明 ,IL 10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3)经自体和异体角朊细胞调变过的淋巴细胞对MELR的作用相反 ,前者抑制 ,后者促进。这是首次从T亚群相互作用上探索并揭示混合皮肤移植引起局部免疫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角朊细胞表达的B7-H1 分子在混合皮肤移植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模拟混合皮肤移植模拟系统(MELC 体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角朊细胞B7-H1 和淋巴细胞PD-1 的表达。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淋巴细胞IL-10、Foxp3、GATA-3 mRNA 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在有自体角朊细胞参与的MELC 体系中,随着作用时间增加,角朊细胞上B7-H1 的表达和淋巴细胞上PD-1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作用时间增加,与无自体角朊细胞参与的MELC 体系相比,在自体角朊细胞参与的MELC体系中,淋巴细胞IL-10、GATA-3、Foxp3 mRNA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1)。结论:在体外混合皮肤移植模拟系统中,自体角朊细胞通过表达共刺激分子B7-H1,上调淋巴细胞表面PD-1 的表达,二者相结合,诱导Th2 细胞和Foxp3+的Treg 细胞分化,从而负向调节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人类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7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银屑病中,γδT细胞是IL-17的重要来源。新近研究显示,γδT细胞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调整IL-17的水平抑制γδT细胞的功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处于重要地位,因而成为新的治疗靶标。本文将对γδT细胞的分型、分化及其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尹国华  范星  张开明  李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12):1150-1151,1157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淋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用的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及正常人T细胞作用组相比显著增强;受正常人T细胞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具有特殊的活性,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改变,这一效应可能与影响c—Myc及Bcl-xL等增殖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银屑病自身抗原———角蛋白 17的HLA DR限制性T细胞表位区进行确定。方法 借助相关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器进行角蛋白 17的辅助性T细胞抗原表位区预测 ;从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扩增出人角蛋白 17全长基因 ;根据预测结果 ,融合表达、纯化相应的表位区 ;分离纯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 ,将各表位区肽段分别与正常人和银屑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体外作用 ,检测T细胞增殖程度和培养上清中IFN γ水平变化 ,从而筛选出特异性强反应性表位区。结果 角蛋白 17的 6 5~12 0肽段、30 5~ 374肽段能够显著促进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增殖和IFN γ分泌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均为P <0 .0 0 1)。结论 人角蛋白 17的 6 5~ 12 0肽段和 30 5~ 374肽段是银屑病特异性强反应性HLA DR限制性T细胞表位区。本研究为以后研究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和治疗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免疫学     
0502026 人OX40L在BL-21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研究;050202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TGF-β1抑制T细胞的增殖;0502028 ET调控老年大鼠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中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研究;0502029 与肝癌细胞系HepG2特异性结合单链抗体的筛选与序列分析;0502030 混合皮肤移植中IL-10在自体角朊细胞诱导局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华网上海10月7日电(记者仇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免疫、肿瘤与生物医学中心严俊教授的课题组合作,在银屑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以青年医师蔡怡华、沈小雁为第一和第二作者的论文“真皮T细胞是炎症性皮肤病IL-17的主要产生细胞”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免疫》杂志上,银屑病的致病“元凶”真皮内T淋巴细胞被发现。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银屑病皮损浸润细胞成分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这方面的科研已引起广泛重视。在银屑病损害中,其浸润细胞的组成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后二者往往移行到表皮并至角化不全区内。初发银屑病损害,对其浸润细胞成分有不同的报道。一方面有人提出在针头大的银屑病丘疹内主要是真、表皮内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浸润,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则很少。另外,有人提出在所谓超针尖小的损害内主要系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在我们过去的研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对混合皮肤移植诱导局部耐受的免疫学机理研究中,我们发现将自体角朊细胞引入已建立的MELC体系可以诱导免疫抑制。平行工作也证实自体角朊细胞的引入可以使体系内的细胞因子格局发生从Th1向Th2的转变。我们用针对IL-10的单抗对自体角朊细胞在MELC体系中所诱导的免疫抑制进行封闭,以证实IL-10在角朊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中的作用。进而我们将混合培养体系中的各细胞组份分离,证实在MELC体系中IL-10 mRNA主要来源于自体角朊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