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临床医方书《千金要方》、《寿世保元》、《侣山堂类辩》、《妇人大全良方》、《幼幼新书》中有关本草内容的描写与总结,揭示其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①医书本草内容多与临床应用关系密切,药物的选择常为临床各科病证的常用有效之药。⑧这部分本草内容多重视药材、饮片、产地、炮制各方面的鉴别,重视药物配伍,突出对药效的研究。⑧重视药物的炮制及煎服法。医方书中所记载的本草内容也是本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草专著所记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3.
4.
<正> 我国本草学产生与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草著作数以百计,其中称得上本草经典著作亦不下数十种,在本草学发展的浩瀚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本草著作分别反映了当时本草学的发展水平。在本草学经典著作之外,尚有一定的本草学知识在积极地传播,诸如《诗经》、《离骚》、《山海经》、《方言》、《尔雅》等等,这其中丰富的本草学知识,作为本草著作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促进和推动了本草学的进步与发展。《尔雅》是其典型的一例。《尔雅》作为训诂学名著,在解释先秦名物方面有重大贡献,对于本草学的发展进步功不可没,本文  相似文献   

5.
医书《大方》为宋、金时期作品,《永乐大典》载其著者为袁当时。此书亡佚已久,近世医者少有所闻,但此书内容被我国古代国宝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收录,可见在当时其医学价值是被肯定的。现将所辑得的《大方》条文作了详细的考证,并对此书著者情况、成书年代和亡佚条文加以探究,希望可以将这部鲜为人知的古医书重新展现给读者,并为文献研究、临证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救荒本草》是成书于明代初期的一部本草著作,它以图文搭配的形式,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与救荒有关的野生食用植物,该著作亦由此而得名,同时这也体现出作者救治饥荒之深意。此书作者为明初藩王朱橚,他就藩期间,与门客合作,对豫东、豫中、豫北及晋南地区的414种野生植物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记录[1]。该书图例精审,语言准确,体例严谨,内容丰富,因此在成书后一直为海内外所重。以下谨就《救荒本草》的结构展开探  相似文献   

7.
刘辉 《中医药文化》2023,(5):473-485
中国自南北朝时即有收集编印经验医方,两宋时期因各方对医学的重视,很多儒家士人积极习医用医,加之印刷术等技术的应用,验方类医书的搜辑与编印数量大大增加。通过对宋代验方类医书的考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情况。大量验方类医书的出版,对于改善当时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古代医方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保存,对于当时的医学技术和社会医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帛医书中的中药异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正> 〔(月入)〕音匹。泛指颈部的肌肉。〔脰〕音豆。①指颈部的肌肉,②指咽喉部位。〔胡〕指颈部的肌肉。〔肣〕音含;或(月含)。指舌头。〔(月司)〕音四。指脑盖,头顶部。〔肫〕①音淳。指颧骨部;②音衣。或作颐,指位于下巴壳的外方,口角的外下方,腮部下方的部位。〔肮〕音岗,或亢。①、指颈部②指咽喉。〔肳〕((月昬))同吻,音义同,①口角②唇  相似文献   

10.
简帛医书中有大量不见于传世医籍的中药异名,且多为联绵词,必须弄清楚这批异名才能真正读懂这批珍贵的医学文献。本文搜集整理了马王堆医书和武威医简中值得引起注意的中药异名共66个,异名大都标出其上古音韵地位,一一注明其主要的已知名,然后逐一摘引出异名所在文句。  相似文献   

11.
表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医用古汉语中的疑问句一般必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表示疑问,不像口语可以用疑问语气、现代汉语书面用问号来表示。常用的疑问词:一、语气助词,如乎、耶、哉、欤等;二、疑问代词,如安、焉、何、谁等;三、语气副词,如乌、岂、其等.此三者有时各自为用,有时语气助词与疑问代词、或语气副词合用。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天门冬类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天门冬类的本草考证罗向东*徐国钧徐珞珊余国奠(中国药科大学南京210009)天门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有关天门冬的本草考证已有研究报道[1],但尚不系统和完整。为配合天门冬类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澄清品种,在药源调查和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本草考证。1天门冬的原植物陶弘景引《桐君药录》记述天门冬“叶有刺,蔓生,五月花白,十月实黑,根连数十枚”[2]。《图经本草》?...  相似文献   

13.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养生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医家的青睐与追捧。医籍中有关养生的方药层出不穷,通过对先秦两汉简帛医书中养生类方书的探索,从方剂分类、药物组成、方药特色等三个方面分析先秦两汉医家的养生观念。当时医者对于中医药养生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对养生方剂、药物功效、采摘时节、药食配伍、辅药利用、服药方法等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进行了一些总结。更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些思想作为中医早期的养生思想流传至今,被历代医家传承与发扬。因此,先秦两汉简帛中养生类医方的价值值得肯定与发掘。  相似文献   

16.
《本草品汇精要内容特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专用术语,以反映该学科的内容和特色。训诂学术语极为繁多,本文就古医书传注中的训诂术语进行归纳分析,并对训诂术语的规范化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常用来注明读音的术语有“某,音某”、“读为”、“读曰”、“读作”、“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等。其中“某,音某”是最常见的注音方式,有时也起到说明通假字和古今字的作用。“读为”、“读曰”是以本字释借字。“读若”、“读如”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也可表示通假。“之言”、“之为言”既用以声训,也用以释义,释词与被释词之间有声音上的联…  相似文献   

18.
<正> 《本草品汇精要》作为明代官修的一部综合性本草著作,与前代官修本草一样,是在继承宋代《政和本草》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发展的。鉴于“赵宋以来,(本草)时加增正。传流已越乎千载,锓梓奚啻乎数番。奈何咨诹未遍于遐方,兼之诠释徒拘于已见”(进表)和“(《政和本草》)世传既久,以阅贤者不为不多,每有识者,病其繁乱,卒不可正。虽有《衍义》之兴,以其讹正并存,用之难别。及王好古、李明之、朱彦修等皆作本草,俱简而略”(序例)的状况,于是以“删《证类》之繁以就简,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御制序)为宗  相似文献   

19.
张余康 《养生月刊》2003,24(12):559-559
《黄帝内经》及马王堆出土医书《天下至道谈》均提及养生的“七损八益”,其中《天下至道谈》有较为系统的阐述。“七损”为“闭、泄、竭、勿、烦、绝、费,”其内容为房中养生。  相似文献   

20.
反训,即反义相训。清人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言》云:“诘训有相反相同者”。相反,指义相反,相同,谓词相同,亦即一词而具相反两义。反训不能存在于单义词中,而只可出现于多义词内。多义词既具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