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大手术后不同时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例腹部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术后分别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早期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开始)及晚期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体重、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及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结果发现:早期和晚期肠内营养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晚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更好的节氮效应,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相同.结果表明腹部大手术后行肠内营养时,以早期应用为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1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实施EN(EN组)和21例行PN(对照组)的病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两种不同方式营养支持对病人主要生化指标、机体营养状况、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治疗情况的影响。结果: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和肠外营养一样能获得明显改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效,对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ω-3脂肪酸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对病人行开颅手术治疗后,分别行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和早期常规肠内营养,进行等热量和等氮量的营养支持。在手术前、术后第7和第15天测定T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清蛋白水平,并统计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术后第15天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预后(GOS)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组病人T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回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术后第15天GCS评分增高(P0.05)。试验组病人预后较好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清蛋白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ω-3脂肪酸免疫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腹部大手术后一般建议早期采用肠内营养(EN).在胃肠道手术后急性应激期以及在术后短期因各种情况无法采用EN的病人,传统剂量肠外营养(PN)支持的合理性日益受到质疑.在术后应激期热氮量摄入不足,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而过多量的热氮负荷亦可导致代谢紊乱,对术后恢复不利.以下就术后应激期低氮低热量PN支持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管理,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 方法:对71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给予适当热量、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肠内营养,同时加用支链氨基酸(BCAA)和谷氨酰胺(Gln),使病人尽快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术后给予静脉营养,同时尽早实施肠内营养,直至全肠内营养. 结果:除5例病人死于呼吸衰竭、2例死于出血性休克外,其余64例病人肝功能逐渐恢复,营养指标明显改善,移植肝功能良好. 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管理十分必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移植器官功能的早期恢复和受者营养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留置鼻肠管(NJT)给予早期肠内营养结合TPN诊治的意义.方法对17例胃癌手术的病人,术中NT留置,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液同时TPN治疗。结果病人均能顺利置入NJT,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病人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胃癌患者早期作肠内营养,可促使病人尽早、顺利康复。NJT留置肠内营养结合全胃:肠营养(TPN)。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优越性及对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将 18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 (EN组 )、胃肠外营养组(PN组 )。术后第 1天开始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治疗 10天。术前及术后 1、3、5、10天分别测量每例病人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 ,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但与全胃肠外营养一样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而且更加符合人体生理 ,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能够尽早纠正负氮平衡。在恢复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全胃肠外营养 ,能够改善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胃癌术后早期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12 3例可切除胃癌病人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随机分成A、B两组。A组 6 7例术后第 2天开始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B组 5 6例术后第 2天开始早期接受低热量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免疫指标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A组术后血IgA、IgG、IgM下降较少 (P <0 .0 5 ) ,而CD3 和CD4/CD8在A组更易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两组的血清CRP变化在术后第 4天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术后第 8天 ,A组血清CRP下降明显 (P <0 .0 1)。结论 早期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的营养免疫状况及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84例老年胃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于术后24 h开始予以相同热量及氮量营养支持,分别观察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营养及免疫指标于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5),免疫指标EN组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与PN组相比,明显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住院费用.结论:老年胃肿瘤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理想的营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普通输液组(对照组,49例)、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49例),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两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但EN组前白蛋白降低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肠道功能恢复EN组明显加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长。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及术后无法在短期内恢复正常饮食 ,易出现营养不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是导致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肠外营养 (PN)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机体康复 ,但其价格贵 ,易引起感染、代谢性并发症、肠粘膜屏障受损等问题。而肠内营养因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恢复以及经济等优点而日益被广泛采用 ,与之相关的研究亦不断深入。本文对腹部术后患者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1998~ …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病人术后恢复的作用. 方法:肝移植病人86例,对37例病人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EN组),49例采用肠外营养(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感染、代谢和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EN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2% vs 40.8%);术后第5天肝功能的恢复、前清蛋白水平的提高和C反应蛋白的下降,明显快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加快分解代谢向合成代谢的转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减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低热量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低热量肠内、外营养支持对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9例可切除肝癌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第2 d始分别接受低热量肠内营养(HE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比较两组术后的免疫和营养指标.结果:HEN组术后前清蛋白、转铁蛋白、IgA、IgG、IgM下降幅度小,CD3和CD4/CD8易恢复至术前水平,与HP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EN支持有利于肝癌术后营养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肠内营养组)15例,于术后24 h应用赫力广(Harminic-M)肠内营养,共实施7天;对照组(普通输液组)15例,术后给予常规输液治疗.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与第8天检测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免疫指标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并观察有无严重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病人IgG、IgM、IgA、CD3 、CD4 、CD4 /CD8 比值均较术前有所下降,而术后第8天研究组IgG、IgM、IgA、CD3 、CD4 、CD8 、CD4 /CD8 等免疫指标迅速恢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研究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恢复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并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需手术治疗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术后48小时通过空肠管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在术后7天完全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日、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营养状况、术后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日少、术后治疗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较为科学的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帮助胃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减少平均住院日,降低治疗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给86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治疗,与88例食管癌术后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治疗相比较,观察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食管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术后感染并发症少,平均住院费用低,与肠外营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清白蛋白水平较术前皆略有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术后第8天血清前白蛋白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血清前白蛋白则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应用有利于减轻术后的蛋白分解,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癌病人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食管癌病人在术中经鼻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给予EN治疗。结果:所有食管癌病人术中均顺利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EEN的病人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的病人明显减少。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应用EEN,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是病人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观察肝部分切除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对病人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EEN)组35例和对照(TPN)组43例。分别于术后24 h开始,连续给予等热量和等氮营养治疗,共7 d。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肝功能和临床营养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EEN组术后第7天肝功能和前清蛋白均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而且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明显低于TPN组,营养相关并发症的程度轻微。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EEN支持,有利于促进肝蛋白质合成,改善病人的消化功能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制剂在消化道手术前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熏和下消化道手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效果对比。方法选择上、下消化道疾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例。上消化道研究组术后第1~7天应用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下消化道研究组术前3d用能全素行肠道准备,两组对照组术后均采取常规输液(葡萄糖盐水2000~2500ml+氯化钾等)。结果上消化道研究组术后第8天营养评定指标中,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上臂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握力、淋巴细胞计数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抗菌素应用日数,费用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雪。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熏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熏减少住院日数和费用。口服能全素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能减少术前清洁洗肠次数,保证良好的肠道清洁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