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的表达与预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VEGF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Ⅰ期NSCLC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结果:(1)Ⅰ期NSCLC组织中VEGF高表达41例(58.6%),低表达29例(41.4%),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2)VEGF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MVD密切相关,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加,MVD呈升高趋势,VEGF高表达组MVD值为36.39±19.78,低表达组MVD值为21.67±14.76,两组MVD值差异显著(P=0.01)。(3)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VEGF高表达组为77.5%,低表达组为40.0%,两组差异显著(P=0.001)。(4)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肺癌组织VEGF表达情况为Ⅰ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RR=3.51,P=0.007)。结论:检测VEGF的表达,有助于预测Ⅰ期NSCLC患者的预后,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联合检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层。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肺良性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应用Ki67标记检测细胞增殖指数(PI)。TUNEL法检测70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正常肺组织凋亡指数(AI)。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血管浸润、VEGF高表达、高PI、低AI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浸润(BVI)、VEGF及PI可以作为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据免疫组化综合评分(IRS)IRS=VEGF+PI+AI,将患者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22%,23.33%,有显著性差异(P=0.0056)。综合评分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RR=4.878,95%CI:1.379~17.258,P=0.014)。结论联合检测肿瘤的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可能实现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层,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差别及其与观察组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VEGF和MV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患者VEGF阳性者3年生存率(41.9%)显著低于VEGF阴性者(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Ⅲ、Ⅳ期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侵袭性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惰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随着国际预后指数(IPI)危险级别的升高,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化疗疗效稳定和进展患者的VEGF和MVD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VEGF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相关,且对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Zhu ZH  Rong TH  Zeng CG  Wu QL  Ma Y  Huang XP  Li BJ  Zhang PY  Zhao JM  Hu W  Zhang SY  Yu H  Ma GW  Zhang LJ  Wen ZS  Fu JH  Long H 《癌症》2005,24(7):865-869
背景与目的TNM分期系统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的预后预测,但是由于同一分期内患者的生存期大不相同,应寻找更好的生物学预后指标。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与肿瘤的进展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但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两种生物学指标与Ⅰ~Ⅱ期NSCLC预后的关系尚有较大争议。本研究检测了214例Ⅰ~Ⅱ期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MVD的状况,探讨它们与Ⅰ~Ⅱ期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14例根治术后且术前未接受过放化疗等抗癌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ⅠA期20例,ⅠB期137例,ⅡB期57例)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CD34标记的MVD的状况。结果VEGF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血型、病理类型、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MVD与年龄、病理类型相关(P<0.05);与性别、血型、TNM分期无关(P>0.05)。VEGF低表达组中和高表达组中CD34标记的MVD平均值分别为65.8±5.2和67.5±2.5;VEGF的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05)。MVD低值组与高值组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4.5%。单因素分析发现MVD值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P=0.013)。进一步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也证明MVD(P=0.00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CD34标记的MVD值高者的预后可能不良。  相似文献   

5.
壶腹部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2例行手术切除的壶腹部癌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进行VEGF表达检测和MVD测定.结果22例壶腹癌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50%,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表达阳性率(85.7%,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5/15)(P<0.05).MVD均值为26.4±12.8,淋巴结转移者MVD均值(33.1±10.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2.8±11.8)(P<0.05),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的MVD均值(36.3±8.4)明显高于Ⅰ期(18.4±10.1)和Ⅱ期(23.8±13.4)的患者(P<0.05).VEGF表达阳性者的MVD均值(35.0±9.6)明显高于VEGF表达阴性者的MVD均值(17.7±9.3)(P<0.01).VEGF表达阳性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9.1%,1/11),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患者(45.5%,5/11)(P<0.05).高血管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10%,1/10),明显低于低血管组患者(50%,6/12)(P<0.05).结论VEGF在壶腹部癌组织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VEGF、MVD可能有效地用于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估计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HJ  Jing J  Zhao YB  Zhu JQ  Zhang SY  Shi ZD 《癌症》2002,21(1):75-78
背景与目的:观察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分布,并探讨VEGF和MVD与肿瘤大小(T)、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水平(ER)、及复发转移的关系,同时评价检测VEGF和MVD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用Ⅷ因子抗体与抗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对62例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作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微镜下判断VEGF染色程度以及进行微血管计数。随访预后情况。结果:MVD和VEGF与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有关(P<0.05)。VEGF表达阳性患者和高MVD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明显低于VEGF表达阴性患和低MVD患者的相应生存率(P<0.01)。尤其在VEGF表达阳性且MVD也高的患者更明显(P<0.005)。VEGF和MVD之间也明显相关(P<0.01)。结论:VEGF与MVD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均可作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对预后判断更有价值。VEGF是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Zhou SJ  Xu SF  Zhang HQ  Liu ZD 《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2):927-930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8例Ⅰ期NSCLC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HDGF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的表达以及Ki-67抗原标记率。结果HDGF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普遍上调,正常肺组织HDGF评分为52.23±10.35,肺癌组织评分为156.73±7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GF表达与病理类型显著相关,腺癌的HDGF评分明显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均无明显相关性。肺癌组织中HDGF评分随着VEGF表达强度的增强而升高,VEGF低表达组的HDGF评分为142.81±59.84,高表达组为171.77±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肺癌组织中Ki-67抗原标记率随着HDGF表达的增加而升高,HDGF低表达组的Ki-67抗原标记率为17.80%±5.63%,HDGF高表达组的Ki-67抗原标记率为30.49%±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HD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40.0%)较低表达组(77.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HDGF为Ⅰ期NSCLC的独立预后指标(RR=1.011,P=0.002)。结论HDGF在Ⅰ期NSCLC中的表达普遍上调,可以作为Ⅰ期NSCLC的独立预后指标。HDGF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生成在Ⅰ期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初治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TCL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93.6%(44/47),其中高表达率为55.3%(26/47);MVD值为(97.99±48.45)/mm2,其中MVD高表达者24例。MVD水平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24)。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及ECOG评分相关(P<0.05);MVD仅与临床分期相关(P=0.028)。VEGF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1.5%、11.5%,低于VEGF低表达组的57.1%、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高水平组的5年生存率、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0.8%、8.3%,低于MVD低水平组的43.5%、 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VEGF表达、MVD水平、临床分期、IPI评分、LDH表达水平、骨髓浸润、B症状均为影响PTCL预后的因素。结论 PTCL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水平较高,这与肿瘤的侵袭性以及疗效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5例化疗组和35例非化疗组的NSCLC中survivin、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二者的相关性,并对不同表达与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urvivin和VEGF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 %和70.0 %;二者呈正相关(r = 0.527,P = 0.032);化疗组中survivin、VEGF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最长。结论 survivin与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患者化疗疗效、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ECK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ECK、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NSCLC中RECK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36.25%vs 85.00%,P=0.0001),VEGF(68.75%vs 35.00%,P=0.005)和MVD(20.94±8.76 vs 10.57±4.24,P=0.0001)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RECK表达在鳞癌和中、低分化的肿瘤中降低;VEGF在腺癌中表达增高;MVD值在年龄小于60岁患者中增高.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ECK表达与MVD呈负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CK蛋白表达下调是NSCLC预后不良因素.[结论]RECK、VEGF、MVD表达在NSCLC中有一定相关性,RECK低表达是NSCLC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肺良性病变与肺癌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NSCLC生长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手术切除的60份肺癌组织与30份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阳性率(63 %,38/60)和MVD(45.13±10.27)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27 %,8/30,33±6.49)(P<0.05,P<0.01);VEGF表达、MVD计数分别与NSCLC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P<0.01)、TNM分期(P<0.05,P<0.01)密切相关;与VEGF阴性相比,VEGF阳性者NSCLC组织中MVD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显示:VEGF阳性表达与生存期呈明显负相关(P<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VEGF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1)。结论 VEGF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密切相关,是促进肺癌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鼠类淋巴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Bmi-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80例NSCLC组织中Bmi-1与VEGF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组织中Bmi-1阴性表达为10.6%(19/180),阳性表达率为30.6%(55/180),强阳性表达率为58.9%(106/180);Bmi-1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Bmi-1的表达与VEGF表达密切相关,P=0.001;并且Bmi-1 高表达也同时伴随着MVD计数增高,P=0.005.在VEGF强阳性/Bmi-1阳性组的23例患者中有14例(60.9%)MVD计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VEGF强阳性/Bmi-1强阳性组的41例患者中有34例(82.9%)MVD计数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Bmi-1阳性或强阳性合并VEGF强阳性表达、淋巴结转移和MVD增高是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1在NSCLC的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Bmi-1和VEGF同时高表达是NSCLC不良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促血管生成素表达与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s)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jal growth factar,VE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探讨其在人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Ang-1、Ang 2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以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计数来判定MVD.结果:42例人脑胶质瘤中,Ang 1+肿瘤的MVD比Ang-1-肿瘤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Ang-2和Ang-2^+平均MVD分别是27.67和49.63,Ang-2^+肿瘤MVD显著高于Ang-2肿瘤,P=0.000.VEGF阳性表达时,Ang-2^+肿瘤平均MVD显著高于Ang 2肿瘤,分别为56.00和36.75,P=0.001;而VEGF阴性组中,Ang-2^+肿瘤平均MVD与Ang-2^-肿瘤几乎相等,分别为53.17和47.36,P=0.109.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加,Ang-1和Ang-2阳性表达率均升高,但Ang-2升高更明显,不同级别间Ang-2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2高表达与人脑胶质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Ang-2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血管生成及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VEGF存在时,Ang-2过表达可促使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的预后意义,随访76例Ⅰ、Ⅱ期NSCLC病人,HE切片中组织学观察各例NSCLC中的BVI和LVI,Pearsonx2检验分析组间差异,Kaplan-Meier乘积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生存分析。病人平均年龄56.0岁±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1个月,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8%和64%;BVI(+)占28%,LVI(+)占0.7%,BVI(+)/或LVI(十)占34%;单变量生存分析显示:BVI而非LVI与生存差显著相关(x2=8.66,p=0.003);Cox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脉管浸润(p=0.003)和淋巴结状况(p=0.01)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提示:脉管浸润是评价Ⅰ、Ⅱ期NSCLC病人预后重要的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再谈肺癌中血管生成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i鄄naseinsertdomainingreceptorKDR)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ityMVD)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检测114例肺癌组织中的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KDR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8.18%和21.19%,显著低于低表达组61.19%和52.74%(P<0.01);MVD高密度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7.27%,显著低于低密度组52.74%(P<0.01)。VEGF、KDR表达水平及MVD与生存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相关强度依MVD、VEGF、KDR顺序逐渐降低。多因素分析表明,pTNM分期仍是预测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但VEGF、KDR表达水平,MVD也是判断肺癌预后较有价值的指标。VEGF、KDR表达水平越高,MVD越大,其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越短。结论:肺癌中VEGF、KDR基因的表达异常及MVD的增大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肺癌中VEGF、KDR基因表达水平及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18例)及食管癌组织(68例)中uPA、VEGF的表达,检测CD。用以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根据MVD均值分为高、低MVD组,分析食管癌uPA、VEGF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uPA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7.8%(5/18)和70.6%(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P〈0.05);VEGF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63.2%(4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8,P〈0.05)。食管癌组织中uPA与VEGF表达有一致性(X^2=9.72,P〈0.05)。MVD平均为42.38±11.62,高MVD组uPA、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MVD组(X^2值分别为6.13和10.12,均P〈0.05)。uPA、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均与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uPA、VEGF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荷瘤鼠肿瘤放疗后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阳性率的变化,分析放疗联合热疗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方法 40只荷H22皮下肝癌模型昆明小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热疗组)、C组(放疗组)、D组(联合组,放射治疗+热疗组),治疗结束第5天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组织内MVD值和肿瘤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比较4组间的差异.结果 四组肿瘤组织内MVD值分别为35.2±5.1,48.5±4.6,58.1±7.4,69.7±9.6(F=44.24,P<0.001),四组肿瘤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4%±3.8%,20.8%±3.1%,17.9%±3.9%,25.5%±6.4%(F=10.1,P<0.0001)(D组vs C组、B组和A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放疗可明显抑制荷瘤鼠肿瘤的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探讨血清中VEGF和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NSCLC患者血清和肿瘤组织,以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为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清中VEGF和Ang-2与肿瘤血管生成、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血清中VEGF[(625.6±312.5)pg/ml]和Ang-2[(2450.2±1021.1)pg/ml]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VEGF[(321.4±102.6)pg/ml]和Ang-2[(1020.6±421.6)pg/ml]的含量(P<0.05)。NSCLC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均与肿瘤的MVD呈正相关(r=0.525,P<0.01;r=0.612,P<0.01)。NSCLC患者血清中VEGF和Ang-2的含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血清中VEGF和Ang-2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VEGF和Ang-2 在NSCLC的血管生成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可作为NSCLC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例肾癌组织中的VEGF进行检测。结果 肾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3.9%,阳性着色于细胞质和细胞膜,VEGF表达与肿瘤大小、细胞类型和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Ⅲ+Ⅳ期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 Ⅱ期(P<0.05),VEGF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VEGF表达与肾癌生物行为有重要影响,其可能成为预测肾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究膜穿孔蛋白D(gasdermin-D,GSDM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肺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以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手术诊治的80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检测肺腺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的GSDMD、VEGF表达及MVD计数(CD34标记),并计算高表达率,分析GSDMD及VEGF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肺腺癌组织中GSDMD、VEGF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腺癌中GSDMD及VEGF表达与MVD计数之间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分化程度、肿块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GSDMD及VEGF表达水平影响患者的预后(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GSDMD高表达(HR=1.957, 95%CI:1.022~3.748,P<0.05)及VEGF高表达(HR=2.367,95%CI:1.236~4.532,P<0.0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化程度(HR=0.521,95%CI:0.291~0.932,P<0.05)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GSDMD及VEGF在肺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的进展,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并且两者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