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儿,女,13岁。因胸部肿物1个月,胸闷半个月,发热咳嗽4d入院。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体温38.8℃,心率110次/min,呼吸频率28次/min,血压95/60mmHg(1mmHg=0.1333kPa),体重34kg,身高150cm。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原发于睾丸,仅1%~2%生殖细胞瘤原发于生殖系外的部位,最常见的是纵隔、后腹膜,其次为松果体和骶骨前部。Mullen等人报告了702例成人和179例儿童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在成人,胸腺瘤最常见,占47%,其次淋巴瘤,占23%,生殖细胞瘤占15%。在儿童,淋巴瘤较多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临床少见,是一类具有潜在治愈可能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根据其具体病理类型各有不同,其预后主要因素包括肿瘤病理类型和国际预后评分.现报告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1例,简要介绍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0例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CT征象,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CT资料,24例为畸胎瘤,16例为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40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征象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轮廓,边缘,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对于临近结构的侵犯,有无远处转移。【结果】40例肿瘤均位于前纵隔,肿瘤的最大径为5 cm~16 cm;24例畸胎瘤边界清楚,呈类圆形,CT平扫20例可见脂肪密度影和钙化,增强轻度强化,4例呈均匀水样密度,肿瘤壁薄均匀,见弧线状钙化,增强未见强化。16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分别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11/16例)或类圆形,边界清楚(5/16例),13例肿瘤平扫密度不均匀,内见稍高于水密度的低密度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不均匀强化,3例精原细胞瘤呈均匀密度,增强均匀强化;分别有6例、6例、10例和3例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侵犯心包、胸膜、临近大血管和出现肺转移。【结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常见CT征象为好发于前纵隔,肿瘤体积较大,畸胎瘤多数含有脂肪成分和钙化,CT容易诊断。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多呈分叶状,边界不清楚,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精原细胞瘤可表现为均匀密度和均匀强化。非畸胎类生殖细胞肿瘤可侵犯心包、胸膜和临近大血管,并出现其他器官转移;诊断应当与胸腺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primary malignant mediastinal germ cell tumor,PMMGCT)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PMM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文献。结果 病例1,男性,22岁,咳嗽、呼吸困难5个月,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升高,超声引导穿刺病理为精原细胞瘤。病例2,男性,20岁,胸痛10 d,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巨大肿物,血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明显升高,CT引导穿刺病理为纵隔卵黄囊瘤。回顾文献,PMMGCT多见于青年男性,症状缺乏特异性,胸部CT可见巨大肿物多位于前纵隔,内部可见低密度囊性改变和钙化。精原细胞瘤血β-HCG升高,卵黄囊瘤血AFP明显升高。PMMGCT对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敏感,首选含铂类的联合化疗,后可辅以手术或放射治疗清除残留病灶。结论 PMMGCT临床罕见,呼吸科和放射科医师应提高认识,为患者争取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囊性淋巴管瘤的临床及CT表现,5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咳嗽、咯痰及胸闷3例;(2)发病部位:中纵隔3例,后纵隔2例;(3)CT表现:平扫显示病变均呈卵圆形,病变最大横径约2.5~7.6 cm,囊壁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囊性部分CT值小于20Hu;CT增强扫描示肿瘤囊壁线状强化,囊内液体无强化。结论纵隔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纵隔良性肿瘤,需与纵隔多种囊性病变鉴别,结合其临床及CT表现,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 ,CT扫描在纵膈淋巴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收集了本院 2 0 0 0~ 2 0 0 2年间经CT检查并经临床和 (或 )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淋巴瘤 1 6例 ,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 ,探讨CT检查对纵隔淋巴瘤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l 临床资料1 6例患者中男性 1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4-67岁 ,平均年龄 41岁。主要临床症状 :发热1 3例 ,呼吸困难 1 0例 ,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9例 ,面颈部浮肿 7例 ,胸腔积液 2例。1 .2 诊断方法经局部淋巴结活检确诊 9例 ,经剖胸探查确诊 4例 ,经皮穿刺活检确诊 3例。1 .…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高度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易转移扩散。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和误诊,我们追踪观察了2例手术证实的生殖细胞瘤治疗后复发的临床经过和MRI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 62岁患者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前胸阵发性疼痛,呈针刺感,每次疼痛持续时间不定,不伴有放射痛;无咳嗽、咯血及发热,未出现四肢肌肉无力。外院诊断:前纵隔肿物性质待定,胸腺瘤可能性大。1999年11月10日入我院胸外科。体检: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前上中纵隔不规则软组织呈均匀强化,CT值达904HU。肿块与血管关系密切,矢状和冠状位重建见肿块呈侵袭性生长,与纵隔内结构无明确界限,并进入血管间隙。左肺上叶后段胸膜下及左肺下叶前、外基底段见多个小结节,密度较低。CT诊断:前纵隔软组织肿块,呈浸润生长,伴…  相似文献   

12.
刘志  薛鹏  杨学华  俞明辉 《中外医疗》2011,30(30):180-180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少见恶性肿瘤的CT的表现,提高对纵隔少见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9例纵隔原发性少见恶性肿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8例,纵隔型肺癌7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结论纵隔原发性少见恶性肿瘤虽然易被误诊,但部分肿瘤有比较特殊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3.
14.
34例脊柱转移瘤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脊柱是转移瘤常累及的部位之一。不少文献已报道。现就我们收集并证实的34例脊柱转移瘤的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1.1 本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42~68岁,平均54.5岁。临床上多出现病椎局部疼痛。原发病灶中,肺癌14例,食道癌和  相似文献   

15.
原发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情况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22~35岁,平均为32岁,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咳嗽、气短,体格检查均为阴性体征,胸部X线片及CT示在左或右前上纵隔内有实质性类圆形肿块阴影,直径6~12cm不等,边缘光滑,密度均匀,3例有分叶征,术前均误诊。二、...  相似文献   

16.
纵隔肿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原发于纵隔的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患者男性,49岁,因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检查发现右上肺不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个月,以“淋巴瘤?纵隔肿瘤?”于1998年1月20日收住院。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140次/min,血压:13.3/8.0kPa,呼吸:20次/min。消瘦,轻度贫血貌;左腋下、双滑车上及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活动度差。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余(一)。血常规:白细胞8.4×109/L,N0.69,L0.3。血红蛋白84g/L,红细胞3.28×1012/L,血小板454×109/L。骨髓象增生活跃。痰涂片3…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收集纵隔淋巴瘤患者29例,结合文献资料,对其胸部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提高对纵隔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13~73岁,霍奇金病(HD)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0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8岁,因第二性征提前发育1年,右侧肢体无力3个月入院。患1年前开始出现阴毛、腋毛生长,阴茎长大、勃起,无遗精,声音变粗。近3个月来自觉右侧肢体无力,伴间歇性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既往体健,足月出生。查体:语言流利。喉结生长,声音粗,阴毛、腋毛浓密,阴茎粗大。右侧鼻  相似文献   

19.
生殖细胞癌又称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相对低度恶性和高度放射敏感性肿瘤,除原发于卵巢和睾丸性腺器官外还可发生在人体的中线部位,即颅腔、纵隔、后腹膜至骶尾部等。现把我们3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三例生殖细胞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