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2006年本溪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主要死因已经由传染性疾病转移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本溪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为本溪市肿瘤防治提供依据,笔者根据2003—2006年本溪市市区居民全死因资料进行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分布,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死因监测系统报告肿瘤和各级医疗机构上报的死亡补发病例,按ICD-10编码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4.66/10万,其中,男性肿瘤死亡率为184.80/10万,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2.23/10万;肿瘤死亡类型前5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恶性肿瘤对市区居民潜在生命损失年为20 072.5 a,其标化率为12.95‰,并以50岁~年龄组最高。结论恶性肿瘤对徐州市区居民潜在生命损失年影响较大,对徐州市居民生命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湖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湖州市区从2002年5月开始实行死因监测,据死因顺位统计,恶性肿瘤已成为第一位死因。现将2003~2004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进行分析,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肿瘤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肿瘤死亡资料来自湖州市区死因监测库,人口基数为106·8万。死亡报告卡由专业人员根  相似文献   

4.
丹东市区2002~2004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东市区居民死因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对丹东市区2002~2004年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东市区年平均死亡率为632.54/10万,男性为713.32/10万,女性为553.14/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01)。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始终保持较高的死亡水平,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102.9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142.15/10万;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80.4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98.22/10万;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由2002年的72.13/10万上升到89.83/10万。恶性肿瘤是三年间寿命损失最多的死因,其次为损伤和中毒以及脑血管疾病。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是丹东市区的主要死亡原因,今后应重点防治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奉贤农村社区恶性肿瘤分布特征,为开展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奉贤某一农村1992年8月至2005年5月期间的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及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水平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恶性肿瘤在居民全死因构成中已上升为第一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成为肿瘤防治的重点。自付医药费占75%,25%的肿瘤患者放弃治疗。结论农村社区的肿瘤防治与患者的就医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2004-2005年新疆五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解新疆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对新疆5个疾病监测县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7.
对1995年铜夫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职工恶性肿瘤的死亡分析表明:该公司职工全肿瘤、肺部、胃癌、肝癌死亡率都比铜陵市区居民高,尤其是肺癌留心经更为突出,男性职工恶性肿瘤死亡率是女性的3.52倍,提示该公司生产一线存在着促使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发病率增高的职业因素。另外,肿瘤减寿率最高,其死亡率随年龄而递增,说明应加强肿瘤防治,且重点是中孝年职工。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导致人群早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解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我们对1998-2006年卢湾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世界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1]。近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也急剧上升。2009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丽水市居民第1位死因。现将2009年丽水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肿瘤的防治对策与措施,评价居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常见病之一,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居民的第1、2位死因。为了解河北省示范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现状及特征,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河北省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1-2003年沈阳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行为和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不断增加,已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沈阳市全死因资料分析可知,从1999年开始,恶性肿瘤已从居民全死因的第2位上升至第1位,严重地危害了居民的健康。为了解恶性肿瘤的死亡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制定肿瘤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1-2003年沈阳市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江苏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我们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居民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肺癌死亡简析上海市卫生防疫站200031崔玉龄上海市1990~1992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资料表明,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中,肺癌已上升为第一位,其中市区为第一位,郊县为第三位。肺癌死亡市区高于郊县。男性肺癌死亡在全市、市区、郊县各种癌症死亡中均...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为了解新疆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为制定肿瘤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对新疆5个疾病监测县2004-2005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等致死因素对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恶性肿瘤等致死因素对居民寿命损失的影响淮安市肿瘤防治办公室(223200)开海涛徐天亮陈瑾淮安市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1996年人口1189173万人,死亡7004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1990人,在死因谱中居第一位,成为影响全市人民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蒙城县疾病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分析朱建军刘淑文(蒙城县卫生防疫站233500)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掌握其发病和死亡特征,给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蒙城县十年来疾病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常州市恶性肿瘤死亡特点研究常州市卫生防疫站郝超王亚龙恶性肿瘤在死亡谱中的位次前移,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地区已成为主要死因。开展人群恶性肿瘤发生、演变和死亡的研究,可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文对常州市区1990~1994年恶性肿瘤死亡特点进行分析,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淮阴区居民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情况及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登记和死因监测系统收集淮阴区居民2009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2009年淮阴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56.2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33/10万,占全死因的30.03%;男女死亡率比为1:0.5.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食管癌、肺癌、肝癌、胃癌和肠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恶性肿瘤死亡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7 171人年,减寿率为19.18‰,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12.27年,潜在减寿年数顺位处于第1的是肝癌.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淮阴区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加强肿瘤防治是本区今后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林刚  韩松 《中国公共卫生》1998,14(12):710-711
沈阳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各种死因的第二位。为了解沈阳市城市居民全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比重及各类肿瘤在死因中的地位,为防治疾病重点提供依据,现将沈阳市市内5区1997年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市区1993~199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齐哈尔市区1993~1995年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分析卢爱梅1高瑾1刘清2徐世美2鲁明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地区1993~1995年居民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资料,以便对严重危害本地区人民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提出研究对策及制定防治措施而提供科学依据。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