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为一严重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失明为其常见的合并症之一。1855年Jaeger首先用眼底镜发现了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改变。1875年Leber进一步发现了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玻璃体出血。1890年Hirschberg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了详细分类,1922年发明胰岛素后,随着糖尿病人存活率之明显提高,眼科合并症亦较前多见,因而糖尿病致盲的人数也逐渐增加。Sorsby报告1958~1962年间在1万名盲人中因糖尿病致盲的占  相似文献   

2.
Barnett等认为微蛋白尿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可作为一个临床肾病变的预防,同样也可以作为视网膜病变的预示。这两种糖尿病合并症的密切关联是基于临床观察的经验,而不是普通人群中得到的。 在哥仁堡1911~1940年所生之普通人口中有2166例糖尿病患者。并证明在1970~1979年10年中普通医院住院的病人诊断中有194例患视网膜病变,122例患肾病变。这一组病人是作为定点研究,其视网膜及肾病变发生率明显超过根据年龄、性别而  相似文献   

3.
自胰岛素广泛应用以来,糖尿病患者生命延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较前增加。同时由于抗菌素及其他防盲措施的发展,因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失明的发病率下降,故近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非增殖性及增殖性两种。前者眼底有微血管瘤、出血斑、丝棉状白斑及“硬性渗出”,常因发生黄斑水肿而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确诊为糖尿病的492例患者中的436例进行系统眼部检查,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并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以及问卷调查.结果 436例糖尿病患者中,155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35.5%.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水平、血压控制以及个人收入水平显著相关.糖尿病患者早期医疗介入、健康生活方式及饮食控制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毛细血管无灌注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缺血的一个信号。以往认为小范围受累可有再生血管形成,而大范围受累是不可逆的。作者报告1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在广泛光凝后有大范围再生血管形成。 病例:33岁,男性。患糖尿病24年。用胰岛素及饮食治疗,病情控制较好。9年后发现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周边网膜有新生血管。伴有周围神经炎及手指强直症状。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P)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亦是四大主要致盲疾病(老年性视网膜变性,DRP,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之一[1]。本文简要综述DRP的发病学基础及临床表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以视力下降和眼底出现微循环改变为特征的特异性眼底病变。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率逐年上升,据统计,糖尿病人群中30%~50%合并DR,其致盲率为8%~12%。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临床治疗时首先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血脂和血压过高者进行对症治疗,应针对视网膜病变采用多贝斯胶囊、曲安奈德和抗新生血管因子药物进行治疗,根据相应适应症进行激光治疗或冷凝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使患者得到积极良好的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临床治疗时首先应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血脂和血压过高者进行对症治疗,应针对视网膜病变采用多贝斯胶囊、曲安奈德和抗新生血管因子药物进行治疗,根据相应适应症进行激光治疗或冷凝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使患者得到积极良好的治疗,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张承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病变,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眼底病变的特异性改变[1]。在美国一组流行病学调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病程小于10年组为7%,10~14年组为26%,15年及以上...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择13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和NDR组,分析病程、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几个因素。结果:DR发生率65.39%。主要与病程、空腹血糖、血脂有关。结论:病程越长,空腹血糖越高,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蜜白胆固醇(LDL-C)越高,DR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视网膜病变。此类患者应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三大营养素摄入量的合理调整和确定、供给足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无机盐以及少量多餐等饮食护理,积极预防低血糖、适量有氧运动、控制血压和情绪等基础护理,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糖尿病教育、饮食护理、血糖监测和眼科专科护理等护理措施,坚持原发病的治疗,缓解病情,以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适应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择13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和NDR组,分析病程、空腹血糖、血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DN)几个因素.结果DR发生率65.39%.主要与病程、空腹血糖、血脂有关.结论病程越长,空腹血糖越高,总胆固醇(T-Ch)和低密度脂蜜白胆固醇(LDL-C)越高,DR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重要的表现,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有关资料表明,DR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具有高致盲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当今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由糖尿病导致的眼部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年龄、遗传因素和血糖控制情况有关。国外有资料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以内者DR发病率为7%,10~14年者为26%,15年以上者为63%,而30年以上者高达95%。另外,肥胖、吸烟、高血压及妊娠等也可加重DR。1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DM)影响视力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严格控制血压及血糖水平是预防或阻止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较为困难的预防因素。DR是一种缓慢进展的慢性疾病,起初患者眼底可有轻微的改变,随着疾病的发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的产生可导致新生血管开始生长,发展成为增殖性DR。如不及时治疗,可牵拉形成视网膜脱离。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成人继发性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出现神经胶质反应和新生血管,在五年内病程进展至视力完全丧失的机会高达50%,而且任何药物均难奏效。去除垂体前叶功能对若干病人乃是能够中断此种病程的唯一措施。1953年Poulsen首先介绍一例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发生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之后病情突然明显好转,指出垂体功能对病程的影响。1955年Lutt等首先采用垂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来,迄今各家  相似文献   

18.
1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状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DM)控制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DR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5个有意义的因素:尿微量白蛋白指数(ALB/Cr)、早餐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DM性神经系统病变、DM病程,认为早餐前血糖7.9mmol/L是预防DR发生的可建议的血糖水平,7.15mmol/L则是较为严格控制DR发生的血糖水平。结论 DM患者在血糖、其他并发症等方面的控制状态,影响着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2年~2004年,共接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37例,现将其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汇总,讨论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37例患均为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7年ADA的糖尿病诊断的分型标准。年龄36~72岁,男16例,女21例。病程1个月至28年,兼有蛋白尿24例,从微量白蛋白尿期至氮质血症期,伴末梢神经病变27例,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22例,伴高血压24例。合并心脏病1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